与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不同,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是基于员工的能力而不是岗位价值大小来确定员工的报酬,它是根据员工具备的与工作有关的技能和能力高低,来确定其报酬水平。
技能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技能向员工支付工资,技能等级不同,薪酬支付标准就不同。
技能通常包括三类:深度技能、广度技能和垂直技能。深度技能是指从事本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在能力的纵向结构上,强调员工在某项能力上不断提高,鼓励员工成为专家;广度技能是指从事其他相关岗位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在能力的横向结构上,提倡员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励员工成为通才;垂直技能指的是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掌握与工作有关的计划、领导、团队合作等技能,鼓励员工成为更高层次的管理者。
2. 能力工资制
能力工资制根据员工所具备的能力向员工支付工资,员工能力不同,薪酬支付标准就不同。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能力多指一种胜任力和胜任特征,是员工具备的能够达成某种特定绩效或者是表现出某种有利于绩效达成的行为能力。
个人绩效行为能力由知识、技能、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五大要素构成。知识是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是指结构化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身份、人格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感知;品质是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动机是指在一个特定领域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力、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根据胜任素质冰山模型,即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知识和技能就属于“水面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自我认知、品质和动机则属于“水面以下部分”,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作用。
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的理念是:“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舞台。”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给予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舞台。如果员工技能或能力大大超过目前岗位工作要求,将给员工提供更高岗位的工作机会;如果没有更高层次岗位空缺,也将给予超出岗位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以额外报酬。
(1)有利于员工提高技能和能力。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会鼓励员工不断进行学习,使自己的技能、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2)人员配置灵活。由于根据人的能力来确定工资,可以灵活配置员工,对于岗位轮换比较频繁的企业有较大好处;对于人员任务分派不受岗位职责限制,更有利于将任务指派给合适的人去做;可以充分提倡“能者多劳”的精神,有利于进行人员精简。
(3)工作内容丰富,员工满意度高,员工成长快。鼓励员工掌握多种技能(能力),可以扩展和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同时使员工快速成长。
(4)组织扁平化,提高组织效率。因为根据技能(能力)定酬,员工工资的增长与员工技能(能力)有关,同时可以将决策权授予最有技能(能力)的员工而不必在意其等级,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关注点在于个人以及团队技能(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自己的岗位等级,因此可以促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1)工资设计和管理困难。人的能力难以评价,尤其是哪些能力应该得到更高的报酬,这和企业文化以及公司发展战略都有关系;技能工资管理也比较困难,何时调薪、如何调薪都是棘手问题,需要企业具有比较高的薪酬管理水平。
(2)技能工资制会引发员工不公平感。如果两个人从事同样的工作,只因为其中一个人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得到更多的报酬,会使另外一个人产生严重的不公平感,这样会极大地影响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影响员工本职工作,降低工作效率。由于鼓励员工提高多样工作技能,可能会使基层员工忽视本职工作,有好高骛远思想,使个人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组织绩效。
(4)基于员工的薪酬体系建立和维护技能工资制和能力工资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一方面,技能和能力并不等同于现实的业绩,如果实施技能和能力薪酬,将导致人工成本增长超过企业现实业绩增长,以至于企业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技能的鉴定和能力的评价带有主观性,这可能会影响内部公平,不像岗位工资制那样易于被员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