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审美与情怀是指考生在语言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作为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活动和语文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是体现语文学科特质的内在诉求。
审美与情怀既是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提升。审美活动以审美需要为动力,以审美体验为基础,它是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高度统一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如果不突出审美素养的培育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考生核心素养使之拥有健全人格的终极关怀就不可能实现。
【命题趋势】
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写作则是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重要方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与情怀”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绝大部分内容。综观近年高考作文试题,审美与情怀正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的热点。
2019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热愛劳动,从我做起”,要求考生审视劳动之美;全国卷“最后一课”引导考生感受师生感情的美。2018年高考作文题,江苏卷的“语言”是对诠释生命、传递文明的语言进行直接审美考查;北京卷“青山绿水图”的命题本身就洋溢着浓烈的审美情怀。
“审美与情怀”命题趋势有四:其一,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剖析、鉴赏和审视;其二,鉴赏形象美,重在理解和建构作品中的形象;其三,进行情感的审美,审美过程中通过让主题和材料相互契合、相互驱动,令读者产生共鸣,进而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其四,对理性美与意蕴美的审美鉴赏和考查。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央视不断推出一些阅读类的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引起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见字如面》《读书》《读书时间》等阅读类节目也广受观众欢迎和好评。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认为“碎片化阅读”“名人光环”改变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现状……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立意】
对矛盾问题的辩证、批判思考是将考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材料中,有两种对于阅读类节目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首先应该思考获得“好评”的表面原因和深层因素,结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分析碎片化阅读的利弊所在,同时结合两个观点作辩证性的理性分析。
1.正向立意:阅读类节目以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找和阅读优秀的文章和作品;与许多低俗娱乐相比,阅读类节目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对经典的诠释也就有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2.反向立意:阅读类节目受热捧却暗含着隐忧,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阅读类节目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对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阅读类节目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阅读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
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唬它,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啊!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何思考或联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就这首小诗而言,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有两个:“我”、蜗牛。
1.“我”的角度:“散步”不是“赶路”,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慢生活;在教育孩子上,我们要学会陪伴孩子慢慢成长,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对待他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个人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我们要懂得悦纳别人的不足,对他人多一份理解。
2.蜗牛的角度:学会肯定自己,虽然与别人有差距,但要尽力做好自己;把握好生活节奏,不要因外界干扰而乱了自己的步伐;慢也有慢的美好,要懂得悦纳自我。
【佳作赏读】
请别忽视碎片化阅读
王鹤桦
阅读,重在内容,关键在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只有啃书本才叫阅读,谈起阅读量,常常讲别国的民众读了多少本书,我国公民读书量何等不足,忽视了“碎片化”阅读。但碎片化阅读,恰恰是当下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老少皆宜,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其阅读量究竟有多大,无从统计,但就手机拥有量可见一斑。有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53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率高达97.5%,除了游戏、信息查询等,多数网民还用来阅读。
拥有一部手机,相当于一个人掌握着一个小型书库。7.53亿的手机网民是何概念?切勿忽视了手机微信等提供的碎片化阅读。一般读完一篇微信文章需要5分钟左右,按一天读10篇文章算,就是1个小时,集腋成裘,日积月累,一年365天下来,这个阅读量也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人们获得的知识量,也绝对不可小觑。
说白了,阅读有着多种方式,因人、因地制宜。古人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讲究“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讲的既是读书的刻苦精神,也是对阅读时间的珍惜。事实上,图书馆等有着很好的阅读环境,但在工作生活的快节奏之中,能够让人坐下来、伏案读几本书的时间并不多。碎片化阅读,恰恰是人们进行阅读的最好方式,相较于纸质阅读,其阅读范围更广阔,选择性更强,目的性也更明确,关键是可有效利用碎片时间,人们可以按时按需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效用。
实际上,阅读重在内容,因此,不同的人针对不同的知识需求,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啃书本式阅读,适合进行深度阅读;碎片化阅读则属于“快餐方式”性阅读,二者并无优劣而分。值得一提的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现代阅读的新潮流,不但无人可改变,图书出版、报刊等传统纸媒也在竭力竞争,通过移动终端争夺读者。在笔者看来,阅读就好,无论用什么样的介质、载体、形式,都值得提倡。
书香中国,几千年来记载文字的载体不断变化,从甲骨、金石、竹简到纸张,再到现在的移动阅读终端,人们对阅读的诉求没有变化,变的只是与时俱进的阅读方式。科技发展进步,不同时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读书本是阅读,屏读是阅读,听书也是阅读,若非要国人抱着书本去阅读,显然已不现实。所以,内容为王,阅读不必苛求形式。当然,对青年学生来说,还需注重健康、良好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评析】
这是一篇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写就的作文。本文围绕“碎片化阅读”这一关键词,从阅读的总量、阅读方式的便捷、阅读内容的自由选择三个横向的角度,阐释了碎片化阅读不可忽视的观点。结尾从阅读方式不断变化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阅读重在内容、关键在读的观点,照应题目和开篇,论证极为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