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六月,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考。如今,2016年的高考如同往年一样,在全国人轰轰烈烈的簇拥下,近千万学子走进考场,然后走出考场,有人满脸喜悦,必然有人满目愁容。而我们不关心成绩,更关心这帮准大学生的未来。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40年,按照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路攀升,在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迎来一个不理性的小高峰后,至1983年开始有了理性的增加,2008年达到报考人数顶峰1050万人,然后出现了参加高考人数的轻度下降。
反观高考录取人数,也就是能够上大学的人数,从1977年开始就直线增加。
另一个数据显示,随着报考人数总体下降,而录取人数逐渐增多,高考录取率同样是一路攀升,2014年,高考录取率有了轻微下降,约2个百分点,也是近9年来首次下降。
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是,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应届生的薪资水平一年比一年少。参考同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3945元,2015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为3726元。
有意思的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虽然都是按照专业统计数据,不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就业趋势:一是就业率直接秒杀本科生;二是平均起薪虽然比本科生稍微低一些,但是工作5个月后,薪水再次秒杀本科生。
现实的感受是,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出去买个奶茶,排队的几乎都是本科生,用「搬砖青年」来形容一个毕业大学生绝对不是贬低,而是褒扬,因为搬砖的工人薪水可以秒杀一火车的大学生。
有人得出结论:「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呢?
01:
你的能力不一定比别人差,但如果别人有「名校光环」而你没有的话,在旁人的视野里,你就「矮了一点」。中国高校有两大工程:211和985,中国人的价值观认为,凡是这两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在就业方面,但凡好一点你的职业,任职资格里总会出现211、985优先。
这种简单的比较无形中给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带来压力,甚至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非211或者985大学不上,如果考不上,那就复读!
高中三年,硬生生念成四年、五年乃至六年。
02:
1983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定不会打网络游戏,不只是那个时代还没有网络,更重要的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要有一身专业扎实的硬功夫。
今天的大学生,宿舍里打游戏,课堂上玩手机,考试前谈论读书无用,工作时抱怨学校传道受业不精。白天睡觉,晚上通宵,一个个黑眼圈,哪里有点年轻人的该有的样子。
03:
在越来越多选择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了出国的机会,报名参加如美国高考等国际考试,大学直接出国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参加了中国高考,但是他们也选择了国外的高校,因为中国高考的严肃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肯定,很多国外的大学愿意承认中国高考的成绩,可以为中国考生敞开大门。
能出国读书,是大多数学生的梦。
04:
如果不能去自己喜欢的大学读书,或者读了自己没有兴趣的专业,怎么破?今天这个时代,高考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多同学“聪明”,学校知名度不够,实力来凑,在大学期间去高顿报考一些高含金量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一级建筑师等。用来找工作真是极好的。
问题是,很多高含金量的证书并不一定需要高学历,只要你肯学,起点低并不是短板。随着国家取消没用的证书越来越多,能活下来的证书都受追捧,只要考到一张含金量的证书,找个工作很轻松,大学,不读也罢。
05:
今天谈大学扩招已经有点晚了,中国大学已经扩招太多年了,好消息是无数拥有大学梦的同学都能读大学了,不好的消息是,其中未免太多「滥竽充数」之辈,中国大学教育被整体拉低了。
06:
民办大学兴起,让上大学变得更加轻松。不少同学进了大学才发现,原来一个班级的学生,高考分数可以相差很多。媒体曾爆出个新闻,某男入学半月,发现自己的室友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而自己是600分进来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分数差挺多,但结果是一样的,大家的毕业证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读大学太像做生意了,给钱就可以。
07:
今天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别说两年前想不到,一年前恐怕也想不到。产生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计算机专业有个理论,叫做摩尔定律,大意是计算机性能18个月会翻一番。然而今天的数据告诉我们,计算机性能翻倍的话,需要的时间更短。
大学教育一向落后于现实生产,而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件进程缓慢的工程,很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于企业生产并无用处,这也让企业不愿意聘用大学生,而更喜欢有经验的职工。
本科生的尴尬在于,小城市里,很多工作不需要本科学历,大专生才是企业的最爱,而大城市里,高学历的人太多了,多少留学回来的硕士还找不到工作,哪里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