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是当前很多企业考核员工和分支机构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企业对员工和分支机构进行绩效考核有助于提高销售业绩,锻造有竞争力的团队。这一考核方法,似乎能达到双赢的一种做法。考核目标实现,员工获得奖励,公司获得业绩,皆大欢喜。我本人以前很喜欢采取各种绩效考核方法来提升团队业绩,读研究生时还以绩效考核为研究方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绩效考核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危害。归纳如下: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不外乎给员工或分支机构下达销售指标。为完成任务,员工必会采取一些手段鼓励客户多进货。多进货的好处是备货充足,弊端是库存大转移,库存从厂家转移给商家。库存对某些老客户来说是致命的,库存问题不解决,经销商再进货的现金流就小,对厂家就会越来越失望,最终退出。老客户能给公司带来固定的利润,一旦退出,公司别想在他们身上再赚一分钱。而且非常影响以后的招商。所以,绩效考核对企业的期发展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我服务过的蓝猫公司和好孩子公司都发生过老客户因库存问题积压退出的事。当然,这些老客户的库存积压和我当初执行或制定绩效考核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现在想来,觉得很对不住那些客户。
绩效考核激发内部竞争,第一名只有一名,大不了再出现一个并列第一。在竞争过程中必会有不正当的情况出现,必有公司领导不能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当考核结果出来,获胜者走上领奖台领取奖杯的时刻就是和落后者产生隔阂和距离的时刻。
考核结果出来后,名列前茅者必会成为大家的关注目标,他或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和品头论足。绩效考核造就优秀者的同时也造就了落后者,把公司员工分成几个阵营,一个团队分成几个部分。
我曾带领的团队因实行末位淘汰政策,大家对前几名的“关注度”明显就高,事后大家认为我太青睐,甚至是放纵那些业绩优秀者。
在团队内部,有些个人或部门经过努力必然会接近或超过团队考核指标;另外一部分个人或部门会因离目标太远而放弃努力,他们会想,反正也达不到,就破罐子破摔,或积蓄力量,保留资源等下次评比再说。获胜者获得奖励,会继续努力,下次还会拿到奖励,因为他们知道团队的游戏规则,知道领导的内心世界和获胜技巧。一旦名列前茅者提高的业绩幅度不能超过后面考核者落后的幅度,企业的业绩便会出现下降,或同期相比下降。
有考核的地方就有作弊,重奖之下出勇夫,重奖之下也会出“弊夫”,即作弊者。为了获奖,一些个人和团队会采取非常手段凑指标。考核政策有导向型,大多数团队成员为了名和利,总会向考核方向去做,有的方法见得人,有的见不得人。比如,某销售过50亿的集团每次订货会总要对分公司进行评比,有的分公司为能拿到第一名,就会以客户的名义订货。获奖者订货后,要么自己消化,要么压给客户。
绩效考核重视可见业绩,难衡量职业道德的优劣,起不到对有能无德的员工的限制,企业发展就会出现变端。
绩效考核是懒人管理,管理者照章办事即可,它本身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受绩效考核制定者水平和条件所限,绩效考核方案必然缺乏公平和科学性。中国大都企业的一刀切,就是这种问题的体现,比如大多企业对西北和华东区的考核会采取统一标准,即使考核成长率或完成率,也还有其他因素不能考虑进去。绩效考核不能穷尽所有条件,即使360度考核,也还有“361”度和“362”度的情况出现。
员工业绩增长有很多偶然原因,及一些不能预测的因素,比如气候、运费、消费习惯、被考核者所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等,有的是共同因素,有的是变异因素。管理者搞混了影响业绩的变异和共同因素,最终就会影响企业决策。错误的考核方案导致错误的考核结果,错误的考核结果导致新的考核方案出台,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绩效考核是不是一无是处呢?我也不这样认为。企业有绩效考核总比没有强,有了就要完善。最好的考核就是不考核,让员工能快乐为“自己”工作;企业把每名员工、部门当成一个系统,进行系统思考,系统调整,持续改善,不断提高工作品质。这样,企业就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