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随笔写下文字,现在看来更多是自我释压,照录旧文最大意义除了敝帚自珍,系统整理,若有启发也算幸事尔。
5.11-5.17,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行的培训,授课专家来自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财政厅等教授专家,所讲内容既包含政策解读、现代财政及债务风险管理、财税改革、绩效评价等业务知识,也包括“三严三实”与传统文化智慧、职场压力与情绪处理等学识知识,受益匪浅。
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视野,提升格局;二是注重比较,融会贯通;三是启迪思路,促进智慧。
一、拓宽视野,提升格局
1、掌握全国历年财税数据,回顾发展历史。比如,2014年财税收入约14万亿,GDP约64万亿,占比约22%(国际公认线30%,但要看到我国政府总收入还有基金非税收入等)。2014年财政部统计,地方债务总额约16万亿,中央债务约10亿元,共计26亿元,占比GDP约40%,(国际公认线60%,还要看到我国债务特点:第三方融资平台,不透明,风险大)。全国GDP从1994年4.7万亿元到2013年57万亿元,19年增加12倍,同时税收从近5000亿到12万亿,增加25倍。GDP增速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7.7%、7.4%、7%。从这些数据,可以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社会发展核心逻辑是成长。
2、学习大家思考风范,促进视野开阔。浙大经济学院朱教授的讲解,尤其有几点促进思考:一是目前预算收入中的基金收入,主要是分税制以来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等,今后必将瘦身,因为其本质就是政府税收,政府统计税收数据仅仅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实数据偏低,掩盖了高税负的实质。二是PPT中增加括号注释,分别为【ZBM思考】【ZBM建议】【ZBM担忧】【ZBM人生感悟】,提出公开不等于透明,不文明引发思考制度缺陷,建立支出标准,事权财权的概念辨析,PPP模式民营资本观望在于“政府信用风险”等。经济是讲资源的,生活也是如此。
3、法律法规的修改,体现社会进步与要求。财政含义经多种提法,如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是把财政作为手段与工具看待。现在提出现代财政这个概念,定位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财政职能的突破,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学思维和工具化思维,可以引申出更多更深的跟进思考。新预算法实施,促进行政观念改变。新预算法实施前,政府把预算法作为管理社会工具来使用,强调宏观调控职能,新预算法则定义为管理政府的工具,强调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直接限制政府天生具有的投资冲动,更好服务社会。
4、绩效评价做起来是事后,折射出问题在事前。作为财政管理新内容,绩效评价做起来费时费力,但意义重大,目前浙江省广东省开展最早,给予的启发是:穷人不需要绩效评价,吃饱就谢天谢地了;花钱的地方更多了才有了绩效评价;前期决策至关重要,拍脑袋乱决定绩效不用评价也不会太好;另外要认识到绩效评价不是财政部门自家事,各个预算决策、执行、监督部门都要负责;另外注意规避风险,“各人自扫门前雪”,本质就是各自负责,不缺位不越位。
二是注重比较,融会贯通
1、财政工作者不能局限于专业,要和各学科相联系。财经学科是财政工作基础,还要紧密结合其他各专业知识,比如管理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管理学中有四种花钱方式,“花自己钱办自己事、花自己钱办别人事、花别人钱办自己事、花别人钱办别人事”,情形不同结果天壤区别,花别人钱办自己事情自然大手大脚,承认这点就是承认人性真实,才能实事求是处理问题。由此可以看出为何民营经济蒸蒸日上,而英国撒切尔夫人为何直言“国有企业就是不下蛋的鸡”。“公共财政”其实就是“拿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换言之,中国人大实话“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何其类似,值得深思。
2、解读企业与政府的“财务报表”。企业为了健康发展,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建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如果上市融资发展,还要发布公开透明的审计报告,公示投资者,取信投资人。相应地,政府也要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取之于民布之于民取信于民。看看美国政府经常出现的政府关门事件,已经见怪不怪,说明政府财务报表重要性。目前我国国家资产主要包括国企、土地、货币发行等,负债主要有政府债务、退休养老金等。
3、“三严三实”与哲学、国学的解读。在教授看来,“三严三实”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从哲学角度解读就是量变质变规律,三严是量变,三实是质变。从认识论角度解读,就是认识-实践的过程,三严是认识,三实是实践。从物质意识角度看,三严是理论,是唯心,三实是实践,是物质,这里的物质与意识关系不是机械唯物决定论,而要辩证看待二者关系。从国学方面解读,就是“内圣外王”,三严是修养,属于“内圣”范畴,三实是外在活动,属于“外王”范畴,个人做好三严,相当于内在心灵高品质,圣人般,“格物诚心正意修身”,外在就可以具备王者风范,“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许是教科书的宣传,一般认为唯心论是大逆不道的,其实,按照哲学范畴来说,唯心论和唯物论一样,都是“观念论”而已,属于人文社科范畴,否则“理论指导实践”岂不成了唯心论的例证了。
三是启迪思路,促进智慧
1、解析经济学中人性假设。中国人有个贬义成语“自私自利”,谈论的其实是如何看待人性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人性,首先是动物本能性,吃喝拉撒睡,努力存活下去,然后才是社会文明性,实现个人价值,马斯洛需要理论对此剖析的淋漓尽致。经济学中对人性有基本假设,认为人在经济活动中是理性的,是自利的。此学假设完全遵从了人性,人首先为自己谋利,但同时不去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就叫自利;如果自利的同时,损害了社会与他人利益,则就是自私。经济学中,自利的人不等同于自私的人,这点需要辨析清楚,也可见质疑的可贵。对此,看看中国上世纪农村大包干制度可以得以作证,同样的人,在公社时期出工不出力,一旦包干到户干劲十足;随之,同样的土地,之前产粮可怜,之后则产量大增。可见,经济学“是一把柳叶刀”,对人性的假设,多么真实,真实才有力量,同时这也是常识,常识就是人的良知系统,遵从就好。
2、现象与本质的再认识。哲学中的理论很多,比如通过现象看本质之说,简洁正确,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不深入思考与体会,就成了无用的正确的废话,教授们对此作了极好的解析。在杭州的几天,体会很深的一点是,步行穿越人行横道斑马线时,行驶车辆会主动让行,屡试不爽,课堂中教授主动提出这点,并质问是杭州开车市民素质高呢,还是交警管理严格呢,当然是后者,现象的背后折射制度的本质。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假设人性是自利且自私的,都要节约时间赶路先行,那么在路权问题上交通法规约定,处于强势位置的车辆必须礼让弱势位置的行人,这样的人性假设制定出来交通法规,执行制度的结果呈现车让行人的文明现象。再比如,医生拿红包的背后,是薪酬制度的问题,因为医生的成本非常高的,学习艰苦,工作环境复杂,纠错成本高,心境不会太好,对照的是美国医生年薪约13万美元以上,一般公务员也就6万左右。国内报考公务员热的背后,是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差。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百姓消费提升不起,反映的是生活安全感的缺失,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的不足。诚信缺失背后是信仰的缺乏。其实,所谓本质就是核心逻辑,一旦找准抓住了核心逻辑,就会化繁为简,避免“乱花渐欲迷人眼”,才会迎刃而解表面非常复杂的各种问题。
3、理解情绪的客观性。对于很多重要的概念术语,久而久之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结果导致无法深入思考。比如,情绪这个概念,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内心感受,这里的关键词是“自身需要”与“内心感受”。情绪的产生,源自外界人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符合需要就感受到快乐愉快,不符合需要就会感受到负面体会,情绪自身没有正面负面区别和对错之分,看透了本质也就释然了。因此要正确认识情绪,既然“需要”无法时时满足,产生“情绪”自然而然的事情,由此不去控制、压抑、排斥、痛恨情绪,而是接纳、管理、引导、疏导情绪,才是智慧。情绪是带有力量的,改变术语定义会发现有趣的理解,比如愤怒是给人力量去改变不能接受的情况,痛苦是引导我们寻找摆脱的方向等等。情绪的产生来源于:限制性信念,自身力量不足,家庭系统牵连,失去平衡(把社会标准当做自己标准,忘记了我是谁)。情绪处理误区在于一味讲道理,须知理性不能处理感性。处理情绪较好的方式有行为疗法与认知疗法。NLP中“先跟后带”用来处理他人情绪,核心逻辑就是先接纳跟随别人情绪再尝试表达自己意见,跟的是对方情绪,带的是讲道理,步骤是“接纳-分享-肯定”情绪以及“策划引导”道理,很多时候,仅仅“跟情绪”不需“带道理”,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毕竟人们最不缺的就是懂得一大堆大道理。教授举出两个例子特别有味道,孩子对家人说,班里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特别厉害啊,答复是“我们家里有你很厉害啊”,一孩子对老师说“我讨厌你”,老师回复“你讨厌我,也不影响我喜欢你”!
以上是一点点培训学习心得,以及思考回顾,当然学习启发还有很多,需要慢慢体会。毕竟,从人性角度看,遇到问题后,学习效率才最快;有了内在目标,才会迸发持久动力。祝福小伙子,你的心得在不断增多,你的明天会更好。
2015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