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中的诗情画意
纪广洋
无论是学生的作文还是作家的作品,行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由词句这个基本元素所构筑的字里行间、章节片断里所彰显出来的文采意境,无非是鉴别写作成败的重要考量之一。
王国栋同学的《定格在7:45的阳光》这篇作文,从标题到内文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说,他的这篇作文是成功的,堪称佳作。用具体的时间定格阳光、用雨中的境遇借代阳光、用窗外母亲的注视象征阳光……这一系列的写法、章法和构思,都是比较唯美、比较新颖、比较精妙的。给人悦读的美感、思考的空间和反刍的余韵。
可是,详细审读和分析这篇作文,就会发现不少的美中不足,甚至是“硬伤”。就像是一块尚未和匀的面团,夹生藏硬、有失筋道。
除开整体构思和剪裁上的内伤不说(王国栋同学毕竟还是一位中学生),光是词句语言上的硬伤就有许多处。
例如:“黑暗逃离了太阳的禁锢,纱布般笼罩下来。我望着没有太阳的天空,郁闷极了。”理应是“黑暗禁锢了太阳的光芒”吧?
例如:“凛冽的寒风更是给这个黑暗的天更添了一份漆黑。我无可奈何地望着那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残月摇了摇头。”“漆黑”和“残月”的意象组合,多少有些不恰当、不协调。
再例如:“也是一个7:45,晚自习时。”这样的描述就有些说不过去,尽管平时我们常把下午的19:45直接说成下午7:45。在写作中,一些关涉知识性、常识性的字段,是需要准确和精当的。
当然,瑕不掩瑜,王国栋同学的这篇作文,总体说来,还是有值得称道、值得借鉴之处的——那就是行文中的诗情画意。
=======
●定格在7:45的阳光
江苏省海安县古贲中学起跑线文学社 王国栋
以前,我总是喜欢坐在角落里,因为那儿安静,但是有得必有失,一年四季,阳光从不青睐于我。
而现在,我坐的位置已经今非昔比,每每在7:45总受到阳光的青睐。每天的这一刻,便成了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你挡住我的阳光了。”我不耐烦地对同学说。“就挡住,又怎么样?!” 同学故意抬杠似的。我无可奈何,只得重新去“寻找”阳光。因为在阳光的呵护下,我总觉得很温馨,就像被上帝的手抚摸着,能够驱走心中的严寒和不快。
可是有的早晨就是没有太阳,每每在这个时候,我总要出去寻找阳光……
夏天的7:45,要是晴天,绝对已是艳阳高照,可是今天天突然变了脸,一大早就是乌云聚拢,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珠打在我背上生疼,雨帘模糊了我的视线,却不知道何去何从,想要避一下雨,周围又没有认识的人。只得硬着头皮继续骑着,颔下的雨珠直往下落。“嘿,孩子,躲躲雨吧!”我从雨幕中捕捉到一丝声音,心中一快。
逃出雨幕,一张苍老却又慈祥的脸映入我的眼帘——那带有一丝阳光般的微笑的脸。
我找到了阳光。
也是一个7:45,晚自习时,黑暗逃离了太阳的禁锢,纱布般笼罩下来。我望着没有太阳的天空,郁闷极了,甚至上课都不是很专心。
窗外树叶沙沙地谈着话,凛冽的寒风更是给这个黑暗的天更添了一份漆黑。我无可奈何地望着那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残月摇了摇头。窗外立着一个黑影,不经意的一瞥却发现是妈妈,在寒风、黑暗中皱着眉头,仿佛在哆嗦似的,眼睛却丝毫不动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
我仿佛看见了早晨的又一缕阳光,振奋人心的窜入教室,投射在我心中,温暖了我的心房,我又埋下了头。
我等到了阳光。
……
我是如此喜爱阳光,更是如此盼望“阳光”,盼望那7:45的一缕温暖的阳光。
【点评】作者巧妙的选取7:45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段进行构思和立意,无疑是一种创新,也绝对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文学社首席指导老师:崔益林)
=======
名家档案:
纪广洋,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时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专家、课题教材编委,绝句小说文体创始人,牛津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约作家,《读者》《意林》签约作家,《提前读写报》等报刊“本刊简介”举名作家。《青年文学》《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星星》栏目主持。二十篇作品入编牛津版《中国语文》、北理大版《大学语文》、高教版《语文》、暨大版《中文》(国务院侨办委编的海外华文教材)、北师大版《现代汉语》、教育版《新编学校德育百科全书》、吉教版《中国成语大辞典》、人文版《中国校园文学描写辞典》、川教版《中国现代诗编年史》、中编版《中国图书年鉴》、台文馆《台湾文学年鉴》、济南版《济南图书馆志》等教科书、辞书和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