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一学习主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备课人:程 晖

【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观察识图能力,培养再造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重点: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的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元谋人生活的时期、地域和历史地位。

(2)北京人生活的时期、地域、体质特征和生产劳动情况。

(3)北京人前额、眉骨和嘴部与现代人有什么不同?

(4)原始人类用火有何意义?

(5)山顶洞人生活的时期、地域、体质特征和生产劳动情况。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1)填表:山顶洞人在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

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

用火

 

 

穿着

 

 

(2)观察两个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回答问题:

①图一和图二分别是哪两个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②假如这两个远古人类遇到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请你依据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描述一段他们的对话,对话中要体现出各自的体态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目前一般认为揭开中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                                (     )

1/23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辽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沉睡在地下的元谋人,距今已                                       (     )

A.280万年      B.170万年        C.70万年     D.18000多年

4. 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早期人类中,

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蓝田人  ④山项洞人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见右图,这是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它已经距今约(     )

A.170万年      B.70万年—20万年 C.18000年    D.4000多年

6.小明在参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一尊远古人类复原塑像,这个

塑像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但具备了人

类的基本体质特征,请你告诉他此远古人类的名称应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7.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使用打制石器                     B.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  

C.用兽皮缝制衣服                   D.吃上了熟食

8.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9.下列远古人类,从长相和智力水平看,同现代人最接近的是             (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10.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

①采用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制造石器 ②使用弓箭 ③懂得人工取火 ④开始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

 

【拓展延伸】

从春夏秋冬四季中选择一天,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备课人:程 晖

【课时学习目标】

2/23

1.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重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难点:“新石器”的含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生产生活情况。

(2)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生产生活情况。

(3)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共同点。

(4)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

(2) 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再现河姆渡原始居或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景。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下列原始人类遗址中,属于我国南方的一处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是   (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右图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请你说出它的距今年代约是             (     )

A.170万年                    B.18000年

C.7000年                     D.6000年

3.假如再现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情景,将不会出现的情景是(     )           

A.种植水稻                  B.骨耜耕地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用陶器装粮食

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 (    )                                    

A.面食            B.小米粥        C.米饭                D.玉米 

5.在干栏式建筑里居住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6.代表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早期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居民

7.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粮食是                                           (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粟

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多为                                        (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9.以下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3/23

A.用石镰、石刀收割庄稼     B.种植粟      C.建造房屋       D.种植水稻

10.种植蔬菜、粟、麻,用麻线织布开始于                                (     )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后期遗址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某聚落遗址 ,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二  1954年,某考古队伍在陕西发现距今约6000多年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农具、陶器、粟粒、白菜种子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的是什么遗址?

 

(2)这两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延伸】

我们已经学过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居民代表,如果你有一天去这两个原始居民遗址去参观,你能否向游客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知识,充当一个小导游呢?请你挑选一个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来试试写一篇导游词吧。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备课人:程 晖

【课时学习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2.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4.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预习导学】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以我国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结果怎样?他在治水的过程中表现出什么高贵品质?

2.组内互查,订正预习情况,并记录疑难问题。

【课堂学习研讨】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2.组内交流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师生可共同探讨。

3.教师展示自己在备课中设计的研讨问题:

4/23

(1)从古到今,中华儿女祭祀黄帝的活动为什么绵延不绝?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对我们的祖先?

(2)我国的远古传说为我们了解原始农耕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4.小组探究交流,以组为单位展示研讨成果,如有错误,教师更正、补充。

5.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建立知识框架。

【课内训练巩固】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    )

①黄帝部落 ②炎帝部落  ③蚩尤部落  ④夏部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     )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    )

①炎帝部落   ②蚩尤部落     ③黄帝部落      ④尧部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6.每一年,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前祭拜,这是为了纪念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舜→尧→禹                           B.尧→舜→禹

C.禹→舜→尧                           D.舜→禹→尧

8.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 

A.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庭特殊地位,继承部落首领的位置

C.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9.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下来的            (     )

A.战争             B.世袭               C.禅让          D.谦让

10.下列不是由“禅让”方式选举出来的领袖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1.禹治水时,采取的新方法是                                         (    ) 

A.堵塞决口            B.加高堤坝        C.顺势疏导     D.加宽河道

12.“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与下面哪个部落联盟首领有关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5/23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上册  上册词条  年级  年级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  
教师

 班级管理中的“三好”策略

    去年,有着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姜老师被任命为初二(3)班班主任。这个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年级倒数;班级凝聚力不强,缺乏集体荣誉...(展开)

教师

 班主任治班策略之33 关键时候拉...

班主任的眼,要像鹰眼一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都要一目了然;班主任的腿,要像兔子腿一样,能跑到班级的任何一个地方;班主任的脑子呀,更应该像陀螺一样,随时旋转考虑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