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
有一个关于学习成果的公式:
学习成果=资质X策略X效率X时间
这个公式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习与资质、策略和时间这三个词呈正相关的关系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谈谈有效学习。
资质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数理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身体-运动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又补充)
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以上对于智能的九种细分便构成了人的资质。
我们在此讨论最具普遍意义的三种智能:语言(阅读和表达)、逻辑思维能力(数理逻辑)、空间智能。
1:
语言
即阅读和表达的能力,我们说听、说、读、写,我个人倾向于把“听”和和“读”归为阅读能力,“说”和“写”归为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即提取和总结信息的能力,笔者推荐一本畅销书——《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对于阅读的层次、方法和目标讨论的特别详尽,是一本经受住了时间考验的实用工具书,加以利用能有效帮助提升自己采集信息的能力。
至于“听”,有一个游戏可以评测和提高一个人听取信息的能力——狼人杀。笔者混迹杀圈,对此深有体会,它也可帮助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即“说”和“写”。
“说”又称讲演能力(我们一般说的表达能力不包括写作能力),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常规表达和当众讲话。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这是个专业问题,笔者看过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本自叙性质的书,也读过莫泊桑的《论写作》,但一般来说,普通人对于写作的技巧性和艺术性要求并没那么高。很多人有一个心理误区,提起笔来或坐在码字机前慎之又慎,其实真没这个必要,你和那些大作家不同,你要做的只是透过文字表达自己,没用词精准度的问题,也没线索铺陈和结构性的问题,写出你想写的就好了。写多了,你自然会对自己有要求,会开始在意逻辑性的问题,会想怎么编排素材、怎么证明论点、怎么收尾。说白了,这些技术性问题,有一定写作经历的人才会有,有了才需要解决。
笔者提供一个资料包,里面的内容对写作的技术性问题有不同角度的解答,以供有这方面需求的人参阅: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852883/answer/94837758
阅读和表达又称为深度学习。
2:
逻辑思维能力
每个人对自己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估有一个很简单粗暴但却很有参考价值的标准:微积分或高等数学好不好。笔者感觉很有效,当然,前提是在你用心学的情况下,能学好但不好好学的那部分人没法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但你的能力肯定能在其他方面展现出来,比方说看完一部侦探小说就能梳理出其中所有的线索和伏笔,并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书评。
3:
抽象思维能力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策略(方法论)
1:
确立目标
有一个词在创业市场很火,叫“第一性原理”,伊隆·马斯克经常用它解释自己的创业思路,他是这么说的: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所谓本质就是根本目标,学习也是如此,确立目标,使之明晰而具体,比什么都重要。
2:
拆解目标,落实到具体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要做到这一点,先决条件是你得对目标所在领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形成一定的判断力或鉴赏力,如此才能从大量信息中归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你越了解,越能优化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你想把外语学好。所谓学好,标准是能说一口流利且纯正的英语,和英国人交流完全无障碍,甚至能给人做同声翻译。Okay,目标有了,试想一下,接下来你要做的便是找解决方案。问英文导师,问英语专业的同学,和外教沟通,在博客或知乎上找相关帖子,搜寻大量信息后,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每天背一篇四分钟的英文名著(如《小王子》,具体步骤如下:先听五遍原文,再把生词和句式吃透,再听三遍,而后一边听一边跟着复述,模拟发音、语调和语气,又三遍,这个时候应该很熟悉了,再把它背下来);精听,以VOA慢速或者听力文摘为素材,每个礼拜三篇文章(先听五遍原文,再把生词和句式吃透,再听三遍,而后一边听一边跟着复述,模拟发音、语调和语气,又三遍);泛听,以VOA普速、听力文摘或美剧为素材,将录音下载至手机,每天利用一切琐碎时间去泛听,不必弄懂所有单词、语法和细节。
3:
奖励机制
在一整块学习时间后,懂得利用小乐趣给自己蓄能,比如说听一个钟头网易云、看一集奇葩说、玩一把游戏、出门约个咖啡、睡个小觉。
效率
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
心流(Flow),也有别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译为神驰状态,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种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的精神状态。提出这个概念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其著作《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说,这是一种完全沉浸在某件工作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人感到充满活力,精神高度集中,忘记了自己和周围一切,并且从这件工作中享受到愉悦。
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心无旁骛,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心流。
在米哈里 2004 年的 TED 演讲《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心流,幸福的秘诀)》中,他把人们对于心流的感受归纳为以下 7 个特征:
1、完全沉浸,全神贯注于正在做的事情当中
2、感到狂喜,脱离现实,感受一种喜悦的状态
3、内心清晰,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并知道如何完成得更好
4、力所能及,自己的技能完全匹配所从事的任务
5、宁静安详,忘我,甚至丧失自我觉察
6、时光飞逝,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7、内在动力,以兴趣为驱动力
如何令自己进入心流状态?
三个必备条件:
1. 每一步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
2. 每一步行动都能得到迅速的反馈
3. 技能水平与挑战难度的完美匹配
笔者认为效率是个心法问题。同样一件事情,因为资质上的差别,效率是因人而异的。用上文中学英语的例子,语言能力强的人可能读个三两遍就能把一篇文章背下来,TA的效率就更高。
因此,对于单个的人来说,调整状态和心境,以使自己接近或抵达心流状态,便是追求属于自己的效率最大化。
投入和半投入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充实和愉悦,后者是颓丧和懊恼。两者分别导向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以上对于资质、策略和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其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