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格林斯潘曾说过:“他们(人类)喜欢进步,但是却害怕变化。”此话可谓切中肯綮。的确,人们渴盼在自己的蓝图中铿锵前行,不顾他人的奚落嘲笑;但又祈望能获得前人总结的“良药妙方”,倾听他人的善意呼声。然而,呼声中不乏褒扬与训诫,自我主张中又存在坚守与理想。那么,何不在创作生活这部“作品”时,接纳“读者”的呼声来完善自我,同时秉持自己的行为原则以立足于潮流?
正如古往今来,人们对乌托邦的追求此消彼长,而所有反乌托邦的作品无不在心灵和理性的层面让虚骄的人类回到地面,着眼于一点一滴的改造。于我而言,一味沉浸于创造自己的生活这部“杰作”,而不顾他人,不顾现实的桎梏,又何异于创建封闭自我的乌托邦?但是“读者”的存在恰恰给盲目、困顿的“作家”有力的一击,让其重回生活现实的“地面”。
因此,虽然作品是一个作家内心宇宙的映射,但是没有现实根基,抑或不纳诫的作品注定是空洞而无力的。
诚然,外界的意见与说辞能不断鞭策一个人走向自我完善与心智成熟。但是,过度受外界呼声所扰,而随波逐流,任由惯性驱使,为人言所左右,迷失自我,失掉准则与规范是万不可取的。因此,在倾听他人告诫的基础上,作家应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以及对自我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