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年级学生小动作多,老师给家长建议:1个原...

二年级学生小动作

有一位家长来信说:家里有一个小孩子读二年级了,最近在辅导孩子学习和作业的时候,发现孩子小动作特别多,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刻生起了同感。我发现我们家的孩子也同样是如此。平常在玩耍的时候不觉得,但在学习的时候,就发现孩子的坐不住、站不住,总是动来动去的。

孩子有多动症吧,其实又不是,因为当在特殊环境下,比如要求静坐不动的时候,也同样能坚持5-10分钟,甚至时间更长。再联想到小孩子的天性比较好动,喜欢跑来跑去,同样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这说明孩子的问题不是多动症。暂时没有必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测。

当然,如果孩子问题不可控制,可以到有关医院检测,这不是我所能判断和指导的,需要家长用心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异常。

我们这里还是谈正常孩子的有小动作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少数孩子,应该是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情形。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家长需要用平常心来看待。

为什么孩子会有小动作呢?

二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都是较弱的。孩子不能做到很好的控制,忍不住就动了一下。

而且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学习的枯燥乏味,造成注意力转移。

孩子小动作是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征,他们无法正确区分自己的行为是否与学习有关,也不能判断自己究竟应该如何做。

而且孩子正在生长阶段,就是喜欢动一动,不像我们成人可以一坐就是半天,还保持姿势不动。

所以,我们看到孩子小动作了,也不必惊讶或者不安,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

如何减少孩子小动作呢?

一、1个原则

针对于孩子小动作,我们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对孩子的教育要灵活变通。

为什么要对孩子采取灵活变通的教育呢?

第一,是因为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变化,会随着环境、方式、方法、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学了一种方法,就不停地去做,不遵循时间、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的结果可能会更糟糕。

第二,是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经历不一样。孩子们经历不同,对不同的方法感受就会有所不同。同样的方式,有的孩子觉得好奇有趣,有的孩子觉得无聊乏味,家长都只用一种方式去引导孩子,结果可能就会不一样。

为了让教育确实有效,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灵活变通地引导。

二、多种方法

调整孩子小动作多的方法,有很多种。孩子的行为简单可以归纳为动、静,小动作多,就要采用静的方式来调整和引导。

1、如何让孩子静下来呢?

练习静坐

要求孩子静静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脊椎拉直,头顶往上顶,眼睛可以闭上或者看前方,不要东看西看。

练习军姿

在军姿当中有立正、跨立、蹲坐、盘坐等形式,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训练。另外,也可以做各种队列练习的分解动作,保持固定姿势不变。

木头人游戏

有时候孩子觉得规定要求的姿势会有抵触感,那就放松下来以游戏的方式来练习孩子静下来的能力。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木头人,看谁保持一个姿势动作坚持的时间最长。

2、动静结合的训练

除了让孩子静下来的训练,也要引导孩子在运动中练习。运动可以释放孩子多余的精力,使得孩子感觉没有劲,此时此刻也是体会安静不动的好时机。

这个运动就有很多了,有跑步、跳、玩、闹等剧烈运动,也有长跑等耐力运动。两种运动都可以带孩子练习。

3、学习活动中训练

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来训练孩子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比如孩子到家长处背课文时,我们要求孩子先坐端正或者站立端正,手不要动来动去,把姿势先调整好后再开始背书。

又比如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训练。要求孩子身体坐直,握笔姿势正确,用力恰当,自然而然地写作业。

4、生活中训练

除了学习,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动作的。比如吃饭前,要求孩子先帮助摆放碗筷,将物品放到正确位置,吃饭时身体坐直,不能东倒西歪。

洗脸、刷牙的过程中,走路、说话中,都可以要求孩子好好做、好好说……这些都是可以训练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的。

结束语

二年级孩子小动作多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家长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对孩子观察已经到了,剩下的就是用心引导孩子,教会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控制自己的身体,正确使用身体学习、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助力同学们学习进步!(内容为童教雷鸣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动作  小动作词条  家长  家长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小学

 语文老师熬夜整理:1800组成语...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有魅力的一部分,常常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哲理,一个故事,通过一个个四字成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