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6版笔记和典型题

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

第1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变化很大,各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1.木构建筑的优势

(1)取材方便

①在古代,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大量茂密的森林,包括黄河流域,也曾是气候温润、林木森郁的地区。

②木材易于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开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

(2)适应性强

木架建筑使用的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是水乡、山区、寒带、热带,都能满足使用要求。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木构架的组成采用榫卯结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节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4)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以后使用了类似今天的建筑模数制的方法,各种木构件的式样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对各种木构件同时加工,制成后再组合拼装。

(5)便于修缮、搬迁

榫卯节点有可卸性,替换某种构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迁,都比较容易做到。

2.木架建筑的缺陷

(1)木材越来越稀少,到宋代,建造宫殿所需的大木料已感紧缺。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了发展的前提。

(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各地城镇因火灾而烧毁大片房屋的记载不绝于书。在南方,还有白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也是一大缺点。

(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二、木构架的特色

1.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1)穿斗式(又称“串逗”式)木构

①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

图0-1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

(2)抬梁式木构

①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②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图0-2  清式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

2.斗栱

斗栱在宋代又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1)斗栱作用

①在柱头上的斗栱称为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是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②在两柱之间置于阑额(清称额枋)上的斗栱,称为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起辅助支撑作用。

③在角柱上的斗栱称为转角铺作(清称角科),起承托角梁及屋角的作用,也是主要结构部件。

(2)斗栱的主要构件

栱、斗、昂。向外悬挑的华栱是短悬臂梁,是斗栱的主干部件;“斗”是栱与昂的支座垫块;“昂”是斜的悬臂梁,和华栱的作用相同。

(3)斗栱的挑出距离

当建筑物非常高大而屋檐伸出相应加大时,斗栱挑出距离也必须增加,其方法是增加栱和昂的叠加层数(即出跳数),每增加一层华栱或昂,斗栱即多出一跳,最多可加至出五跳。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建筑史  建筑史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典型  典型词条  笔记  笔记词条  
大学

 讲座回顾 | 哈佛硕士揭秘:3 ...

哥伦比亚大学下设的本科生学院是怎么分类的?有什么区别?申请哪一类的项目比较容易?申请过程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本次翰林学院 “7位美系大咖的独特申请...(展开)

大学

 大学生军训感悟

以军训作为大学生活开始的标志,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具意义的。虽然未来之路无人知晓,甚至可以说是一片迷茫,或者充满荆棘。但军训就像纪律部队的铁律一样,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