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遗忘——学过的知识记不住!
科学研究表明,上完课后,二十分钟后,我们可以遗忘40%,三个小时后,遗忘率会达到50%,六天之后遗忘75%,一个月后遗忘率达到80%。再往后,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记住的东西越牢固,这时候,我算算还剩多少呢?所剩无几,对于考试聊胜于无。
为了应对记忆遗忘的规律,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在知识没有开始遗忘之前,就开始复习,以便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力。
下面我们来学习几个复习的方法:
第一个,课后很多学生书本一扔就不管了,考试前在复习。这是完全违背记忆规律的。为了应对最开始的遗忘,我们一定要做到课后及时复习。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式:
1.不看书复盘知识。
这时候,我们要靠自己,不借助书和笔记,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能回忆出大部分,就证明自己的预习和上课的效果非常不错。如果,只记住少部分,那就要及时去找寻原因,改正原有的预习方法和听课习惯。
2.作业之前要保证没有知识疑点。这个主要是确定,当天学的内容,各个知识点都没有问题了。然后,再去做题。如果有遗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沟通,以防做题时卡壳。
3.对于有些关联性的科目,要进行比对学习,这样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调理更清晰,对于巩固知识和提高记忆有帮助。再者,就是手脑并用。一边回忆一边用笔记下内容,这样对于巩固记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个、复习要做到有计划,做量化。
一般都是随性复习,做到哪里算哪里,背多少记多少,每天要多久,都没有明确的安排。这样做的效果,就非常的不稳定。
1.对知识点,要有计划复习。多长时间,多少单词,几段内容。这个都要自己事先计划好。通过自我督促养成习惯。
2.不要一味的死记,一定要在理解的情况下,同时进行。
3.有些科目是可以有画面感的。我们最好把抽象的记忆形象化。比如,历史、政治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有背景、有环境。我们可以置身其中,这样的背起来就不会枯燥,心烦意乱。让记忆轻松,不只可以被牢,而且可以让这些文字活起来。
第三个、记忆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在开始和结尾效果好。对于新鲜的东西,我们总是有好奇心,有兴趣。这时我们会记住,再者就是在结束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个记忆的高潮。那是因为我们会有一个马上结束,冲刺的感觉。
1.重要的知识点要安排在最开始和结尾的部分进行记忆。
2.内容太多的话,就进行分段处理。
3.记忆有一个惯性,但是要想记牢就要打破这个惯性。因为,我们的做题很多时候是活用,并不是像相声中的灌口。所以,每次都是在顺序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的敌人就是疲劳,因此让每次的内容有所区别。
4.因为,开始和结尾的记忆力最好,我们可以增加开始和结尾的次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把复习的过程进行分段。比如,15分钟一段。
5.记忆的另一个规律是,要在刚好记住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五十的训练量。这个比值是通过实验的得出的。少了,效果不好。多了容易疲劳,效果也不好。这个技巧只适合某些科目,要针对性的选择使用。
第四个、重点真的重要吗?
重点知识一听,感觉非常的重要。其实,它的本意是基础知识。但是,很多同学都把它作为难点来处理。考试考的是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没有必要对难题和偏题进行过多时间的付出。学习实践得出的结论,重要任务就是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些重点知识,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掌握基础才能进一步掌握重点。
第五个、考前要用减法记忆
考试前是一个特殊时期,时间最宝贵,怎么更好的利用剩下的有限时间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时候就不适用在进行全面的什么都记,而是要对知识进行主次判断。
例如,节气歌,历史朝代表等,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精炼的浓缩。用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用几个词能概况一段内容。
第六个、四种记忆方式综合使用
如果一种记忆方式,很快就容易疲劳。但是,如果我们用四种方式穿插交错,彼此综合运用,不但能提高记忆力,也让记忆的过程没有那么烦躁。
学的时候,我们主动去看,预习。朗读用嘴,手做笔记,上课注意听讲。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复习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些都用上,听、说、读、写。可是,实际当中,我们经常看到其中的一种单一形式。有不出声的,有出声,有手写的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增加一点创造性。比如,背一遍,录下来听一遍。现在录音很方便。这样的话,在听的时候,去用心看看有没有错的地方。其实也是在背诵。
其实,解决记忆力的重点,第一要掌握记忆的规律,第二就是要利用这个规律,让自己能记牢。好奇心人皆有之,让自己的复习过程多点花样和不一样的方式。新鲜的东西,我们总是记忆的那么深刻。发挥你的想象力,让过程更有新意,他就会让你更有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