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黛西。
今天黛西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解答一个知乎高赞问题——如何心无旁骛地学习?
如果你跟之前的我一样,看5分钟书玩2小时手机,在宿舍学着学着就跑床上去了,或者在图书馆学得特别努力,但没什么效果。建议你静下心来花10分钟,看完我这篇文章,一定可以帮你改变现状。
从前我和你们一样,也只是个普通女孩,后来靠着这些方法,完全掌握了进入学习最佳状态的方法。
最长连续每天学习10个小时,持续了三个月,也不会觉得很累,从挂科学渣逆袭变成学霸。
下面的这些方法,你们都可以轻松执行的哦,因为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呀~
废话不多说,本文6000字,敲了4个晚上,总结我几年来的经验,还请教了出国留学的学霸朋友们,从头到尾帮你梳理、建立完整的学习体系。
从下图的大纲就能看出,全部都是干货,建议看之前:先点赞后收藏,方法很多,建议千万千万不要跳读,没准就错过了最适合你的方法!
点开可查看大纲
如果你的时间真的很紧,就重点第二、三点,一定要看完!不着急的同学们,全文细读一篇,我有信心帮你提升200%的学习效率。
01.
如何心无旁骛地学习
首先,我们先回顾下问题——如何心无旁骛地学习。
这个问题是不完整的。问题只问了一半,事情也只能做到一半。我们要看到更深层的需求,比别人多想一点,才能比别人优秀一点。
黛西必须提醒大家:学习效果=有效学习时间*学习状态*学习方法。
空有一个好状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有效学习时间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黛西在回答专注学习的基础上,扩充了高效学习方法,更加全面地帮大家更快地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这个问题,就可以拆解成两个答题要点:
1)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先纠正你的一个观念:
什么是有效的学习时间呢?它和我们认识的学习时间有什么不同,黛西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说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去图书馆学习8小时,其实你真正学习的有效时间,只有2-3个小时,甚至更短。
因为你更多时间,都花在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吃饭、喝水、玩手机、上厕所、发呆。
有效学习时间,是需要进入专注模式才能获得。
而专注模式需要「 自身专注力 」和 「外界干扰源」,这两个内因和外因的强度配合,才能实现。
其中一个没有做好,大脑就会切换到分散模式,直接将有效学习时间砍半。
只是身体坐在那,精神不在状态,学的效果当然会差强人意啦。
要排除「外界干扰源」,才能获得心无旁骛的状态;
要提高「自身专注力」,用高效的办法,才能够1天时间学完别人2天的内容,别不信,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明白了这个概念后,我来问答第一点,怎么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
02.
达到心无旁骛的状态
一)学习前的工作准备(准备工作做得好,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决定学习有效时间的多少和专注的程度。
我自创了【PFHM】高度专注法,能帮你快速预热学习状态,大规模避免干扰源,保证你的专注力是空前绝后的状态:
1)学习场所 P-place:
在图书馆学习、在家学习、在宿舍学习,这三种学习效果是呈直线式递减的。
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在宿舍学习就是自我麻痹,宿友的游戏声、聊天声、床的召唤声,这些声音就像病毒一样,侵入你的大脑打乱你的思考。
所以,如果对自己的专注力没有信心的同学,还是去比较安静的地方,从外因束缚住自己。
2)情绪感知 F-feeling:
如果你刚和朋友吵架、或者刚收到你爱豆的亲笔签名,这时候如果要强制自己学习的话,相信我,你看不下多少东西的。
好好调整下情绪,深呼吸、听下轻音乐,放空15分钟大脑,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再说。
没有情绪问题后,进行下一道程序。
3)惯性问题 H-habit:
大部分人都是玩完手机再去学习,而刚玩完手机去学习,绝大可能性是学不进去的。
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因为大脑具有的「注意力残余现象」,我们在迅速做下一件事情时,注意力还停留在手机的消遣快感中,是没办法快速切换模式的。
我们需要让大脑缓冲过渡一下,跟着我用5-15分钟,做最后一件事情——产生学习仪式感,将专注力提高到100%。
4)琐事细节 M-minutia:
1. 坐下学习前,清空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包括手机!!手机就是核心干扰源,如果你最后不想变成人机大战,就扔得远远的。
(除非真的需要用手机查资料,也要用「番茄todo app」,设置白名单应用,不弹出其他软件的信息)。
我常用的工作台,东西越少越好
2. 播放轻音乐,1-2首歌的时间,闭上眼睛冥想一会,深呼吸放松心情,睁开眼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会十分集中。
3. 可有可无的一条,有些人喜欢学习的时候听歌,可以放白噪音,帮助平缓情绪。
执行完这一整套「PFHM高度专注法」,你就已经排除全部干扰,真正进入「心无旁骛」的状态,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还记得吗,黛西再强调一遍(敲黑板,大家记好啦),空有好状态是不行的:学习效果=有效学习时间*学习状态*学习方法。
有些人白天看书、晚上也看书,甚至压缩睡眠时间去学习,没有休息时间,也不会浪费时间去消遣,可是学习效果仍然不明显, 因此会很挫败。
这类人已经做到了前两样,但差最后一样「学习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想要取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状态只是辅助手段,高效学习法才是加速剂。
所以我们要解决更困难的第二问题——如何学会高效方法。
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快打起精神来呀!一定要认真思考哦,对你会很有启发!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呀~
03.
如何高效学习
一)高效学习技巧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一句话:
「良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所以,我们与学霸之所以有差距,不是因为智力和能力,而是方法出现了大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大脑的运转方式,使用科学方法,能够培养提高我们的学习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知道,有了高效的学习方法,能用3小时的高效专注学习,远远超过你6小时分散低调的学习收获。
这些高效的方法,都是我掉了很多坑后,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一定要认真仔细看,至少能帮你提高2倍的效率。
同上,我们先来纠正错误的认知,再来说方法:
1)学习误区:
误区一:学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学习的效率,会因精力的损耗逐渐下降,当你进入了疲倦期,再继续看下去,也只会是一个现象:这知识它不进脑子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在图书馆学了一天,也只记住了内容的原因。
利用好自己的精力旺盛区间,好好安排学习计划,有强度而不过度地压迫自己。
这里推荐大家可以使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5分钟的结合练习,在高专注力的间隔间休息一回,会像按了重开机键一样,重新进入高度专注的状态,不容易分心哦~
误区二:只记内容主体,无视知识扩充
学习是系统化过程,知识点都是相连相结合的,就像英语词缀,能组成特别多的词语一样,懂得人能看到一片森林,而其他人只能看到一棵树。
知识的学习都是点与点的跳脱式信息,真正懂得学习的人,是会抓住他们的关联,把他们变成结构化的东西,进行复盘。这需要用到思维导图复盘方法,后面我再详细讲。
学习同一学科2小时,和分别学习不同学科2小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我们今天健身练胸,那我们不可能这1-2小时都是胸部训练。
期间会混杂着背部、腰部耐力训练,保证胸部肌肉有一定的恢复时间。
这说明,专一的练习,会阻碍技巧上的进步速度,混杂的练习,能深化对每一门学科的掌握。
所以学习的时候学科切换,就是为了保证大脑有一定的休息空间,对学习也不会有疲惫感,接触新的知识,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拉开学习间隔,会让我们遗忘一些知识点,时间跨度越大,忘记的内容就越大。
但这些内容,恰恰是我们最没有掌握住的东西,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加强巩固,把知识重新储存一次,进一步加深印象。
另外给大家一个小tips:
我们的思维和身体是一个整体,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肌肉记忆,深化知识的印象。
比如:背单词的试试,边背边手写、学单词的时候,例如“squat”(下蹲),可以边蹲边背,阅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或笔尖辅助、做笔记时记住关键词。
这个方法, 既能提高阅读专注力,还能提高记忆效果哦~
3)刻意学习(最快的进步手段)
刚开始的学习阶段,进步是最快的,就是0到1分的过程,只要你开始做了,你就进步了。
最难的是59-60分的阶段,这时候你的学习跟减肥一样,遇到了平台期。
这个阶段,你保持原来的做法已经没用了,要么再少吃一些,要么加强锻炼,如果你坚持突破了,那么你的体重会蹭蹭地往下掉,同理,学习效率也会往上涨。
这一阶段,是刻意练习的阶段,要打破这个局面,我们要先了解大脑构造。
科学性地分析下大脑,它分为三个区域:
1. 舒适区(最内层):熟练掌握的知识,已经滚瓜烂熟,脱口而出,学起来完全没有难度;
2. 困难区(最外层):现在完全没能力解决问题,特别专业性的问题,需要多种知识混合;属于看了答案也不懂的区域
3. 学习区(中间层):能够靠已有技能,能够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我们不能反复练习舒适区的内容,没有挑战性,也不能盲目克服困难区的问题,消减积极性。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在学习区中练习,一点一点突破舒适区,将学习区变成我们的舒适区,才能不断收集成就感,对学习上瘾。
在这个过程,不断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重新调整你的学习计划,慢慢地增加难度,你也可以轻轻松松变成学习高手哦!
二)硬核支撑
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是进行上面那些持续性优化事情的前提。
就比如汽车的外表、外加功能做得再精彩绝伦,如果发动机衰弱,照样是跑不快的好车,我们的身体就是那个发动机。
我在之前文章——《分享一套厉害的学霸作息方法》中,分享过的「DSRE精力管理法」,对我非常实用。
每天都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天做别人两天的事情,轻松获得超过同龄人的成就,享受学渣跪舔的快感哈哈~
文前已经提到了环境因素,所以我这里只说运动、饮食、休息三个要素。
1)运动:身体能力——体力
运动冥想可以让大脑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发挥神经元的潜力。
我们要提高记忆效率,就是要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链接。
而进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就能让大脑中的海马体,增加更多细胞,让我们的思维、感觉和反应,都变得更加灵敏,让大脑更加聪明。
另外,适量的运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身体的放松和通畅,精神状态更加充沛,保持身体健康哦~
2)饮食:精力燃料——基础
食物是身体的燃料,是保持超强精力的基础。
我们每天脑子会昏昏沉沉,觉得特别容易累,随便做点事情,都会力不从心,都要睡觉。
绝大可能是我们饮食出现了问题,高热量、高油、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事事物,都会让我们反应变慢,产生困意。
学会吃,是变牛逼的第一步。
3)休息:精神能量——专注力
不要小看睡眠,拥有好的睡眠状态,是处理和储存新信息的重要步骤。
哈佛研究表明,睡了好觉的学生,比熬夜又早起的学生,学习效果好35%。
如果你认真发现,身边的学霸,从来都不会是熬夜低头苦学的那一类人,有好的睡眠,才能有高的专注力。
前面所说的内容,全都是在「输入」阶段,即接受知识和信息。
但看到≠记住,记住≠掌握,会学习的人,都知道「输出」的重要性,让大脑根据现有知识,产生新的信息。
美国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也有提到过:
单纯的阅读,能够记住的知识最多只有30%左右;
然而通过模拟实践,主动应用,能够记住的内容,却能高达90%左右。
学霸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是「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思维的差距,其实操作起来没有多困难,只是多了一步回忆和复习的操作,也就是所谓的「复盘」。
这个是知识反馈的过程,也是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这对形成高效学习效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这里我分享两个方法给大家,也是我经常使用的:
1)思维导图——结构化思维(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查资料、做题,来把书读厚,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的笨方法。
聪明的人,会把知识吃透之后,把知识简化成体系框架,提炼最核心的技能,也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
就如下面的图一样,前者是散装思维,后者是结构化思维。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好处,延伸出来的思维导图,能够让你对储藏的信息重组和提炼,进一步理清大脑。
如果你没有发现结构化思维的好处,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的妈妈让你去超市买1瓶酱油、2斤苹果、10块猪肉、1包盐、3个火龙果、1把生菜、一袋火锅底料、5个鸡蛋、1瓶油、1把葱。
不经过整理的话,会记得非常混乱,买回来可能会缺三差两。
如果梳理一下,这些信息就会十分清晰:
调料类:1瓶酱油、1包盐、1瓶油、1袋火锅底料
蔬菜类:1把生菜、1把葱
水果类:2斤苹果、3个火龙果
肉禽类:10块猪肉、5个鸡蛋
这样是不是醒目多了,去超市也能有顺序快速地购买,不用来回跑。
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把未经加工的信息,转化为获得加工的知识,才是我们真正吸收过的知识。
记住,任何我们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表面内容,都称为信息。
信息是我们学习到最底层的东西,我们需要找到背后的逻辑,经过大脑加工、理解、重塑,形成深度化的认知结构。
知识复盘黛西强调过很多次,也推荐过超多次,它真的特别实用,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不管是考试还是考证,百战不败,百试不爽,谁用谁知道!
2)费曼学习法(输出倒逼输入)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学到的东西输入后,立马去输出。
当你看完一本书后,能不能写出读书笔记,提炼出文章的核心。
如果写不出来,你就要好好思考,到底是哪个地方没看懂,带着问题去看书,是最好的提升办法。
当你学了一个技术的时候。立马去实操一下,过一遍流程。
当你学到是很杂的理论知识,用思维导图捋顺一遍,整理好放进脑子。
而最好的检验方式,是把学到的知识点,传授给别人。
就像老师教课一样,如果讲到一个地方卡住了,那么对知识点不够理解,再回去学习,多次循环,直到教会他,在这个过程,就能收获到更多更深的知识。
这些方式不仅能锻炼自己的逻辑、谈资,还能深化思维能力,更能让知识更好地留存在大脑里。
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式呀。
04.
奖励机制
最后的最后,就是要学会犒劳自己。
人是需要被认可的,努力了这么久,如果没有激励,可是会懈怠的呀。
定期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出去大吃一顿、也可以买件平时不肯剁手的衣服,给予自己肯定的力量,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呀。
就像我写了这么多,打得手都酸啦,如果还没有你的点赞和鼓励,我就会受挫,进入一个自我怀疑状态。
思考是自己写得不够好,还是表达有误,就会大大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呀。(说到这里你们应该明白了吧哈哈,快给我点赞!)
总之,学习是一场持久战,没有找对方法,学起来会非常痛苦,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如果能避开上面说的那些坑,坚持我分享的建议和方法,一定能改变你现在的处境,没准还能爱上学习,一不小心就变成学霸呢~
最后,黛西送你们四句很受用的话,希望有启发到你呀:
1、现实就是,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
2、障碍总会出现,但不要把你自己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外部因素。如果每件事都是别人的错,那就是时候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了。
3、我发现了,那些最有成就的人,总能“束缚自己”。
4.无论你给自己设置多低的要求,总比放弃不做好。
作者:黛西,90后女生,一个激进的自我精进者,想带你看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