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复习笔记
一、概述
(一)教育技术起源的不同界定
1.以塞特勒为例的观点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过程,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当一种知识开始被系统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时,便从早期的技术传统中浮现出来。赛特勒认为可以把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追溯到古希腊智者的学术思想。根据智者们在教学中的做法,以及根据他们把“技术”理解为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可以把他们称为教育技术的鼻祖。因而有关学者把语言技术、直观技术作为早期的两个发展阶段包容在内。
2.美国教育技术界的观点
在美国教育技术界,更多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新的领域。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认为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形成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影响的结果。教育技术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运动。
3.本书的定义
本书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教育技术,经历七、八十年的历史,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
(二)教育技术形成
20世纪60年代末,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以往50年美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
1.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促进程序教学的应用,推动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个别化教学思想和方法;
3.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这三种教学方法大体均在20世纪初开始,先后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五六十年代逐渐相互影响和借鉴,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融为一体而形成教育技术领域。
二、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含义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是在教学中运用提供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视听媒体。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二)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改革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思想可以看作是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
1.言语主义
(1)含义
在视听教学领域,“言语主义”具有特定含义,它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不很理解的言词进行教学,它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的一些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对这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
(2)弊端
“言语主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们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许多教育家都希望对学校教育中的“言语主义”进行改革。
2.教育家改革“言语主义”的思想
(1)夸美纽斯
①思想
a.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受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唯物主义感觉论的深刻影响,认为一切实物受自然秩序所制约,倡导教学工作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
b.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直观性原则。他认为,人总是通过观察实物本身,从事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因此,应运用实物和图形来补充口语和书面教学。
②影响
夸美纽斯为学校教学采用实物教学和视听手段进行教学奠定感性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在17世纪50年代,夸美纽斯写了第一套带插图的课本中的一本,即《直观的图画世界》。以他为代表的感性现实主义对17至18世纪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2)裴斯泰洛齐
①思想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试图根据心理学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特别强调研究儿童心理特点的重要性。他的中心思想就是直观,认为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而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
b.他认为教学中语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②影响
19世纪下半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现实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影响西欧和美国的教育方法。
(3)福禄培尔
视听教学运动还可以追溯到福禄培尔的教学思想。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都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
(4)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活动唯有在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他对传统学校中的形式主义教育不断地进行批判,他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3.小结
上述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以归结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
(三)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美国社会的转型
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美国成为以机械化农业和城市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农村和城市的生活起了激烈的变化。为适应工业化,国家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因而不得不重视教育的改进。
2.求学需求的增加
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做法。但是,学校的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仍然沿袭欧洲旧传统,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与社会实际生活严重脱节。从1880年到1920年,美国各级公共学校入学新生人数不断增长,而当时的学校规模和教育计划却无法满足求学的需要。
3.教育思想的影响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4.科学技术的发展
由于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送来新的技术手段。
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的视听教学运动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