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
计划到2020年,该课程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开设这一课程的背景,是不少世界一流大学都很重视对学生写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早在2009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把《中文写作》《中文沟通》两门课作为大一学生的必修课,受到学生欢迎。
但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还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
02
笔者特意查询了一下某年本省考入清华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发现鲜有低于120分者。
也就是说,那些上清华的学生语文成绩都比较高,而其中的重头戏作文,分数必然也不会低。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高考当中,任何一科掉脚都难以考上清华,那些学霸大多数都是科科优秀。
现在清华发现自己的学生写作能力不足,想想那些招生成绩远低于清华的学校的学生,恐怕写作能力会更差。
知名编辑刘霞就发现,即便是国内名校新闻专业出身的实习生,“写作功底也越来越差了”:“采写的稿件经常逻辑不清、层次不分,甚至还经常出现语病、错字,一看就是基本功训练没有到位。”
难怪有网友呼吁,建议清华的作法在全国高校推广。
03
当然,在大学开设写作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是在给基础教育还债。
现在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差,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形成了的,并不是从上大学才开始退化。
其实,自从我们的语文教育变成了一天一节语文课,课上翻来覆去讲那些字、词以及知识点,一星期最多只写一篇作文开始,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正像山西某高校一位同学说的那样,“高考作文与写作能力关系不大。高考作文都是有套路的,提前背好、记好就可以了。所以很多同学尽管高考分数不低,但真要归纳、总结一些东西,就不容易了。”
据说,有人把高考作文归纳成若干个主题,不论高考作文材料怎样变化,都可以归结为其中一个主题,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范文套用即可。
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和训练,真的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有限。
北京大学教授卢晓东也认为,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小学阶段的写作教育没跟上:
“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语文设置上,我们对语法、字词的正确性方面要求非常高,比如字声要发音很准,写字的笔画不能出错,成语的解释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对写作的要求却并不高。”
04
写作是一门童子功,应该从小就打好基础。
很多老一辈科学家大多文笔很好,和他们从小打下过坚实的国学基础是分不开的。
而现在,如果不上网搜索,很多成年人连一份像样的工作计划或工作总结都写不出来。
特别赞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刚的说法: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水平的体现,写作训练同时也是、甚至首先是思维训练。
所谓文以载道,通过文章把自己的思维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做任何学问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做任何学问的一个基本能力。
清华大学的作法,无疑值得在其他大学推广,同时,也给所有基础教育界人士提了一个醒。
改变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加大中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训练,让孩子们从小就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才不会出现到大学还补写作课的情况,就算到大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写作,难度也会小得多。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