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开学第一课》告诉我们:为什么每个人都需...

本文作者:妮妮

以前有个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说的是大部分学霸在进入社会以后表现平平,最终沦为很平庸的人。

我每次都对这种只有结果,而没有说服我们的分析过程表示怀疑。

这些学霸究竟是和普通孩子相比,没有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还是和他们自身这个高分群体相比,没有表现得很优异?

如果抱着质疑的精神,了解更加细致的原因,就会发现这种调查本身,几乎也只是按照孩子最后应试成绩的结果,来推测孩子应该拥有的社会地位和成就。

或者是用这些学霸中取得最好成绩的标准这把尺子,又去衡量所有的人?

这种数据分析本身就缺少多维度的数据,让人觉得,这种调查本身存在缺陷。

这种看似科学的“伪科学”,依旧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用固化思维去看待问题。

用一个所谓的高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似乎没有达到的人,就都是平庸者或者是失败者。

这种只看成绩一个维度,却想让孩子拥有未来肯定成功的综合能力,这种认知本身,根本没法突破自身的狭隘。

01:

而真正引领一个人不断成长,最终能突破自己的局限,其实只有一件事——

就是放弃固定型思维模式,选择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个观点是我在一本叫做《终身成长》的书里学习到的。

这本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博士,通过数十年的研究,用大量科学的实验和分析结果,将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在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代表着两种基本心态。

也就是说,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否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

很明显,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管以任何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都发现他们站在了一个远远超出人们想象中的高度。

这也许才是激发人潜能,最有学习价值的地方。

比尔.盖茨对这本书的作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德韦克帮助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表明,仅仅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进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使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经过与大量的受访者细致交谈,德韦克发现他的很多学生,最初人生的分水岭是在进入初中的阶段。

从小学进入初中时的这种转变,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随着功课越来越难,评分越来越严格,甚至教学过程也不再那么有针对性,学生们又要面对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灵的转变,一切都发生在几乎同一时刻。

渐渐的,有些孩子的成绩开始变得糟糕,但也并不是所有人的成绩都会一落千丈。而导致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在德韦克的研究中,依然是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

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孩子,往往会这样解释自己变得糟糕的成绩。

“我不聪明,没法像其他人一样优秀。”

“我是女生,我天生就不擅长学习数学。”

“我不喜欢这门课,是因为老师又胖又丑。”

…………

这些说法,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太多人把学习成绩归于天赋和智商水平的高低,用别人的固化思维让自己的思维也开始固化,还喜欢把属于自己的原因强推给别人。

这种可怕的固化思维,不仅对普通人具有强烈的杀伤力,甚至会对很多本身成绩优秀的孩子,产生潜在的杀伤力。

那些小的时候成绩优秀和其他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总会被人们贴上天才、优生的标签。

在其他人的眼中,这些人似乎不用太过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不幸的是,一些学霸同样存在这种固化思维。因为他们很享受这种在学校里,显得让自己很聪明的样子,而做到这一切,就是尽可能少付出努力。

他们往往会把之前自己取得的成绩,归根于自己的智商,对于那些努力却成效并不显著的同学来说,他们内心会觉得这些努力根本没用,从不去思考过可能是努力的方式或方法出了问题,只要积极调整就会变得不同。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有一个高度认同的想法,就连学霸也不例外:“在学校里,我主要目标就是尽可能简单的去做事情,这样我就不用太努力。”

这种想法下支配的行动,因对未知挑战的不确定性,而让行动变得艰难,与其这样不如早早放弃,以至于他们不敢太过努力,以至于患上了一种叫做“不愿努力”的综合征,最终沦入平庸。

他们害怕失去顶在自己头上的光环,害怕自己丢面子,因而不愿挑战没有把握或者过难的事情。

固定型思维的支配,让他们根本无法承受失败,只有做一些不用太努力的事情,才会显得自己游刃有余,很聪明一样。

这才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中的学霸,进入社会后,变得平庸的真相。

02:

真正能获得成功的思维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在昨晚的《开学第一课》里印证了此前的想法。

当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三战考研的时候,他并没想到自己能在41岁时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还有了后来闪耀的学术成果。

他在《开学第一课》里讲述了自己三战考研的经历,第一次大学数学39分,不放弃再来;第二次大学物理39分,还想继续;可这时,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在劝他,别那么固执了,考不上研究生也无所谓啊,你现在也挺好。

他是怎么想的呢?

他寻思着:为什么我其他科目可以考到90多分,而这一科就只有39分?我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就是凭借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最终薛其坤为自己赢得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入场券。

他肯定不是高智商的天才,至少在应试的这条路上,他走的磕磕绊绊,除了三次考研才成功外,他的博士也是在日本读了7年,才取得学位。

但正是人生迈过了这些常人难以想像的门槛后,他的人生如同“开了挂”,不仅突破了自己学习语言的各种障碍,把困扰自己思维成长的“怪兽”通通打败。

这位从山东临沂一个农村走出的放牛娃,也是在博士求学的阶段,进入了人生异常努力的常态。

这种不断找对努力方向的努力,最终在2013年4月10日,薛其坤带领他的团队在北京宣布,首次从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此之前,薛其坤与自己的团队,已经经历了四年的不断尝试与不断失败。

他们比东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维尔茨堡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团队们,更早地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项重大基础物理学成果,被认为“很可能引发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这将会加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掀起一阵阵科学风暴,改变多个行业甚至是全人类的生活方式。 

现在薛其坤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他把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归结于不放弃努力与坚持梦想。

但在我看来,他其是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所以才会从不惧怕失败,最终让生命闪闪发光。

03:

昨天《开学第一课》的另一位嘉宾,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同样是一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俞敏洪三战高考,自己曾经的目标仅仅是省城的一所师范学校,可当时的他,连这所学校的要求都相距甚远。

第一次高考,他的英语成绩35分,第二年边干农活边复习考试,他的英语成绩55分,这时已经离这所师范学校的录取分仅相差5分。

他琢磨了一下对母亲说:“我想再考一年,这一年,我可以不干农活专心复习备考吗?”

母亲同意了他的建议,没想到这一年,他竟然拿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的录取通知书。

如果没有成长型思维,俞敏洪很难走到今天的人生高度,他也不会每次遇到问题时,就去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可能改变的方法。

比如说保证自己足够的学习时间,积极在弱科上提升等等。也正是具有这种成长型思维,现在的他,成功地将自己的教育培训机构变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他的公司每年还拿出一个亿来资助那些曾经像他一样,始终拥有梦想却不放弃努力的家庭贫穷的孩子。

还有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嘉宾,是推动了当年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姑娘”苏明娟。

那一年,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解海龙,带着满满的新闻理想,来到苏明娟的家乡。

苏明娟手握铅笔头、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被谢海龙敏感的镜头捕捉到了。

当这张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最终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本人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现在的苏明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一位银行的白领,也是当地省委的兼职团省委副书记,使命是为更好地推动希望工程,救助贫穷失学儿童,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

我记得曾在网上看到一些“杠精”说,当年的大眼睛苏明娟,最终也没能走入名校,不过是就读了一所省级院校,沦为了生活的平庸者云云。

我觉得这些“杠精”本身,就是拥有固定思维的人,却总喜欢用自己的自以为是去评判,那些他们不可理解的人和事。

苏明娟照片为形象直接推动的中国希望工程,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已经累计募集捐款53亿多元人民币,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逾338万。

这件事本身的意义以及受益的人群,早就超过了苏明娟自己是不是就读一所知名大学这件事了好吗?

幸好苏明娟,自己也从不畏惧外界这种吵杂的声音,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做有意义的事情。

她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用自己的工资,为希望工程贡献力量。自己因此改变了命运,更愿意用实际行动,继续传递这份爱与希望。

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未来还会持续的更加久远。这是一个生活多么幸福的普通人啊。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刻,不就是自己还有能力去帮助别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持续成长。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苏明娟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没有成名,可坚持做一个持续成长的普通人,同样是幸福的。

只有当成长型思维主导自己的生活方式,才不会去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判,而坚持去做自己想做和该做的事儿。

这才是生命迸发出的张力与生命力量的厚度,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对生命和成长一次次做出的正确选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成长型思维的角度去规划自己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必经的旅程。

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作为一个成年人,唯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才能把这种正向能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礼物。

愿我们和自己的孩子,都能从成长型的思维方式中受益,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的人。

共勉。

 

本文作者妮妮:曾任记者多年,12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清晨五点早起写作的自律达人,有故事的阅读推广人,亲子教育终身学习者。个人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开学  开学词条  每个  每个词条  告诉  告诉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综合

 SPSS教程姊妹篇--R语言教程...

自今日起,我推出SPSS教程,针对医学常见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由于R语言越来越多用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推出SPSS教程的同时,这里也推出R语言教程--医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