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这一组短文成文于十多年前,是我读书时写下的读书笔记,当然也融入了我业余从事金融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文章曾以《学术论文写作漫谈》为总题发表于一家金融理论研究刊物上。在整理旧稿时偶然翻到,觉得还不算落伍过时,特发于网上,请各位网友指教。
简论学术论文写作在
科研中的两大功能
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科研工作不断进行、深化和出成果的过程。因而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就具有两大功能:一方面,它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描述科研成果的载体。
怎样理解这两方面的功能呢?
我们先采看第一个方面。科学研究(包括人文科学的研究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维活动。人们在科研活动中有许多设计和想法需要用文字表达、记录下来,加以反复推敲、琢磨和整理,使之不断完善和缜密。并在推敲、琢磨过程中发展原先的设想;或者推翻原先的设想,让一个更合理、更正确的设想来替代。这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往往表现为一稿、二稿、三稿,以至定稿。通过这样反复的修改、完善,就可以使研究活动不断深化,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再看第二个方面。人们通过研究活动得到的成果,需要借助于学术论文这个工具总结、表达出来,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或者在进一步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学术论文这个载体,你的“成果”永远只是你头脑里的东西,不可能实际工作中产生影响,因而也不能说你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学术论文上述两个功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于论文的写作之中,并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笔者分开论述只是为了行文上的方便。
从以上简要叙述中可以看出,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离开学术论文。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认真钻研学术论文的写作,将其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对于推动自己的研究工作,促使自己职得更多,更大的研究成果,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选题要有正确的态度
进行科学研究,选择一个好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是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因而,我们要重视选题,精心选题,要对选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怎样才算是对选题有了正确的态度呢? 我想,无非是要作到以下几点。
首先多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金融、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对人文科学的研究尤为重要。这是选题首先必须有的基本态度。我们的科学研究不是象牙塔中的事情,不是要建设空中楼阁,而必须围绕着、植根于现代化建设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只有这样,我们的研究工作才有意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工作把准时代的脉搏,不仅能够解决已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且能够预测到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从而使我们的事业少走弯路。选择这样的课题,是我们每一个有志于研究工作的人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
其次,我们选择研究课题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亦即要立足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要适合自己的学识水平,要有驾驭课题的能力,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某个研究领域里的优势和长处。切不可好高骛远,选择不着边际的、大而无当的课题。人的地位不同,环境不同,学识水平不同,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不对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开始就选过大的、自己还没有条件研究的、无法驾驭课题,那么,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最后,我们所选择的课题应该是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以及你有新发现,新看法、新结论的课题。切不可拾人牙慧,捡起毫无新意的课题津津有味地研究一番。只有这样,你的研究工作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对国家的建设事业有所贡献。
总是,选择研究课题是非常重要的、严肃的工作,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基础性的工作。基础打好了,再加上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谈学术论文选题的两个基本原则
学术论文的选题,前面多篇文章有所谈及。本文主要想谈谈选题的两个基本原则,即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选择有利于展开研究的课题。
先谈第一个基本原则: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
选择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科学价值的课题,即使你花费了天大的精力,到头来,于人类科学文化事业,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毫无益处,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费力不讨好。有人研究什么“水变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后来其研究者涉及利用这一研究诈骗犯罪,则是另一个问题,非本文所讨论范围)。如果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注意了课题的科学价值,那么,即使是一个较小的课题,你用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解决了,也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也会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基本原则:选择有利于展开研究的课题。
这个原则有三层含意。一是说你所选择的课题要有深入研究,生发开去的余地。一个显而易见,用不着花费多少气力就能弄清楚的问题,犹如喝白开水,毫无味道。二是说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课题;要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课题。筒言之,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来选择课题,只有这样,才较易于研究,较易于出成果。这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扬长避短。三是说对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要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得到指导、有占有资料的条件。只有这样,也才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展开。
在选题时,上述两条基本原则可具体化为以下要点:一是要选择热点问题,有创新意义的课题。二是要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选题,过大的课题可以适当缩小。三是多读他人著作,从中搜寻新课题的线索。四是他人虽已研究,但自己有新观点、新看法的课题。五是要注意课题的实用价值,基层人员要以应用研究为主。
选题要了解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
上篇文章曾谈到,我们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必须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科研上有所建树。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必须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许多人对本学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各方面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结论或推论,形成了众多的体系。这样,我们在研究某一课题时,既要主意总结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我们在选题时,就必须对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人们的实践活动是无限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不断地对各门学科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而前人得出的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正确的结论或推论,在新的实践面前显得不那么正确了,也需要我们重新研究,以得到新的、准确的结论。所有这些,也决定了我们在选题时,必须注意本学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在科学史上,出现过不少由于对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不了解而盲目选题,使自己的研究工作毫无意义的事例。我手里就有这样一个材料。一个年青的大学生,1957年时被打成右派,投入监狱。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他选定了一个数学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经过十年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果。但他将成果寄到中国科学院后,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刻苦精神是感人的,结论也是正确的,但这一问题在十多年前就解决了。这位大学生刻苦钻研,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是令人感动的。但由于他不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题不对,结果白白浪费了十年精力。当然,造成这个状况的责任不在他,而是历史环境使然。
从上述事例中,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对本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呢?没有捷径可走,办法只有一个: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经常阅读本学科的文献,从中把握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吃别人嚼过的馍。
占有资料吧,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吧,这是我们进行研究活动的本钱,也是我们正确选题的本钱。
课题研究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课题的选择是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论文的成败。但有了好的课题之后,还不能立即着手论文的写作。如果你这时要硬着头皮写,那也必定是浮华的,不可能深入下去。等着你的,依然是失败。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动笔写呢?只有在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后,方可进入论文的写作过程。因为只有在这时,你对你所研究的课题,才可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可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借用一点文学语言,你这时写作论文,才能写出“个性”,你写的论文才是特定的“这一个”,才不会与别人的东西“雷同”,才会避免“浮华”;你的论文才可能真正地有份量,才真正具有科学价值。
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如此,那么,任何轻视课题研究,刚有一点“灵感”就自以为获得了真理,急急忙忙动笔写作,还津津乐道于自己思维“敏捷”的想法与作法,都是十分有害的,错误的,是没有科学态度的,不利于科学研究的。一个人如果硬要这样干,那就是走进了科研的死胡同,休想在学术上有所造就。
我们可以这样说,课题研究在科研中是第一位的,论文写作则是研究的总结和条理化。但论文的写作对课题研究也有深化作用,这表现在论文的不断推敲和修改上。事实上,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占有资料,取舍资料,分析资料,不断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延伸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决心。并将此贯穿到论文的写作中。舍此,决无成功的研究,也决无好的文章。
一切从事研究工作的人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都必须从扎扎实实地课题研究做起。
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及其要点
学术论文的基本型是指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写作学术论文时利用型可以少走弯路,便于材料的组织和论述的展开,是一种高效率的方法。这是因为,学术论文的基本型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美,逐步定型化的。
总括起来,学术论文的基本型是:绪论—本论—结论。现分述于下。
绪论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它要求概括介绍论文的有关内容,提出本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绪论要求简明扼要,长话短说,切忌唠叨个没完。
本论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将着重论述自己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要利用自己掌握的许多材料,运用一定的逻辑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或批驳他人的观点,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文章的成败关键全系于这一部分。因而,这一部分是作者应下全力写好的,要写得厚实,雄辩,有新意,有说服力。在结构安排上,常采用直线推论或并列分论的办法;比较大型的、内容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常常将二者相互交织起来。
直线推论是指在写作时对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就象剥笋子一样,将笋壳一层层剥开,最后得到所需要的东西。
并列分论是指论证过程中文章各部分互不隶属,从各个不同角度和方面论证中心论题。就像建筑物的柱子,从各个方向和角度共同支撑起大厦。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眉目清楚,有条有理。
结论是学术论文的结束部分。结论是论证过程的符合逻辑的结果。特别要注意结论部分不要节外生枝,更不能游离于前文的论述和文章的主旨之外。而应是绪论提出,本论论证所得出的自然结果。必要时结论可以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有时候还可以对帮助研究的人员提出感谢。这一部分也不要写得太长。
掌握学术论文的基本型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写好学术论文,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个基本型决不是八股文式的教条,不应该在写作时死搬硬套。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对论文的基本型进行必要的职舍,特别是合理确定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选择最有利于表达内容,表达研究成果的论文结构。总之,要根据论文表达的需要,结合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对论文结构进行灵活的安排。
逻辑思维——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逻辑思维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每一个研究者都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思维方法。没有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即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术研究工作,也就自然谈不上什么学术研究成果,也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了。
逻辑思维的方法,从学术研究的第一步——选题开始,就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上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破解。自然科学我们暂且放下不谈,单就人文科学来说,就有许多课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但是选择什么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这显然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必须根据社会生活和经济金融的客观要求,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经过分析研究,最终选择最能适合自己的,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了逻辑思维显然是不行的。
如果说选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的话,那么课题的研究,以及成果的取得就更离不开逻辑思维了。
我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要读好多好多的书籍资料,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中取得丰富多彩的材料。这些原始材料是杂乱无章的,缺乏条理和系统的。它们还不是研究的成果,而是研究的原料。作为研究者,还得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创造性思考。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亦即科研成果。由此可见,逻辑思维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任何时.候都不能废缺。
比如,我们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高息揽储问题的研究。通过收集统计数字和调查研究,得到了一大堆材料。通过对这一大堆材料的加工、整理、研究,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凡是搞了高息揽储的银行,其财务状况,资产状况大都陷入困境;凡是高息揽储成风的地方,都潜伏着高度的金融风险,并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特别是非金融机构高息揽储危害更大。于是,你便可以从中归纳出一个普遍结论:高息揽储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解决非金融机构非法揽储问题更是刻不容缓。这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上述方法在形式逻辑上称为归纳法。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正确的结论,得借助于逻辑思维方法。
上述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研究成果。而错误的思维方法则会把研究工作引入歧路。有些研究工作之所以失败,之所以得出错误的结论,思维方法的错误,违反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是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呢?我看,首先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其次在研究中要避免主观主义,反对凭想当然办事,而必须有客观的态度;再次,遇到和自己观点相反的材料,不要回避,别忙着否定,而要研究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和来龙去脉。如果确属自己的观点错了,不妨修正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算正确掌握了逻辑思维方法,才有利于科研工作。
谈材料的占有和选择
在学术论文中,作者的观点需要有充分的材料来支撑和证明。因此材料的占有和选择在论文的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在研究中搜集材料时,要“贪多务得”,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但这些材料必须是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在论证中选用材料时,则应精益求精,尽可能减少累赘材料的使用,但所选材料必须能够充分证明你的观点。这里的关系是:占有务多,选用务精。
我们先来看材料的占有。不管什么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因此广泛地搜集材料在研究工作中是第一位的。因为任何人都不是先知先觉者,对课题不可能进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式的研究,而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在研究工作中你会发现,材料中那怕一点点有用的火花,也会激发起你创造性思维的灵感,实现研究工作的突破。材料占有得越多,你的突破点也就越多,你的研究成果也就可能越大。反之,材料愈贫乏,你的创造性思维也就越枯竭,你的研究成果也就愈小,甚至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果。另外,占有材料还要注意一个“新”字。别人用过的材料即使再精彩,再深刻,也是别人的东西,写入你的文章会使得人似曾相识,自然减少你文章的魅力。只有新颖的材料,才会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具有独特的个性,增强其魅力。
但是,尽可能多的占有材料并不意味着对材料不加取舍。就某一特定研究课题而言,你所占有的材料必须与此相关。你不能见到材料就抓到手,不加区别,不加取舍,使自己的材料仓库成为杂乱无章的百宝箱。比如我们研究货币流通,你就大可不必去搜集什么本年度的降水情况啊,水土流失情况啊等等,因为这是我们的研究所不需要的。而前人有关货币流通方面的论著,城乡货币流通方面的现实情况,有关货币流通的统计资料等等,则是课题研究所必须的;而银行的经营状况,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虽对课题研究的直接作用不及前者,但由于它与货币流通状况有一定关系,能够激发你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并可能从某些方面证明你的论点,因而也是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因此,第一个方面的材料是我们必须全力搜集的重点;第二个方面的材料也应进入搜集的视野。
我们再来看材料的选择。在论文中,材料起着支撑和证明论点的作用。你在学术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否立得住,站得稳,除了论点本身的正确之外,你用于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是否做到了“真实、可靠、可信、充分”八个字,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八个字呢?就是要在广泛搜集和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去粗职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从中选择出能够反映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够充分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运用到你的论证过程中去。
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把握一个正确的“度”。即是说,你所选择的材料,必须以能够充分证明你的观点为限度。选择的材料过于单簿固然不行,因为单簿的材料无法支撑起理论的大厦。但材料选择过于繁杂也同样不行,因为即使这些材料能够证明你的观点,但过于芜杂的材料会使学术论文臃肿冗长,旁枝溢出,使重点不突出,观点反而淹没在材料之中。怎样才能正确把握这个“度”呢?关键是要掌握一个“精”字。即是说,你用于论证的材料能够在深度和广度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证明你的观点即可;只要能够充分证明你的论点,哪怕只有一、两个精到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些材料应该是新颖的和富有创意的。注意,论证的材料在精不在多。
总之,材料的占有和选择在研究工作处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占有是选择的基础,选择是占有的深化。只有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精心地选择材料,我们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真是至理之言,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调查研究在我们工作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调查研究同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复杂万千的世界之中。许多事物正在产生着,许多事物正在发展着,许多事物正在消逝着。而人,虽为万物之灵性,也非生而知之者。还得置身于生活的万花筒中,不断地去观察它们,分析它们,认识它们。因而广义地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广义的调查研究,不同于我们将要着重分析的为进行学术研究而开展的调查研究。
就学术研究而言,更是须臾离不开调查研究。为进行课题研究,需要大量的材料,而这些材料不外可以从两条渠道获得:一条是间接经验的渠道;一条是直接经验的渠道。间接经验的渠道需要调查研究。你到图书馆中去查阅资料,在书本中,报刊里获得材料,实际上就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是从间接经验的渠道获取课题研究所需材料。
但间接经验的渠道获得的只是二手资料。你欲使你的结论更准确,材料更生动丰富,你还必须从直接经验的渠道——通过深入实际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从中获职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这一渠道获得的资料,比前者更丰富,更生动,更实在,因而就更具说服力。这种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对于人文科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以金融研究来说。现实的金融活动纷纭复杂,瞬息万变,任何死资料都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现实金融的庐山真面目。真正有价值的、鲜活的材料还蕴藏在客观金融活动中,需要你去调查,去发掘,去索取。一个只知道搜集死资料的金融研究者,是没有出息的,是金融研究(当然也包括其他研究)的死胡同,是一切欲有所作为的研究工作者所不屑的。
毛泽东同志是调查研究的范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为了回答国民党右派对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责难,在湖南农村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写出了调查研究的范文——《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了革命中的这个大是大非问题。毛泽东同志一生重视研究,是我们一切从事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同志的光辉典范。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这就更需要我们不断去调查,去研究,去总结,从而获得大量研究成果,以适应我们建设事业的需要。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作风和学风,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好些,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