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拼不过的小学生文案”背后,是输不起的中...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对不起,你的文案已经拼不过小学生了】狂刷屏,作者都是小孩子,最小的只有四五岁。

大人们纷纷自惭形秽,感慨现在的小孩子真是厉害。

 

我最怕的不是这些家长们自愧不如,而是替他们的孩子捏一把汗——新一批“别人家的小孩”又要诞生了:你看人家孩子,五岁就能把诗写得这么好了,你呢?就知道傻玩!

 

有些诗确实很灵动,比如这首【回到地面】,写诗的孩子据说只有五岁:

 

要是笑过了头

你就会飞到天上去

要想回到地面

你就必须做一件伤心事

 

果麦甚至专门给这些孩子出了一本诗集,据预测至少能卖百万册。可是仔细咂摸几遍,就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了,这些诗的文字表面幼稚,情绪却是成熟含蓄的,并不像百分百出自孩子们之手。

我大胆做个判断:它们大多是经过了大人们修饰或直接捉刀的结果。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6、7岁的孩子还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集中特点就是具体形象思维,不具备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有人说,你不知道有没有小孩子天赋异禀,文学素养好。那我就举个真正天赋异禀,文学素养举世无双的例子吧——骆宾王,把这个名字抬出来没人反对吧?唐朝有名的天才、神童,初唐四杰,7岁随随便便写首【咏鹅】就成为传世经典。

 

这首诗动静相生,又富有童趣,可是你仔细读读这几句: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发现问题没?这首诗传神是传神,但是仍然停留在一个孩子对鹅本身细致入微的观察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表象的,没有情感上的提炼,也就是文学里常说的借物咏志。这是儿童发展的必经阶段,和天赋高低完全无关。

你再看52岁,身陷囹圄的骆宾王是怎么咏物的: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成年人写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一旦他们拥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就要情不自禁地开始夹带私货了。再回头看这组小学生文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夹带了太多私货,然后把它们转化成看起来幼稚的儿童语言。文笔是稚嫩的,可是思想一点也不稚嫩。好像一个人花了两小时妆,以达到素颜的效果。真正对这些诗有共鸣的也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前凤凰主笔王路也分析了小学生文案里的几首诗,其中就有这首【回到地面】:

 

“伤心”,这个词,五岁的孩子当然会用。

但“伤心事”,就很不同了。

我们平常讲话,一年会说几次“伤心事”?

“伤心事”是书面语,在很多人的口语里,十年都不会出现一次。

五岁的孩子也看书,但在五岁孩子的阅读范围里,“伤心事”出现的几率也很小。

我们的输出都是以输入为基础的,在输入的基础上,再去创造。

如果一个五岁小孩能自发地把“伤心”和“事”连在一起,就相当于你没有读过《静夜思》,却恰好写出了“床前明月光”。

 

在我看来,这些小学生诗作最大的可能是大人把孩子蹦出的富有童趣的只言片语,经过自己的总结变成了诗,赋予了成人视角。比如小孩子说了一句“在天上开心,落到地上不开心”,大人可能就把它变成了这首【回到地面】。

所以这些感动你的儿童诗,说到底还是大人们的一层画皮。他们打着孩子的名义出诗集,再让一群大人陷入集体自嗨模式,这是当下中国急功近利的教育怪相的一个缩影。

教育应该走在发展前面,可是中国教育的问题,恰恰就是太“快”了。

 

我身边已经做了父母的朋友们经常凑在一起感叹,现在上学哪里是考孩子,分明是考大人。

 

幼儿园、小学低年级老师布置的手工课,就难度而言,经常根本不是孩子们可以理解并完成的。反正我围观了几次朋友们的家长群,可以说是叹为观止的。说是亲子作业,最后往往本末倒置,变成了家长做,孩子在一边看,最多在旁边递个剪刀胶水当参与。有些父母本身就是设计美术出身,拿出做毕设的劲儿给孩子挣面子,作品之精美,说实话我觉得可以直接拿淘宝卖了。

 

学校里评奖,一等奖、放在展台最显眼位置的当然是这些作品。而那些真正百分百由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的,大部分都是车祸现场,靠边站。

 

可是这些虚假的荣誉对于孩子而言,除了助长他们的虚荣心与不劳而获的心理,从小就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外,还有什么意义?追求优秀是人的天性,但是太多的中国父母被优秀绑架了,最后就培养出了一群输不起的孩子

 

为什么中国学生作弊率格外高,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思想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做人上人,否则就被淘汰。

我在楼下带孩子,很多才两三岁的孩子,就要被大人劈头盖脸训斥:他抢你的玩具你不会抢回来吗?怎么这么没用?

等到孩子上了学,他接受的教育一定是:你怎么这么没用,才考了99分?

 

对结果的过分强调让这些孩子不愿意享受过程,他们太急于用成绩证明自己。每一个胜负心重的孩子背后都一定有一个胜负心更重的家长。孩子们就两个选择:

1.去作弊。

2.不断给自己压力,最后就越来越输不起。

 

后者有时候比前者还可怕,作弊虽然绝不值得提倡,但孩子悄悄把压力转移出去了。后者家长却往往不以为意,甚至洋洋自喜,你看我的孩子自尊心多强,多上进。

他们不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这些压力就像气球,越吹越大,最后的结果就是爆掉。爆的方式有很多种,极端的如自杀,普通的如早恋、自虐、逃学、沉迷网络,还有些孩子看上去平平静静甚至乐观向上,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开心。

 

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推崇社会达尔文了,这其中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穷怕了,饿怕了,打怕了,所以我们几乎是世界上危机感最强的民族,非常喜欢强调优胜劣汰,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同时,我们又非常急躁,没有耐心,我们做什么都要拼抢速度,强调效率。

 

这样的急躁,集中体现在了我们的教育上。每朵花都有自己开放的时间,可是很多父母、老师不愿给孩子这个时间,他们急着去把孩子催熟。我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做客,看她辅导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写作文,她不去启发孩子思考,而是三下五除二动手给孩子改句子:你这样写才能加分,那样写用词才更高级……

 

那本小学生文案,大概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吧。

 

我想起我初中写过的一篇考试作文题。题目引用了一个故事,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老国王想挑一个孩子做自己的候选人,他给全国的孩子们每人发了一粒种子并宣布谁的花最美,谁就是未来的国王。

约定的日子到了,孩子们捧着盛开的鲜花涌上街头,只有一个孩子失落地端着空花盆,国王兴奋地把他选为了候选人,因为那些种子都是煮熟的,根本开不出花。

 

我知道出这样的题目一定是引导大家谈诚实,但是我偏偏不。我特别清楚的记得,我当时的题目叫【别去教孩子把种子换掉】。因为我替那些被批判“不诚实”的孩子觉得委屈,我不相信他们能想出把种子换掉的主意,就像我也不相信他们能写出“伤心事”这样的文字。

我也不觉得那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他只是很幸运,有一对诚实的父母,他们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告诉自己的孩子:你想当国王吗?把种子换掉!

 

在我看来,谈做人就太浅了,这明明是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绝佳教材。这么多年后,我依然这么看。

 

比教孩子做人更重要的,是教会自己做人,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偏偏这个社会,有太多怂恿孩子换掉种子的父母。

当他拿着考砸的试卷回家,你不问原因劈头盖脸一顿打骂时,你在暗示他换掉种子;

当他做了一件好事回到家和你分享,你却说他为什么这么傻让自己吃亏时,你在暗示他换掉种子;

当你违反规则并因此而尝到种种甜头时,你在手把手示范给他怎么换掉种子。

 

我知道这个社会竞争有多么激烈,可是成长远远比成功更重要。

 

别走那么快,等一等你的孩子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案  文案词条  小学生  小学生词条  不过  不过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综合

 如何准备演讲

从听众的需求入手探究话题并写作演讲稿运用直观教具排演摆脱演讲焦虑症准备演讲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你能按部就班。这里有一些关于准备演讲的经验之谈,它们可以帮你组织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