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军
一、写作目标
(一)课程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二)专题目标:
发散思维选情感,发散思维选人物,发散思维选事件,精心选材;调动五官,凸现细节;酝酿情感,动情写作。
二、 知识概述
记叙文要么以写人为主,要么以写事为主,要么是人和事并重,人因事而显,事因人而生。凡写进文中的人和事,不能是日常生活中的流水账式的人和事,而必定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使作者为之喜、为之泣、为之思的满带着情感色彩的人和事。
发散思维选情感,即在写作中要打开思维之门,善于从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多种情感的角度来切入,而不是习惯于局限于某一种情感的表达,从而有利于找到生活中最能触动自己的某一种情感入笔。发散思维选人物,即在写作中放开观察的视野,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人入手,广作联想,广作比较,不同领域内都会有触动心灵的人。发散思维选事件,即在写作中善于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中来选取触动心灵的事件。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更充分地调动、挖掘自己的生活储备,把那些曾经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以及人和事中所蕴含的情感调动出来,这是写好情感类记叙文的重要前提。
调动五官,凸显细节,即在写作中要综合运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细微地观察、捕捉并传达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酝酿情感,动情写作,即在写作之前、写作之中要自我酝酿和调动写作的情绪,让真诚的情感始终倾注在笔端,先要打动自己,这样就能让文章自然而然地带上真挚的情感从而打动读者。
三、 范文示例
一束花,改变了我
(考场作文)
有那么一种花,它也许并不是最美的最香的,但它有着独特的花语,改变了我,使我原本迷茫的心勇往直前。【评:开篇简洁利索,直接呼应标题,点明“一束花”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但又故设悬念,没有说出花的名字,这更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踏着泥泞的小路,我挎着书包一路小跑,双脚不安分地抬起,小腿一勾,用力前冲,一块无辜的石子便被我踹到了几丈之外。【评:漂亮的动作细节描写!对细节的捕捉多么敏锐,对细节的描写多么细腻。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活泼、调皮的性格特点。】一系列动作完美无瑕,我自顾得意着,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早晨妈妈刚给我刷的白净的鞋子早已泥泞不堪,书包也平添了几点豹纹。【评:本段末尾两句话,看似写“我”的粗心马虎,实则暗含了“我”不懂得母亲操持家务的艰辛,不知道减轻母亲劳动负担的无知,为下文的自责、愧疚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踩着一串泥泞的脚印飞奔着,路过邻家门前,眼一瞟,刚好瞥见邻家小妹妹正缩在妈妈怀里撒娇,手中小心翼翼捏着一束粉红色的小花。【评:写“小妹妹”和“粉红色的小花”,路过邻居家门口时那看似无意一暼的闲笔,却既呼应了文章的标题和首段,也为下文小妹妹送花给母亲埋下了伏笔。】阿姨一手搂着小妹,一手捧着花朵,生怕风吹散了似的,满眼垂怜。我的目光又急速抽了回来,不屑一顾,自叹无聊的甩了甩头走了。【评:写阿姨和小妹妹对小红花的垂怜,写“我”不屑一顾地“甩头走了”的神态,在两相对比中,强化了“我”的粗心大意,使下文的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刚踏进家门,就看见妈妈守候的身影,还未待妈妈开口,我便将斑斑点点的书包投向沙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换好妈妈早已备好的鞋子,向家门外跑去。扔给妈妈一句:“妈,我去玩了!” 【评:“投”“换”“扔”,这三个动词用得很精当。写出了“我”放学后风风火火急于出门玩耍的心理,也使“我”没能及时和母亲沟通显得合情合理。】她抬起一半的胳膊忽然定格,只得合上张了一半的嘴,我也实在分不清她的目光中是气愤,还是惊愕。【评:“抬起一半的胳膊”,“合上张了一半的嘴”,生动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当时的失落与惊愕。】
良久,我大汗淋漓地回到家,不待洗手就开始享用桌上为我留的热腾腾的饭菜。正当我要抱怨饭菜不可口时,突然意识到偌大的房子里不见了妈妈的身影。【评:“良久”一词看似无足轻重,却正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正因为“我”外出玩耍时间长,所以不知道邻居小妹妹来过家里,给母亲送过一束花。而“正当我要抱怨饭菜不可口时”一句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平时心中只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母亲的自私、麻木、无知的心态。】
我登时放下了筷子,冲向妈妈的房间,不由分说地撞开了房门。【评:“冲”和“撞”这两个动词,与上文“投”“换”“扔”三个动词一样用得很精彩,前后一致地表现了“我”毛手毛脚的性格特点。】房间里,一切静悄悄的,只听见一阵又一阵的叹息声,那么压抑,如一块钢铁压在了我的心口。【评:听觉描写。记叙文写作就要这样,合理运用多种感官,立体展现真实生活。】我抬头,看见妈妈正斜坐在床边上,背对着房门,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听见门响,妈妈怔怔地转过身来,看见我尤为惊讶,飘忽的眼神中有那么一丝不安。她与我对视了一秒钟,又急忙抽出手将手中的东西藏到了身后。【评: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通过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情描写,既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不懂得体贴父母的痛苦,又表现了母亲不愿让孩子看到后为难的复杂心态。】
我立即露出了一抹贪婪的笑容,一个箭步扑向妈妈,扒开了她的双手,就在那小东西露出头时,我呆住了。【评:“扑”“扒”,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我”在家里为所欲为、一切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习惯和心态。】那是一束花,一束粉红色的花,在妈妈眼前高昂着头。根部悬着一张可爱至极的卡片,稚气的字一看便知出自邻家小妹之手:“阿姨,母亲节快乐!”【评:故事高潮。呼应前文的伏笔,点出那是邻居小妹妹写的字,送的花。】
母亲节,母亲节。
我两眼无神地看着妈妈,内疚充斥着我的大脑。望着尴尬的妈妈,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喷涌而出,我扑向妈妈的怀抱。【评: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一束花对“我”产生的触动心灵的力量。】
对不起,对不起。
如今的我,早已收敛了许多。往日留给妈妈一筐筐泥泞的衣服再也不是我的风格,不知不觉我似乎能看懂妈妈的心,那颗永远为我的心。每日清晨都不难看到,一对亲密的母女相拥着,嬉笑取乐。母亲慈爱地抚摩着女儿的头,目光中满是亲昵。女儿痴痴地望着母亲,暗暗下定了决心:妈妈,女儿以后定不会让您失望!继而搀起母亲的手,踱步向前。【评:故事的结尾,点明这件触动心灵的事情对“我”的影响之大。】
那改变我的小家伙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康乃馨。【评:简洁收束全文,呼应首段,点出花名。“康乃馨”,它是孝敬母亲、感恩母亲的象征。】
【总评】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考场优秀记叙文。精心选择生活中那些触动心灵的事情,这是写好记叙文的第一步。这样的事情往往并不是什么大事件,而是一些看似无足轻重但细想却又打动人心的琐事。这就需要平时仔细观察,写作时认真回想。
另外,要想写好一件触动心灵的事,还要像本文那样,善于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如悬念、对比、伏笔等,更要善于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这样才能让故事像生活本身那样曲折生动,触动灵魂。
四、技法导引
(一)喜怒哀惧爱恶欲,精选情感切入点。
在触动心灵类记叙文写作中,学生最常感到头疼的是两点:一是找不到有什么情感曾经触动过自己的心灵,二是所锁定的情感局限于“喜悦”或是“痛苦”这两类的情感。
首先要牢记一条,触动人们心灵的情感是多元的,不只是“喜悦”或是“痛苦”,“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类情感都可以触动心灵。比如,魏巍笔下《我的老师》中蔡芸芝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就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又如,鲁迅笔下《祝福》中鲁四老爷的可恶,就触动了文中“我”的心灵;而祥林嫂命运的悲苦,也触动了文中“我”的心灵。再如,我们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对光明的强烈渴望,就触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在动笔写触动心灵类记叙文之前,可先在草纸上把“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个字逐一写上,分别围绕这七个字来思考,就可能别有发现,找到更精妙的情感切入点。
(二)古今中外人和事,回忆联想巧选材。
生命因感动而精彩。凡情感类记叙文,要么以记人为主,要么以记事为主,要么人与事并重,因为,一切情感都是人的情感,一切人的情感都是在事情的进行中产生的。所以,运用发散思维迅速而新颖地选择触动心灵的人与事,这是写好此类记叙文的重要技法。
回望昨天,回望过去,回望历史,——就这么小小地一想,就会发现,选材的视野立马就放大了若干倍。那些留在记忆里,留在书本上,留在史册上的人物何止千万!这些人无论善恶勇怯成败,都是触动过并且依然触动着人们心灵的人。
以执著触动世人心灵的发明家爱迪生是这样的人,以暴力触动世人心灵的希特勒是这样的人,以愚蠢触动世人心灵的慈禧太后是这样的人,以野蛮触动世人心灵的洪秀全是这样的人,以宽容触动世人心灵的李世民是这样的人,以壮烈触动世人心灵的项羽是这样的人,以智慧触动世人心灵的庄周是这样的人……
不仅如此,以真爱触动世人心灵的林黛玉也是这样的人,以忠义触动世人心灵的关羽也是这样的人,以豪侠触动世人心灵的武松也是这样的人,以慈悲触动世人心灵的观世音也是这样的人,以绝望触动世人心灵的安娜也是这样的人,以坎坷触动世人心灵的玛蒂尔德也是这样的人,以屈辱触动世人心灵的羊脂球也是这样的人……
回望人类文明史,就是回望人类精神成长史、延续史,触动心灵的人物何止万万千千,你选哪一个入你笔端?
关键的是,在此,我们获得了一个选材的有力思维视角:以时间线为轴的方式回望。
事因人而存在,事也因人而有意义。无论是人、人们、人类做过的任何事情,还是大千世界自然而然发生的每件事,都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如果这些事情还能留在过去的记忆里,无论是口口相传的记忆里,无论是文字传承的记忆里,无论是图画描摹的记忆里,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它深深地触动过并依然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维苏威火山的爆发是这样的事,伯罗奔尼撒战争是这样的事,金字塔的修建是这样的事,罗马斗兽场的启用是这样的事,十字军东征是这样的事,第一架飞机的升天是这样的事,万里长征是这样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样的事,南京大屠杀是这样的事,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这样的事,《国富论》的出版是这样的事,美国宪法的拟定是这样的事,人类第一次把足迹印在月球上是这样的事……
回望历史,留在史册上的大小事件不可胜数,它们之所以流传至今,就因为它们触动过并将继续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这样一想,你必定脑洞大开,万千思绪涌向笔端,你且精选一个来写吧!
关键的是,在此,我们获得了选材的又一个有力思维视角:以事件线为纵轴的方式回望。
与“过去触动心灵的人”思维方式相同,如果以时间轴为坐标横轴的话,它只不过在时间轴原点的右侧。
当下,无论是外国的当下还是中国的当下,通讯手段如此多样便捷,资讯内容如此丰富多彩,触动心灵的人物层出不穷。问题是在写作时常常半天时间过去了却连一个合适的人物也不能确定,原因何在?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不能展开有效的发散思维。
可以从人的不同社会身份的角度进行发散选材:学生身份(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工人身份(造船、造汽车、造高铁、造飞船、造机床等),农民身份(种水稻、种麦子、种蔬菜、种水果、养猪、放羊等),战士身份(海军、空军、陆军;机枪手、火箭兵、火炮兵、特种兵等),商人身份(搞房地产、搞教育、造汽车、办超市、开饭店、摆地摊等),等等。
与“过去触动心灵的事”思维方式相同,如果以事件线为坐标纵轴的话,它可以看作是事件轴原点的上方。
与上述从“社会身份发散选材”的思维方式相关,每一种触动心灵的社会身份的人物必定伴随着他们触动心灵的事情。比如,汶川大地震中可爱的救灾战士与他们触动心灵的救灾故事,中国神舟飞船的科技工作人员与他们触动心灵的成功发射飞船,篮坛巨星科比与他触动心灵的退役告别,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与她触动心灵的败选演说,等等。
还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角度发散思维选材:高山、平原、大漠、小溪、海洋;松树、梧桐、翠竹、梅花、玉兰;绵羊、老牛、小兔、蚂蚁、熊猫;火灾、车祸、春运、集会、股市……在纷繁多样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有许许多多的现象只要一想起它们就令人怦然心动!
(三)擦拭心灵品细节,最是细微见真情。
人世间,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固然有不少是惊世骇俗、惊天动地式的,但绝大多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还是那些凡人琐事。平平凡凡的人,普普通通的事,它们构成了我们真实的日常生活,也构成了我们真实的情感世界。那些极细微极细微的衣饰、话语、动作、表情、场景,正是它们在最经常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林黛玉扫花、葬花,鲁迅笔下《祝福》中祥林嫂那“间或一轮”的眼珠,史铁生笔下《秋天的怀念》中妈妈忌讳说“走”“踩”这样的字眼,孙犁笔下《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的那句“怎么了,你?”魏巍笔下《我的老师》中蔡云芝老师那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教鞭,契诃夫笔下《套中人》中别里可夫那与众不同的衣着……
天安广场仪仗队员每天清晨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敬礼,雪山极顶边防哨兵那凝结着霜雪的睫毛,建筑工地砌墙工人脸上那一串串豆大的汗珠,清洁工人在街头不停地挥动着的扫帚,老师衣服上那些永远掸不完的粉笔面,妈妈那双日见粗糙的手,奶奶送你上学时那凝望的眼神……
生活中细小细微的点点滴滴,细细品味,它们中蕴含了真实的人性人情。要善于观察它们,发现它们,提取它们,表达它们,这就既要有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更要有一颗关爱世人的敏感的心。
(四)调动感官齐参与,人事描写立体化。
常有这样的情况,自己被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深深触动了,或被触动得手舞足蹈,或被触动得泪流满面,或被触动得义愤填膺,但是,当自己把它写在纸上时却发现远没有传达出自己原有的情感强度;相反,一个并没有亲与其事的人,听了你的叙述后,他倒有可能把此人此事写得比你的描述更触动人的心灵。
奥妙何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是否能调动多种感官来感知和传达。
1.要“看”,张开双眼,即以视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这是最重要的感官能力,这也是大家平时用得最多的写作手段。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纪念刘和珍君》),这是鲁迅所看到的刘和珍,鲁迅敏锐地捕捉、概括、强化了眼中所见的人物特点。
2.要“听”,放开两耳,即以听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如:“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梁实秋眼中所见、耳中所听的梁启超,视觉+听觉,两句话就让笔下的人物形象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3.要“闻”,耸动鼻头,即以嗅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如:“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包身工》)听觉+视觉+嗅觉,夏衍立体地还原了包身工严酷的生存环境,包身工猪狗般可怜的生存现状也因而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4.要“尝”,张开嘴巴,即以味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如: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一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骆驼祥子》)人物的其实也是作者的眼、耳、鼻、口、手全用上了,老舍笔下祥子吃老豆腐,多妙!多传神!看得我们也流口水,能不触动心灵!
5.要“摸”,伸出两手,即以触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如: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刺秦王》)司马迁笔下荆轲的这一连串动作,绝对触动了秦始皇的心灵,千古以来,荆轲刺秦的行动也始终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6.要“想”,运用头脑,即以“思觉”的角度来叙述人和事。
有许多人和事的外在细节,更不用说人物的内心所想,作者并不能都亲见亲闻亲感,这就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合情合理地想象虚拟,小小说的写作如此,以真实生活为原型的记叙文写作也如此。老舍写作小说人物祥子是如此,司马迁写作历史人物荆轲也如此,朱自清写作《背影》中身边的老爸同样如此。
看、听、闻、尝、摸、想,要训练自己善于全方位地发挥这些感官的作用,这既是我们感知世界的路径,也是在作文中我们把真实的或虚拟的人和事写生动、写立体、写感人的妙法。
(五)酝酿情感再动笔,情注笔端自感人。
在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让你特别气愤,你就可能很有情感地向他人倾诉;如果某个人或某件事让你特别喜悦,你就可能绘声绘色地对他人描述。原因就在于相关的人和事首先是深深触动了你自己的心灵。写作的道理也是这样,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触动别人的心灵,首先要触动自己的心灵。正如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只有在他每次蘸墨水时都在墨水瓶里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
要学会酝酿情感,动情写作,即在写作之前、写作之中要自我酝酿、调动、激发写作情绪,让真挚动人的情绪始终在笔端流淌,这样就能让文章自然而然地带上浓郁的情感从而打动读者。
五、写作训练
1.回想近来发生在你身边最触动你的一件事,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记叙文片段。
要求:把这件事带给你的触动传达出来,影响读者。时间许可的话,也可以把此题写成全文。
2.从你的家庭里挑选一个近来最触动你的成员,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让你所写的人物立体化,感染读者;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瞿秋白曾说:“直到生命的终结,只想再认真地读几本书,一本是《阿Q正传》,一本是《复活》,一本是《红楼梦》,仅此足矣。”
你读过这几本书吗?从这几本书中或你读过的其它名著中,精选一个最让你心动的人物,按着书中的人物性格逻辑,再为他或她编写一个情节。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注重细节描写,笔端倾注情感;不得照搬书中原来的情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写作导引】
1.本题重点训练写触动心灵的事。无论是在校园、家庭还是社会,学生身边每天都有或大小引人关注、令人思考的事情发生。此题的难点在于是否能迅速地找到这样的事情,并把它触动心灵之处写出来。要借鉴上文发散思维选材的技法指导。
2.本题重点训练写触动心灵的人。家庭成员是学生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人,因最熟悉而缺乏准确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因而又常有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发的陌生感。此题的难点在于发现并传达生活中来自亲人的感动,把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写细,写感人。看看老舍是怎样写祥子吃豆腐的吧!如果简单地写一句:“祥子在街上开心地吃了两碗老豆腐。”这多没劲!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所要写的人物,把要写的人物的多种感官的感受传达出来,这样就能写生动,写感人了。
3.本题重点训练虚拟地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许多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会成为我们一辈子的记忆,他们深深地影响过还将影响着自己。这是因为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形象所做的事闪耀着他们的个性情感,让他们成为永生的触动读者心灵的人了。此题是立足于学生阅读而进行的写作训练,也可以看作是仿写训练。
六、 诊断升格
(一)病文诊断
泥泞中的感动
王梓羽(学生习作)
天空阴沉沉的,狂风骤起,一团团翻滚着的乌云预示着一场暴雨的来临。
“轰隆隆——”大地一片白亮,紧接着一阵雷声从远处滚来。街道两旁的树木已被狂风吹打得惊疑不定,路旁的小摊贩用力地撑着巨大的遮阳伞,一边皱着眉头直骂:“这破天气,刚摆的摊就要下雨,还让不让做生意了!”与此同时,一辆拉土的拖拉机从街上匆匆驶过,留下的是飞扬的尘土和聒耳的噪音。“下雨了!”有人喊。一滴,两滴,三滴……一瞬间,瓢泼般的大雨倾泻下来,人们嚷叫着、相互推挤着躲雨,整个街道都乱了,地下到处丢的是垃圾。【评:此段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但从下文来看,此段对风雨来临时大街上的脏乱强调不够,从而影响了下文对清洁工不得不在雨中打扫街道的描写。】
我匆忙找了一家饭店坐下。这家店装修还算华美,精致的餐桌上印着醒目的无线网密码,挤满了人的饭店里人人都忙着播弄手机,很少有人抬头。不巧,我的手机没电了,我只是嘬着饮料瓶里的吸管对着窗外发呆。【评:饭店内的描写要服务于表现主人公,服务于文章主旨,对“我”的描写更是如此。】
窗外的雨很猛烈,风刮得树枝斜着乱抖,天空中不时发出耀眼的电光。我悠闲地欣赏着窗外的雨景,忽然,雨幕中一片橘红色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瞪大了双眼:哦,那是个人,一位街道清洁工。
我很是疑惑,当下这个金钱社会里有谁还会在下雨天在那打扫卫生?况且她的脚下是一潭泥泞。接下来的一幕就更让我惊呆了。
她开始迈着沉稳的脚步踏入了这滩泥泞的水中。水没过了她的踝骨,她很吃力地迈着步子。不一会儿她又弓着腰一只手向下摸索着,然后很用力地向上拔,大概是出水不顺畅了吧。她的眼神很坚定,尽管雨水把她的头发也打湿了,但她毫不退缩。她拧了拧头发,用手把头发往后撩,又继续拿着扫帚打扫着这泥泞的街道。【评:交代了清洁工之所以冒雨打扫街道的原因。有很好的细节描写。】
记得一部电影中说道:“一下雨,街道便充满着泥泞与肮脏。”正是因为这些清洁工,我们的环境才这么美好!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我无法再在小店内坐下去了,我站起来向店外走去。
踏出门外,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觉得格外舒畅。“哎,让一下——好吗?”她面色犹如一张白纸,很虚弱地说,随后又缓缓地弯下腰把脚下的一个空饮料瓶拾了起来。我一直立在那里,没有说话,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雨滴开始变得柔和,在她枯燥的皮肤上滑过。【评:“我”和“她”的关联还不够紧密,要有一些过渡性的描写。】
狂风逐渐变弱,残留的只剩微风,她所走过的街道正在熠熠生辉。“唉!”她叹了一口气,便慢慢消失在远处的街道上,融入了这大千世界的角落与泥泞里。
我想要找寻那个清洁工,或许她现在在另一条街道上继续工作着,在这泥泞中无私奉献着。【评:结尾有些拖沓。文意其实已经很显豁了,所以不妨以言有尽而意不尽的方式来结尾。】
(二)升格佳作
雨中的感动
王梓羽(学生习作)
天阴沉沉的,狂风骤起,一团团翻滚着的乌云预示着一场暴雨即将来临。街道上的尘土、纸片、废塑料袋满天乱飞,各类空塑料瓶在街道上乱滚。
“轰隆隆——”大地一片白亮,紧接着一阵雷声从远处滚来。街道两旁的树木也被狂风吹打得惊疑不定,路旁的小摊贩一边急忙撑起各自巨大的遮阳伞,一边把各类烂菜叶丢在街道边,还皱着眉头直骂:“这破天气,刚摆的摊就要下雨,还让不让做生意了!”与此同时,一辆拉土的拖拉机从街上匆匆驶过,留下的是飞扬的尘土和聒耳的噪音。“下雨了!”有人喊。一滴,两滴,三滴……一瞬间,瓢泼般的大雨倾泻下来,街道上的行人惊慌地嚷叫着、推挤着躲雨。一转眼功夫,刚才还人来人往的街道突然变得空荡荡了,地下到处丢的都是垃圾。
我匆忙找了一家饭店,随手把一只空塑料瓶丢在门外,进店坐下。这家店装修还算华美,精致的餐桌上印着醒目的无线网密码,饭店里挤满了躲雨的人们,此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忙着播弄手机玩。不巧,我的手机没电了,只好悠闲自得地欣赏着窗外的雨景。
窗外的雨很猛烈,风刮得树枝斜着乱抖,天空中不时发出耀眼的电光。忽然,雨幕中一片橘红色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睁大了两眼仔细一看:哦,那是个人影,一位穿着工作装、年龄总有六十多岁的女清洁工。
我心里又是好奇又是疑惑:下这么大的雨,她为啥还要踩着泥泞打扫卫生?但接下来的一幕就让我惊呆了。
只见她迈着沉稳的脚步在泥泞的水中。积水没过了她的踝骨,她很吃力地迈着步子。不一会儿她又弓着腰一只手向下摸索着,然后很用力地向上拔,从水下拔出了一个废塑料瓶。哦,原来她是在检查街道上的下水道入口,在清除堵塞了入口的异物。尽管雨水把她的头发全打湿了,但她毫不退缩。她拧了拧头发,用手把头发往脑后撩了撩,又继续拿着扫帚清理着泥泞的街道上飘浮着的杂物。
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我无法再在小店内坐下去了,我站起来向店外走去,我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烫。
踏出门外,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寻找着刚才我丢弃的瓶子。“哎,让一下——好吗?”我刚找到了我丢的那个瓶子,只见那个清洁工正站在我面前,弯下了腰对我说。我没有说话,头脑一片空白,时间仿佛静止了一般。她从我脚下拾起了那个空饮料瓶,缓缓直起了腰。她的面色犹如一张白纸,不断有雨滴从她那粗糙的脸颊上滑过。
风雨已经变弱,橘红色的她拿着扫帚边走边清理着街道,渐渐消失在远处的街道上。我仿佛觉得,她所走过的街道正在熠熠生辉……
【总评】
修改后的文章,用词更加准确,细节更加生动,情节发展更加合乎逻辑而有机关联。文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赞美了一位普通的清洁工,很好地表达了“我”所受到的心灵触动。
(三) 常见误区
在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细节描写不够。写进文章中的平凡人,靠的是平凡的事情中不平凡的细节来触动人们心灵的,所以,细节描写不到位,细节描写粗糙,就失去了触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二是描写游离主题。因为这是在写叙事文,学生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因为注意力集中在了当下所写的某个环节的事情从而淡忘了故事的主体发展,使得某些局部的描写与主要情节、主人公的塑造产生了游离从而也与文章的主题缺少有机关联。
(四) 训练小结
一是在写作前要精心选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是保证写作顺利进行并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要学会三思而动笔,要从生活感受中提取能够触动自己心灵的人和事,并细细体味其让自己心动的原因、细节,这样就容易让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得以凸显。
二是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紧扣触动心灵的“触发点”,对此进行细化、放大、渲染,让它发挥动人的力量。“触发点”可能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要把它写细致,写生动,要强化和突出它。
三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让文中的次要内容始终服务于核心内容,形成表达的合力。好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次要内容不能游离于核心内容之外,而要让它有效地丰富和充实核心内容。
七、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曾这样说:“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发?请写一个曾给你带来过感动和愉悦的陌生人,表达你的欣赏和感恩之情。
要求:写成触动心灵的记叙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迪?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800字。
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大师周汝昌有言:“多愁者就是多情。”又说:“不多愁善感,做不了圣贤。”
这两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1.此题要求写一个触动心灵的人物,注意“陌生人”的写作要求。这个人有“香味”,感动了自己,虽然你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你知道,他就是“雷锋”一样的玫瑰。此题的难点在于选材,这样的陌生人其实大家天天都遇到。另一个难点在于写作时要扩展开,与陌生人交往的时间常常比较短,事情常常很简单,只有运用多种感官,才能写细、写长、写感人。
2.此题其实是要求写一件虽然让自己痛苦但自己能够自信乐观应对的事。这类事情当然最能留在记忆中,这类情感当然最能触动心灵。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类事情都在不断发生,关键在于动笔前要充分酝酿和调动自己的情感,把故事写得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3.周汝昌的话既指林黛玉式的因爱情而愁,更指仁人志士为国家天下而愁,为百姓疾苦而忧,这是情之更深者。心怀天下,心念他人,就是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感世界。在选材时,既可以选历史上热恋中的才子佳人,也可以选肩负天下的圣贤志士,还可以选当下有社会担当的大人物或小百姓。
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