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听、看、说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工作时间外学习的,以及自己的学习方法。
前两天我陆续收到了两份年度学习报告,一份是公司内推送的学习总结,一份是得到app的年度学习报告。我抱着吃瓜的心态点开了这两个链接。
先说下背景,我司有数千位讲师,每年都有大量专业课或通用课的产出,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在此不便分享公司内的网页,我大体说下情况:
林壮壮,今年参加过26次面授课、96次网络课,学习时长共计301小时。
看着这个数字我沉默了,然后我又翻开了得到app的年度报告。
图源自“得到年度盘点”
我把这事跟朋友说了下,他们第一反应是,你哪来的时间?
我仔细回顾了下,虽然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不瞒你说,相比于去年,我今年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算比较少了,因为开了不少支线副本。
是因为喜欢吗?不是,真的只是因为习惯了。
有什么秘笈么?谈不上秘笈,因为说起来超简单——
提起学习这个词,很多人总感到有一股透不上气的压力,请不要觉得自己是在“学习”,把每一件你可以落到实处的事渗透到日常生活起居的习惯里,就可以了。
我在看一位日本主妇的家务书时,她提到减轻家务负担的两个重点:固定动作和固定位置。
固定动作是指,每天都要做的家务流程,最好能确定下来机械地完成;固定位置是指,哪里的东西用完放回哪里去。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除了每天上班、睡觉的固定时间之外,其他时间如何利用都因人而异。没有哪种生活方式会显得更高尚,只要自己觉得舒服、熨贴就够了。
所以与其说我在分享,不如说,我想跳出每天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楚门世界,作为旁观者来审视下,这个人一年来究竟在工作之余干了些什么。
事情肯定是很多的,不过,因为咱是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公众号,所以接下来我说的这部分主要是工作之余的学习。
下面从寻常的一天说起:
一、听
五感,包括形、声、闻、味、触。在工作学习中,视觉大概是最频繁使用的感官了。上班对着电脑屏幕、通勤盯着手机、下班看着电视,日积月累对眼睛的负荷是很重的。
于是,不少厂商开始捕获声音带来的商机。从早期的听歌软件、电台有声书到近几年盛行的广播剧fm、声音社交、声音交互等,从声音内容到声音生态,开启了一波又一波声音创业的想象空间。
充分利用听觉,也是我从三年前开始养成的习惯。
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解锁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36氪随声听”。这里面编排的资源不少,每天定时更新,你可以自由选择收听哪个类目。小程序每天大概会推荐收听10条简讯,共计半小时左右,你可以随时暂停播放。我每次都听不够,甚至会再温习一遍昨天的内容。
我很喜欢听“八点一刻”聊今天的互联网新鲜事,听富赜老师揭秘最新黑科技,听人美声甜的小姐姐邀请牛人探讨新商业情报,听艾问人物讲述投融资管和传奇人物……在听这些节目的同时,我完成了洗漱擦脸、做饭吃饭的过程,这几乎成了我早晨必备的一餐。
吃完饭骑车上班,我会提前连接好蓝牙耳机,打开得到app,然后根据心情看今天要翻哪位老师的牌……
真的,我算是明白了,不要总带着目的去听课,否则压力感一上来,你很难有动力保持这个习惯。
说个题外话,如果你想系统性地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可以试着在里面搜索有没有对上眼的课程。我用了3年得到,据我了解现在这里面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了,你可以参考下图: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武志红的心理学、薛兆丰的经济学、吴军的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梁宁的产品思维和增长思维、薄世宁的医学通识,都是我的心头好。其中的好几门课,我每年都会续费支持,如果你想上岸但又不清楚有什么好的船只,我强力推荐以上这些课程。
我上班骑车到公司平均要花25分钟,这段时间也是我最享受的时候了。小车骑着,暖洋洋的阳光晒着,然后听着得到上各路老师的倾情分享,还挺爽(请勿模仿,注意交通安全)。
到公司停好车,切换到工作模式。一个上午过去后,我司中午会有1小时熄灯的午休时间,熄灯前我一般会听2-3节课ted演讲。近几年陆续有人批判ted演讲的鸡汤味太重,还带着一股国人无法适应的奶油味。对于该说辞我不予置评,批判性去看的话,我觉得不少演讲还是很有前瞻性的,鄙人主要是想练习英语听力,仅此而已。
同样,等到晚上下班骑车回家的时候,除了天上的月亮如影随形之外,仍旧是和得到上的老朋友相聚的时刻。路上的行人稀稀拉拉,我大概听3节课的时间就能到家。
二、看
前文主要在讲我是如何利用起居、通勤、午休的时间听了一些我想听的内容。那么这一天还没结束,我们接着往下。
终于下班到家!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看书?No No,太吓人了吧,没这么拼。
洗漱完躺平床上后,我的习惯是,先翻出今天在路上听到的所有课程,把里面需要我文稿阅读的部分重点看一遍,圈出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等第二天上班时再拿去打印。
然后就是睡前读物了。这里我又想安利一个期刊——《哈佛商业评论》。在此要感谢我的领导,为我们小组持续订阅了4年的杂志,每个月一份正刊准时收入囊中。从2016年迄今为止,每一期《哈佛商业评论》我都没落下。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先在哈评的官网上浏览几篇文试试,中英文版本都有。哈评也有电子版的期刊,可以在亚马逊上购买,或是直接下载“哈佛商业评论”app,在线付费阅读。正刊通常只要18块就能下载当月完整的杂志,还支持语音收听;增刊一般是定期总结和复盘的内容居多,聚焦于行业观察,干货满满(还是免费的)。
怎么觉得我好像在打广告……重申下,我就一小透明,单纯向各位推荐我认为比较不错的学习资源。
除了看杂志之外,业余时间究竟要选择看什么书呢?
我不是一个很有意志力的家伙,如果让我在书城里窝一天,我大概率会捧着漫画书看得如痴如醉,间或发出几声中二的鸡叫。
看到这,你是不是以为我要推荐书单?不不,关于书单推荐早有大v成群结队地在做年终盘点,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够你眼花缭乱到手舞足蹈。
在此我只想提供一个让你自己选择读什么书的窍门。
有几个方式可供参考:
我在公司内上课时,学院老师分享的材料里引用的书籍;
我关注的公众号文章里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
看过的不错的书,同一作者的其他系列书我基本上都会一并拿下;
我在得到app上追了三年万维钢老师的课,他分享了不少书。我会从万sir的解读里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再买回来仔细研读,收获会更大。比如今年的精英日课结束后,我第一时间买了《被讨厌的勇气》、《九个工作谎言》、《模型思考者》、《行为》和《第二座山》,果然没看走眼,大饱眼福。
也许你会说,书买了我也看了,可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阅读,如何判断自己吸收了多少。在此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你无需一字一句研读,这本工具书可以教会你如何开展实用型和虚构型读物的四种层次的阅读。
三、说
2019年见底了,曾经以为很遥远的2020年,也只剩最后十天了。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今年的话,首当其冲出现在我脑袋里的就是“变”。
对我来说,今年最意外的事情就是在某天心血来潮开了个公众号,写了一些文字,认识了一些读者朋友。
这几天由于工作需要,我也在翻阅之前写过的内容。不瞒你说,我有点记不太清,9个月前的那个我是怎么输出这些心得的,有点陌生。
阿德勒心理学有个很经典的论点: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你对过去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活。
这么说来,我要感谢林壮壮,她的存在让我对过去的工作经历做了一次次完整的复盘和推敲,促使我发展长项的同时,积极搜罗各路资源去丰富视野,让自己变得精干,而不是肥胖。
上面我讲了很多如何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的小事,这些事如果不是今天要写这篇文,我也没察觉到,原来都成了我的日常,自然到我觉得本应该就是如此。
学习究竟有什么用,当下的我没有发言权。按万维钢老师的话来说:
学习是为了让我们在冲动的时候多一分自由意志,两难的时候多一个视角,思考的时候多一种模型,决断的时候多一个选项。——万维钢·精英日课3
简直不能更对。
薛毅然老师提过一个“宽胶带”的概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卷宽胶带,面积大、粘性强,不断从各种可靠的渠道里获取有效的信息,并把信息跟自己原来的认知体系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20年,我对自己的期许依旧非常土气:不长胖头不秃,少玩手机多读书。
无论你现在身处哪里,不要给自己设限,请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去持续修行,赋予你寻常的生活不一样的意义。
小尾巴
最近我正在参加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年度作家评选,票数已经快扛不住了……看到这,你猜到了对不对?我正厚着脸皮请你投出宝贵的10票^-^
是的,截止到12月26日18点前,每人每天都可以投10票~
投票方式很简单,扫描下图的二维码,进入我的个人主页,连续发射5次爱心投出5票,然后点击“再投5票”,分享页面后即可再投5票!
新年将至,谢谢你的喜欢,希望自己始终铭记初心,一起加油咯。
点击链接即可为我投票哟:http://996.pm/Y9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