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专家的学习方法,轻松做到举一反三
这一讲是“方法进阶”模块的第三讲,在这一讲里你会了解专家是如何综合运用框架策略和可迁移策略的,并将他们的方法借鉴为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节课我会分为两个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专家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第二部分,如何像专家一样学习。
我们先从“专家的学习特征是什么”开始。
第一部分:
专家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专家跟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用大白话来讲就是:
你不知道的他都知道,小到使用细节,大到理论概念,他都如数家珍;
你知道的他可能不知道,但只要稍微提一下,他可能比你理解得还要深刻;
碰到问题时,你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上手了,储备的知识似乎信手拈来;
更可气的是,他还能很快地进入到另一个领域。
专家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三个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学习特征:
① 按照本质规律或原理,而非表面特征组织本领域的知识
② 不仅熟练掌握本领域的知识,而且更知道这些知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适用
③ 专家比普通人更能实现知识在不同领域间的转化运用
特征1:按照本质规律或原理组织本领域的知识,而非表面特征
比如,现在有这样一列数字: 3 9 27 81 243 729 ……
让10岁的小朋友来看,他们一定看不懂,也记不住。
但你可能只需要瞥一眼,就知道,这不就是3的n次方序列嘛。
认知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你已经创建了n次方序列的心理表征。大脑中形成心理表征后,一旦碰到类似情境时,就能自动调出存储的表征,自动得出结论。
专家们就是因为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心理表征,因此就比一般人有更准确的直觉。
例如,一个经验丰富的仓储管理专家,在客户的仓库里走一趟,就能靠直觉得出客户仓储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流程不合理,还是仓储人员的选用有问题。这个专家之所以靠直觉就能得出结论,核心就在于他已经在大脑中存储了关于仓储问题的大量心理表征。一旦他走访的仓库与大脑中某几个表征的线索相似,他就能快速调出这些表征,得出直觉性的结论。
其实普通人也形成了很多的心理表征,只不过这些心理表征质量不高,更多流于表面的特征:比如沸水是烫手的;房价涨了说明房市又有起色了等等。
而专家则是按照本质规律或原理组织本领域知识的,而非表面特征,因此他们形成的心理表征更为深刻。比如,他们不会以是否沸了为判断水是否烫手的标准,而是会以不同气压下的沸点来判断(像珠穆朗玛峰上的沸水只有69度);他们也不会以房价高低来判断房市是否有起色,而是会以各种经济理论结合微观政策来判断。
特征2:专家的知识都是条件化的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有位机床维修的一线工匠专家徐小平,他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2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国际专利1项,其中激光可视对角技术获得中国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科学技术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还获得中国机械工业技能大师。
他分享过自己的一个经验。他说他跟中国师傅学一个操作要两年,因为中国师傅讲感觉;跟一个德国师傅2个小时就学好了,因为德国师傅重数据,各种故障下的数据特征都记录好了,因此他就注重数据的整理和记录。
但他也没有盲信数据可解决一切。他说厂里有一个德国师傅,一个故障出来了,这个德国师傅是不相信感觉的,只相信数据,但是一个新故障出来的时候哪来的数据?在没有数据的时候这个方向怎么判断?德国师傅花了8天时间才把故障查出来,但他靠中国师傅教的感觉花了45分钟就把故障查出来了。
跟只会死板执行的维修工不同,徐小平这样的一线工匠专家会质疑知识的适用条件。他们重视数据的整理和记录,但也会剖析数据在什么情况下不管用,而不是盲信数据的作用。
特征3:专家比普通人更能实现知识在不同领域间的转化运用
越牛的专家越容易跨界,因为他们总结的一般性规律普适性更强,更加容易迁移。比如,掌握了混沌理论,你就知道天气的不可预测性与股市的不可预测性本质原理是一样的,气象学与经济学就相通了。
为了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再举工匠型专家徐小平的另一个例子。
他说自己有一次修机床走到死胡同,后来他去听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一堂宇宙对称的课,李政道教授有一句话启发了他:最大的对称性等于最大的不对称可能性。
他说李政道拿了一支笔,那个笔是圆的,可以说是最大的对称,但如果给这支笔加压的话,360度任何一个方向都有折断的可能性,这就是最大的不对称可能性。
他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把那个机床修好了。他当时就在校正两个砂轮的平行度,如果绝对平行的话,那往任何一个方向倾斜都有可能,但如果不平行的话,打破平衡的话倾斜就有规律,于是他故意打破平衡,一下子就把机床修好了。
你看,哪怕深耕领域是机床维修的工匠型专家,他们也会不断提高对规律抽象的层次,并将这些跨领域的规律——物理学的宇宙对称——运用在机床维修上。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专家学习的3个特征了:按本质规律组织知识、知识是条件化的、更能跨领域迁移。
那如何才能做到像专家一样学习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第二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