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苗旭峰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为《莫以尊重个性为名放纵孩子》,粗看标题,觉得还不错啊,应该是值得期待的。
但是,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我真的觉得非常的不赞同她的观点,从我个人的认知角度来说,是有相当大的悖论的。我先把这篇文章的链接和截图发过来,还有我的评论。
莫以尊重个性为名放纵孩子
然后,我针对此文中出现的案例,做我个人的解读,期望各位对教育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讨论一下,到底孰是孰非?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我真心觉得,我们教育界需要像原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候一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我一直以为,只有投资股票是逆人性的,没想到苗老师居然提出了“教育是反人性”的,真的是不敢苟同!
首先谈一下,萌萌的事情。从文中提供的信息来说,还是非常片面的。我完全没有能明白,她是如何变成这样的,我也不太有个清晰的轮廓,只是说她看起来有些“任性”吧?
分班没能到自己喜欢的班主任教的班,就闹着不上学,而后,她的爸爸去世了,萌萌悲伤致病,请了长假在家。两个月后,学习困难了,想复读高一。
光从这些信息上来说,首先,我并不知道她的家庭教育的详细情况是如何的?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就我的直觉来说,她的父母确实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是不是存在,溺爱,娇宠的问题?文中只提到了一句“孩子就是这性格,你不顺着她她就怄气,现在的孩子不都要求尊重个性?”可见一斑。
再者,她的爷爷意外离世,我觉得她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啊,是人都会这样吧,何况还是一个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我不知道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人来做心理辅导,来安抚她的心理。
两个月后来了学校,学业落后是必然的,那么有没有人去帮助她让她能尽量弥补过来呢?所以,她说想要复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吧!
苗老师分析说萌萌是产生了畏难情绪,的确如何,换了别的孩子,我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接下来,萌萌的校长提了几个建议:
1、 立即止损,要尽快让萌萌马上到学校学习…….
全部是谈的学习,请问在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您提的这些建议是有效的吗?看来您的眼中学习比什么都重要了,在我看来,这对萌萌来说,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她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
2、 因为办休学是不可能的,全都是说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困难。请问,这跟解决萌萌的问题有何相干?您无非是想告诉孩子,休学是不能的,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跟着升学了!
3、 最后,侯老师终于提出了一点建议,建议家长如果不帮助孩子树立战胜苦难的信心,而是一味顺从孩子的心意,孩子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弱。
而后,苗老师也谈了自己的想法,不能对孩子一味顺从,一味妥协,一味纵容,一味任孩子在本能中成长,那么未来就不太可能成功,还会遭遇更大的挫折,云云。
大的道理,我觉得确实是没有问题,关键是孩子她真的能理解吗?成人是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总是要从世俗成功的角度来衡量利弊,苗老师和侯老师,还有她的妈妈首先考虑的都是孩子将来是否能上大学,是否能成才?
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生存问题是必要的,只不过,我个人觉得。现阶段,萌萌的问题根本就不是说要去搞懂如何才能成功。而是,去了解她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她先解决好心理层面的问题,让她能主动的去面对困难,调整好心态先去面对正常的生活环境。
个人对苗老师和侯老师的这些建议是不看好的,我直觉的判断,仅仅凭借这些大道理,对萌萌是不会有太多帮助的,甚至还会加剧她的逆反和任性,于事无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海超的故事,前面我真心觉得都挺好的,苗老师做的非常的好。“教育本该如此,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特质,玫瑰和紫罗兰不会散发出同样的香气,让河森们发展,也让海超们舒展,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让那些不能应试的孩子也活出尊严和快乐!”
您看她说的这么好的话,我十分的认可,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却让我大出意外!
“他跟我谈这些年没文化所吃的苦头和子女教育的力不从心,情到深处泪水盈眶,他说:“大姐,你那时咋不逼我一把?我要是学了,说不定也能跟河森一样?”
我一下子愣了,我说:“海超啊,那时候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先看这段话,这些都是很自然而然的,我十分的理解的。没文化,没技能,当然在这个社会是会十分难以立足的。
但是,也不是那么绝对,比较优势原则告诉我们,你只要有一技之长,那么,特别是到大城市里来,总归会有你的一席之地。当然,你和那些白领比,你会觉得你吃那么多的苦,但是收入却不高,这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没文化比代表没智慧,没有好的品行啊。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父母,也一样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出来,而海超只是把自己没能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归结于没文化,这种归因也太简单了吧。而苗老师可能也是从心底认可他的看法的,这一点,也是让我比较失望了。
最关键的是后面的对话,海超认为要是当时苗老师推他一把,他也许就能改变命运了!我认为这只是后视镜的看法,苗老师的选择是没有问题,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应的了学校教育,何况当时的海超还是那样有十分个性的孩子。
他能顺利从学校毕业,也许就是相当不错的结局了。至于,他后来为何没有能通过在社会的磨砺,能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收入,这个不能完全去把责任归结于没有文化(文凭),而是要从自身来找一点点原因。
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经过了学校教育的人,也不一定就一定拥有了工作能力,也有很多“啃老族”,这个是没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的。
我们再看海超接下来的观点:“海超说:“大姐,你别多想,不怨你。我遇见你时候,成绩确实烂得提不起来了。但是,再早一点时,我上小学时,我不愿意学,大人们咋就不逼我一把?为啥他们就认定了我不是上学的料?那时候我还小,我不懂事,难道他们也不懂事吗?”
我们可以看到,海超比较固执的认为他没能去好好学习,是家长们的误判,没有去逼迫他学习,可能用棍棒,也许就能让他改变,让他重新走上学习之路。
对于他的这个看法,我个人觉得是有点一厢情愿了,一个是他的父母可能确实不懂教育,没有能很好的引导他爱上学习。二个,是他的父母可能也觉得读书没有那么重要,而且,海超的表现也让那他们贴了标签,认为他不是那种能学习的孩子。三个,也许,海超的个性确实不太适合学校教育的那种模式。
而,我还是那个观点,从后视镜来看当时的问题,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由于自身认知能力不足,无法判断事情对成长的利弊。大人就必须起到引导作用,逼孩子一把,让他们知道“痛快痛快通而后快”的道理,让孩子的未来更有保障。一旦大人“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顺其自然”,当年一时爽,余生几多殇。”
对这段话,我还是十分认可的,基本说到点子上了,父母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对于那些“熊孩子”,家长也确实需要从规则意识上,做出必要的惩戒。
接着,我们来看看苗老师举的那位女生的例子:
“我上高中时候,班里有个女生,上高三时坠入情网,跟外班一个男生双双坠入爱河,爱得昏天黑地死去活来如胶似漆,成绩直线下滑,当农民的妈妈跟她死磕上了,她坚决不允许女儿为这段不理智的感情搭上后半生。这个农民妈妈干脆在高中学校附近租房,专职陪伴女儿,兼专职棒打鸳鸯。要知道,90年代初,一个农妇能做出这种举动可算得上石破天惊了。同学后来被感动了,哭着说:“妈,我不谈恋爱了还不行吗?我好好学习还不行吗?”同学本来就不是个笨人,结果当年考上一所985大学。她的那个男朋友呢?被她妈打散了呗!后来她到大学遇到真命天子,并修成正果,如今过得非常幸福。此后她对我说:“我妈眼睛毒得很,我跟那个人确实不合适,多亏我妈及时制止。我的命是我妈给的,我的前途也是我妈给的!””
我们从中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反馈出来的信息是什么?
孩子“早恋”了,她当农民的妈妈不知道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劝导女儿,只能用这种出于直觉的办法来处理,幸好还算是幸运的。女儿还算比较体贴母亲的,也许是醒悟过来了,也许是迫不得已。不管怎么说,母亲的做法“成功”了。
但是,我看到这里还是感到后怕,因为更多的案例告诉我们,这样的逼迫,有可能会让孩子走极端!这样的做法是不计后果的做法,是有极大的风险的!
我们再看后来的描述,苗老师的同学考上了985,这个是“重点”,显示出前面她的母亲的做法是多么的正确和英明。而且,后来还遇到了真命天子,修得正果。所以,那个女生会在后来说她的妈妈做的好,她跟那个人不合适。唉,我没法看下去,这种后视镜的,浆糊逻辑,让我心碎啊。难怪,武志红老师说的“巨婴”心态比比皆是,这里我真不太想展开说明了,太多类似的案例可以说明这个事情。
确实,从结果论,她的母亲的做法好像是对的,但是我觉得是不存在因果关系的,逻辑上完全是解释不清楚的。我想,稍微懂一点的教育工作者,都能看出这个案例中的问题。
好了,到了本文的关键问题了:
“ 教育本身,其实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因为教育就意味着修枝打岔,就是不太“顺其自然”。就意味着束缚,就意味着引导、规范和管理,就意味着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学习各种不喜欢的技能。
聪明的父母都有非凡的决断力,TA名著,TA懂得尊重,但TA决不顺其自然,TA会在孩子摇摆不定之间果断出手,甚至必要时候行使“强权”,把孩子推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苗老师通过以上的案例,总结除了这样的两段话。我不知道诸位读者,感觉是如何的?我反正是十分的不认可的!教育,居然成了反人性的事情!那这句话要是成立的话,那我们教育是在做恶事了?为何,我们人类社会要重视教育,就是为了恶心我们自己?
我反而认为,真正的教育是顺应人性的!苗老师应该是养育过子女的,您觉得您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做的都是反人性的事情吗?孩子们的成长都是在束缚,管理,和让他们做不喜欢事情,和学习各种不喜欢的技能?
我的老天,请问“兴趣是不是最好的老师?”,人没有主动性,完全是被动的学习,生活,可能吗?我想早就崩溃了吧!
看后面那句话,我感受到了一阵阵的寒意!这是多么有控制欲的父母干的事情!要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和成长?请问,苗老师您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
我完全不认同这两段话,从我目前的学习和思考,从我的个人认知能来上来说,我坚持认为爱和自由,还有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我们父母和家长要学会做个“麦田守望者”!
请记住一句话“孩子是成人之父!”
最后,我们来看看苗老师对教育的理解:
“告诉孩子们,为了改变命运而进行的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上学时我们的教室门前就贴着几个字“怕吃苦莫入此门,图安逸另寻它路”,据说这个句子来自黄埔军校。另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等,所有这些名联也透露着,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告诉孩子们,没有人生来就喜欢吃苦,喜欢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但是优秀、成功、幸福都是稀缺品,凡是稀缺的都是需要你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最毁人的教育就是以尊重天性为名放任自流。尊重孩子不是取悦孩子,孩子行为失范,家长必须立即止损。”
我大致明白苗老师的观点了,学习是苦的,吃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一点我不赞同,我反而认为学习是快乐的,真正热爱学习的孩子是乐此不疲,外人看的是表面上的苦,真正的是“乐在其中”!就像苗老师在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发文,请问您是苦还是乐?
第二段话我是比较认可的,努力的过程应该也是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来说也是快乐的!
最后一段,斩钉截铁,义不容辞,大义凌然啊!看起来十分的正确。但是,我还是感到了一阵寒流和一股杀气!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一个“高大威猛”的门神在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小心点啊,要是不听话,别怪我我客气了!言尽于此!
鄙人才疏学浅,只是读过一点点教育类的书籍,对于教育还是门外汉。而苗老师确实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从她的很多文章中都能感受到她对于教育的热爱,也得到了她的学生的喜爱!
不过,光就此文来说,对事不对人,我觉得太多的谬误,逻辑混乱不清。所以,我不能只我说的痛快,特此,在这里邀请我比较认可的一些专家来点评一下,请您们不吝赐教!
@詹大年@茅卫东@凌宗伟@蔡朝阳@王福强@谢云@杨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