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上一篇讲早期启蒙的文章《进入高年级,为什么有的娃成了“伤仲永”,有的娃成了“黑马”?》文末的高赞回复,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纷纷跟我说对天赋论表示赞同。
天赋论是没有错的:就好像你再思考5000年,也想不出相对论一样。这不是我们对娃应有的期待。天赋论有一个危险的地方:以目前中国综合人口的理解能力,就会理解成:作为没天赋的普通人,没咱啥事儿了,还是洗洗睡吧。
连勤奋的心儿都死了是吧?
无疑关于学习,人们习惯性考虑两个因素:天赋(脑力活,以基因和早期智力开发为决定因素)和勤奋(体力活,以投入时间为衡量标准)。
DrBing当年的学校生涯中,经历过形形色色各种状况:垃圾学校、省重点、名校,大部分时间是学霸,也当过垫底。。。个人经历的感受和观察认为:娃的学习(甚至未来的职场,生活),还真不光是天赋和勤奋那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错综交杂的结果。
今天带来三个学霸不一样的看法:
(来源:网络)
1:努力也是智商
欧阳笠
“母校每年进清北约50个。高中同班同学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是全省前1%。
不难听到这样的说法:我很聪明的,只是不愿意努力学。潜台词就是瞧不起努力的人。殊不知,他们远远做不到别人那样努力。能够努力学习也是智商的一种。
为什么?我解释一下,所谓的智商,无非就是大脑中的神经活动。有的人的大脑能更快建立神经通路并保持很长时间,有的人大脑对于疲劳的耐受度高,能够支撑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才有能力‘头悬梁,锥刺股’。不然,就好像你看一部很烧脑的电影没看懂,过20分钟就会关掉找别的电影看一样。不努力,其实是无法努力,
同样,这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加强的,基因给了一个初始值,但后天的训练绝对有很大作用:能努力也是一种能力,注意培养这种能力,也能有进步。
2:专注力+好奇
超人小飞飞
“我成绩不算顶尖,好歹复旦毕业。从小我都不复习功课,也不预习,没买过额外的习题,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但是我能做到一点,上课四十分钟,我每一分钟都是认真听讲的,我是非常专注于学习的,不会开小差。
这主要来自我妈培养了我的专注力,也就是很小的时候,我做什么都不打扰我,我几岁就可以一坐几个小时。现在很多家长会逗孩子,孩子在好好地看书,大人会去打断他们,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
然后是有好奇心,直到今天,毕业十年了,我对事物还抱有好奇心求知心,不断自学。可以说,人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心是能学好的东西的根本所在。如果你没兴趣,怎么能学好。
这个主要还是家长在孩子学龄前的培养,当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是打击他敷衍他,还是耐心和他探讨。如果小时候就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心,可能一辈子都会活得很无趣。除去这两点,我才承认智力的影响。至于用功,没有专注力和好奇心的用功,大部分是在苦挨。所以,好多孩子都是毁在爹妈的手里的。
3:环境早已注定一切
袁卿
“当年的高中,考班里前15名,就能进入全省前1%。在一所这样的高中,考全省前1%根本不需要天赋,也不需要你成为悬梁刺股,只要按部就班,即使天资平平的学生,成绩也不会差到哪去。上个一本也根本不需要拼天赋。
很多时候被归结为重点生源好,确实如此,但这绝非唯一原因。
初中我是在一所普通中学上的,中考超常发挥(班级前5)。由于学校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学金,班里前十的学生基本都留下了,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去了本地最好的高中。
三年后,高考结束,我发挥正常。我的初中同学中,只有一人成绩高过我,就是同样去了重点高中的那个女生。留下来的同学里,一人勉强过了一本线。其余的,考上二本的都没几个。他们的高考成绩,甚至不如我那些达不到入学条件,花钱买进学校的高中同学。
那些留下的初中同学中,各个天赋都高于我。我比他们勤奋?还是不对。我高中时代有严重的拖延症。
我思考了这个问题很久,最后的答案是,环境。
高中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重点高中,并不是仅仅把好学生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这里有比普通学校强得多的老师;更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应对高考的丰富经验。
对于真正的精英,这些并不重要,但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这就足以左右几十分的高考成绩。我认识的考到全省前1%的学生中,大多数既无天资也不特别勤奋,他们跟我一样,只是上了一所好高中而已。
总
结
有句话DrBing很喜欢:
“很多人说天赋很重要,
其实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
根本轮不到拼天份。
甚至连真正意义的“勤奋”可能都轮不上。
其实,学霸中的绝大部分,既不是真天才,也不是很勤奋。而是:不太笨;不太懒;掌握了好习惯,好方法;心态端正,心智健康;环境不错(学习和家庭),学习资源也不太弱鸡。。。综合情况下的自然结果而已。(一些条件缺失,当然就需要用其他条件补足咯)
后面到了职场大部分的成功人士,也是同样一批人。
所以天赋论虽然正确,但和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几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