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学,第一批00后即将开启他们的大学时代。
新生一来,便会有不少热情的师兄师姐们帮忙拎包带路,掏心掏肺地道出不少攻略和技巧。临末了,有心的人还不忘说一句,感兴趣的话,要不要来XX部门、XX协会呀?
过段时间,隆重的迎新晚会上,师兄师姐们还会穿上正装登台,煞有介事地介绍学生会和各级部门。PPT上五颜六色的活动照片和宣传标语,说不定一下子就让你对学生会好感度暴增,一边心驰神往,一边乖乖填表送上简历……
眼看着你要变成一枚小干事,然后“过关斩将”成为部长,最终一鼓作气喜提主席……慢着,在这之前,你可能更需要想想,学生会是干什么的?学生会,真的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好吗?
学生会:治理学生的组织
学生会,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自治组织。按照网络词条上的解释,学生会是在学校组织、在团委的指导下,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学生组织。
只不过,在中国大学的现状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会最多只是学生无偿为校方提供服务,同时被管理、被教育、被监督的组织。落实到具体层面,就表现在学生会没有什么自主权。
听命于学校,帮其上传下达、干活打杂……对于学生会来说,学校与学生谁主谁次,似乎无需多言。有了这样的“初心”,学生会的组织架构充满官僚气息,也就不奇怪了。可以说,中国高校团委、学生会体制,就是对官僚机构的机械复制。
前阵子中山大学公示学生会干部名单,将“干部”们明确标为部长级、副部级,并在公告中罗列了两百多个学生干部岗位,妥妥是一次相当拙劣的模仿。
在坊间的传言中,学生会干部的选举似乎也充满了各种“黑幕”。就像人大副教授陈伟说的,中国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是通过内部酝酿、交易、内定等方式产生的。
加入学生会后,你可能会发现认真做事不如讨好老师有用。
“在人民大学,一个学生的性别、所属院系、与领导关系,对于他能否成为校学生会主席、常委、部长来说十分关键。至于你的同学支持率、竞选演说、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则不怎么重要。”
这样一来,不少人就把“讨好领导”这一宗旨奉为圭臬。
某高校学生会副主席刘川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说,他担任校学生会“领导”期间,有部长要求部员记住学生会主席团所有“领导”的长相,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有些部长就会去揣摩主席的心思,觉得主动打招呼多了,主席有面子。还有人觉得,想在300多人的学生会出头,就得让主席认识我。”
青春烂漫的大学校园里,几个人聚在一起不是谈理想聊人生,而是互相温习“领导”的名字和长相,那个画面,想想都觉得滑稽。
只要职位比自己高,就要当成领导供着。
当部长很了不起?naive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学生会就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大染缸,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待过学生会的人都知道,学生会未必就有很浓的官场气息。
学生会的官僚作风,顶天了不过是排资论辈、搞一些形式主义罢了,始终脱离不了乳臭未干的气息。至于那些爱打官腔、溜须拍马的奇葩,明眼人一望便知,自行绕道就是。以为一进学生会就要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人,怕不是宫斗剧看太多了?
学生会的官僚作风,从某种程度上说,相当幼稚。图/延禧攻略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这一群人,只是因为某个机缘聚在一起,彼此交交朋友,顺便合作完成一些任务而已。尽管很多人对学生会的体制有诸多不满,但装睡谁又不会呢?
而那些以为自己当了部长、主席就多了不起的人,其实心里也明白,往校门口的奶茶店随便扔一块砖头,说不定就能砸到一两个部长。
中国高校社团多如牛毛,组织架构极为相似,部长的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更何况,部长、主席也没有那么好当。小干事给部长打杂,部长给主席打杂,主席给老师打杂……在这个科层制之下,老师们不点头,部长、主席们即便再有能耐,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
中国高校学生会存在的意义,说白了,一是联系学生,二是组织活动。前者就是整理学生资料、收集档案,细致到你的兴趣爱好都要了解;后者就是搞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上下折腾,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的假象,还美其名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迎新晚会、总结大会、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宿舍风采大赛……放眼中国高校,例行活动不过如此,跟街道办和初高中举办的文艺活动,区别好像也不大。
一场场所谓的大型文艺晚会,本质上就是低配版的春晚,能有多大的意思?
自娱自乐,有意思吗?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活动关乎的是某些老师的工作成绩。至于学生们是否“喜闻乐见”,那就管不着了。所以学生们的怨声载道也是难免的:
强制参与的大型活动,排练占用了各种休息时间;
漫长、乏味、低效率的例会一周一次,不胜其扰;
拿着假条压着你请假不上课,去参加一些无聊又耗时的XX活动;
为了应付上级和赞助商,动不动就点名、拉人填场,参加XX讲座、XX大会;
……
每一个参加学生会的小干事,都逃避不了这些被吆三喝四的命运。但更悲催的是,忙上忙下、累死累活之后,这些活动几乎激不起半点水花。在路上随机采访一下就知道,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百分之八九十都无人知晓。
但沉浸在宏大叙事中的一些人,也许还没来得及反省这些。在他们看来,自己熬夜翘课弄成了这样一个活动,已经很感人了,即便这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过家家而已。
可惜的是,再盛大的活动,结束之后只会剩下自我感动的一地鸡毛。
学生会锻炼能力?别入戏太深
许多急于为学生会开脱的人就会说了,学生会哪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加入学生会可以让你得到一些“社会上才有的历练”,让你学会细心和团队协作,培养一些技能,像PS、写通稿、视频剪辑……
上面这些说得都对,但却忽略了一个前提——这些个人品质和技能,通过其他途径同样能够获得。
要得到“社会上才有的历练”,找一家靠谱的公司去实习,妥妥的比你在学校搬桌子、抬凳子学得快。可以说,学生会的经历,对日后的求职几乎没多大作用。
有人会说,加入学生会可以让大学生活变得更充实。话没说错,成为小干事,确实会让你产生一种“我很忙”的错觉。
但冷静下来想一下,你会知道,这些基本都是没有意义的忙碌。在瞎忙活之中,逐渐磨光所有热情,掩盖自己的碌碌无为,甚至荒废学业,这才是最可怕的。
当然,加入学生会可以认识更多朋友,也是好处之一。与师兄师姐的交情,说不定就是加入学生会最大的收获了。用俗套的话来说,这些就是所谓的人脉。但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做无意义的社交,在嬉笑怒骂之中迷失自我,只怕也是另一种损失。
不过,如果你享受部长、主席这些虚荣的高帽,而且在摸打滚爬中学会了揣摩领导心思、看眼神办事,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在这个体制如鱼得水,并且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忘了说,如果你打算考公务员,继而走上仕途,进学生会确实能让你提早了解官僚体系的游戏规则。
譬如帮老师跑腿吧,近水楼台先得月,与辅导员搞好关系,有什么好处不是你先知道?奖学金、综测这些可能比别人会更有优势。如果想通过行政保研,学生工作的经历也能够提供帮助。
只可惜,这也印证了学生会体制“毁人不倦”的道理。好好的青年人,在本该追求自由、真理的年纪,变得犬儒而世故、精致而利己。是不是在说你,摸一摸良心就知道。
找清自己的路,确实不容易。
撇开这些话不说,在大学四年里,又应当追求什么呢?每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但有一个道理总不会差。无论你未来是要找工作、考研,还是出国,你的专业能力,包括绩点,才是核心竞争力。
学生工作的经历能够锦上添花,但却不是最值得夸耀的部分。说句大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无论你加不加入学生会,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