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考作文名师点评《君子的“器”与“不器”...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作文】

君子的“器”与“不器”

《论语·为政》中写道:“君子不器。”这里的“器”,与我所理解的“器”似有相同之点。在我看来,君子的“不器”有几个必经阶段。首先,合理用器,能尽其利,然后,做到通晓事物,能不仅为一才一艺,最后,君子得到升华,自身成为能够被欣赏,有极大实用价值的高尚的“器”。这即是我想表达的的三个层次:用器,通器,成器。

开篇即从儒家的经典警句谈起,含义阐释得还是比较精准的,显示出在古代文化方面的深厚积累。最后将“器”归纳为三个层次,用语是相当凝练了。

首先,用器乃立身之本。学会用器,就是对自身的一种积淀。例如,以书为器,孜孜不倦地学习,正是对知识的一种累积升华。如《白说》中所言:“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书是一种媒介,阅读为一种载体,广泛涉猎,我们会理解世界的繁华万千。通过回顾,历史的印记不会成为过眼云烟;通过反思,现实的美好不会只是黄粱一梦;通过创造,关于未来的期许不会仅成为一句空言;通过审视,我们终将认清自己,冷静旁观。正如“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在更新。”学会用器,无论载体如何变化多端,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亩方田。用器使未来的道路有迹可循,让希望的种子有梦可依,心有远方,又怎会在波涛汹涌的洪流中迷失自己。

第一分论点,确立!由于阐释精当,名言的引用与文意结合得非常自然。这一点,在座不少Friends都要好好学习~然后啊,这段道理剖析逻辑性相当强,再加上排比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语言颇有气势,说理就更加形象了。

其次,通器乃处世之要。余秋雨曾说过:“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君子的变通,不仅在于“因时而变”、“随世而制”,还在于能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永不禁锢自己的思想,最后到达类似“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论是生活中的经验,还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抑或是满腔的爱国情,都可融合在个人的灵魂中,君子遂用技能来武装自己,用经验去强化自己,于灵魂中找寻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我认为,没有通器之智,只凭一才一艺的本领,难为君子

第二分论点,确立!引用余秋雨的话作为论据,而不是空白的理论论证,会让观点比较有说服力。段尾的总结,“君子”一词与标题遥相呼应。

最后,成器乃人生之谛。君子成器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人生价值。魏源曾言:“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我忽而就想起了祖国走过的那一段复兴之路。路的尽头掩埋在高大的植被中,看不真切,只知道那段路很长,很长。祖国母亲是那么渴求人才,渴求技术,渴求创造,去建造属于她儿女的乐土,去装饰她儿女的一个个美梦。而这些,是需要君子去作为顶梁柱来支撑的。忆往昔,数代人的艰苦努力,建造了四平八稳的地基;看今朝,更需我们为这雄伟大楼不断添砖加瓦,看它屹立在世界东方。“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君子不可能脱离国家而存在,每一位君子不可能不对他的国家怀着深沉热爱,爱之深,情之切,所以,君子成器也是为更好地报效祖国,集思广益,才能走好我们这一代的复兴之路。

第三分论点,确立!这里要提一下,形式上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但在内涵上是逐层递进,不断深化论点的。我们在采用这种模式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分论点间的“逐层递进”。“平铺”的分论点只会让阅卷老师觉得寡淡无味。回归这一段,由魏源的话引出“祖国走过的那一段复兴之路”,侧重用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辅以准确的道理分析,再兼以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使论证格调积极明快,催人奋进。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的含义如此丰富,万不可狭隘理解。君子的器,在于器中有道而道中有器;君子的不器,是不失道而追求成器。恍惚间,见君子登高远眺,望祖国大好河山,遗世而独立,于天地间探索器的真谛……

尾段归纳总结全文,强化论点的同时呼应标题。引用《周易·系辞》中的话对“器”的含义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好处就是让这篇文章在立意上带有了一定的哲学高度。最后结尾处借用记叙文中的白描手法来写君子“遗世而独立”的形象,堪称神来之笔,不但真切形象,而且含义深远。

【名师点评】

这篇议论文,作者选择的“君子的‘器’与‘不器’”,这个立论需要带有一定的哲学思考,意味着难度是极大的。而作者凭借自己对古代思想文化知识的深厚积累,凭借自己对素材和主题的驾驭能力,将这个立论几乎完美的论证出来了,老师在段落中也有提到,这篇文章开门就见山,一发扣题。中间的论证部分,也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部分——名言论据不求多而求精。最后的结尾形象描绘君子的“器”与“不器”,其中的深远寓意更是让整个主题都升华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名师  名师词条  君子  君子词条  作文  作文词条  点评  点评词条  高考  高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