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需求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工作;对初入行的产品经理来说,收集需求甚至是核心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把收集需求这项工作做好呢?
实际工作中,如果放任需求方提需求,则提上来的需求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张图,有时是一段录音,信息缺失常常特别严重。
若将这些信息作为需求收集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信息严重不足的需求,产品经理无法进行需求分析,从而对需求做出判断。产品经理还得一个一个重新跟需求方沟通,不如不做。
因此,想做好需求收集工作,就需对提交的信息有一定的要求,来确保核心信息的完整性。有了这个要求,即使由于一些原因,需求提交者无法按要求提交(比如老板安排,就可能无法要求对方填个表),产品经理自己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清楚相应的信息。
那么,一个提交上来的需求,需要包含哪些核心信息呢?
个人认为,一个需求至少要有这些核心信息。
每个信息项都有其相应的作用,下面是简单的解释。
需求提交者:知道是谁提交的,在需求不清楚的时候,能找到对应的人进行深入沟通。
提交日期:便于产品经理进行统计。同时,与期望完成日期对照,也便于产品经理了解需求的紧急性。
期望完成日期:可以帮助产品经理了解提交者的心理预期。
所在部门:需求提交者所在部门不同,对需求描述的倾向性会有所不同。了解提交者的部门,对后续需求判断会很有帮助。
优先级:优先级可以帮助产品了解此需求在提交者心中的重要程度。简单地分为高中低就好。更细致的划分,多数人区分不出来。
用户:每个需求一定有其用户。可以是某类用户,也可以是某个具体用户。若是某个具体用户或代表性用户,最好能够获取到对方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有需要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场景:在场景中,需要告知用户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儿。可以说,这是需求的核心。描述的越细致越好。
问题:在上述场景下,用户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想做某事发现做不了,还是能做发现操作不便,还是做了但是没成功?描述的越详细越好。
当前解决方案:遇到问题/困难后,用户是怎么解决的?有可能,需求的解决方案就蕴藏在用户的解决思路或方案中。
希望解决方案:虽然,多数时候,用户给不出很好的解决方案,但了解对方的想法,能给产品经理提供不同的思路。
覆盖范围:有这个需求的人有多少?需求覆盖的用户范围不同,优先级会有不同。影响10个人和影响10万人,优先级绝对不是一个档次。
发生频次:这个需求发生的频次是多少?低频需求和高频需求,解决方案上会有很大的不同。高频需求要尽可能地提升效率和体验,低频需求可能就可以适当放宽。
当前方案耗时:如果当前解决方案可行,完成一次任务要花多少时间?对于提升效率的需求来说,当前方案的完成时间至关重要,是后续判断新方案是否有效的重要参照。
备注:若有需要补充信息,则可填写到备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