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踩坑有时候在所难免,但是也需要经常多听多看,从前人踩过的坑中总结经验,尽可能避免。
作为入行不满一年的产品新人,见过不少坑,也踩过不少坑,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需要把控各个环节,而一次的踩坑,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那么,在每个环节中我们到底需要注意什么?
分析阶段
1. 不理解需求本质,简单的搬运需求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需求分析,然而对于无数的新人来说,看透需求本质、有舍有得,往往是非常难做到的,就像经典的福特汽车案例,绝大多数人都跑去找那匹最快的马而不是找一个更快的交通工具。
虽然,目前市面上所有关于产品经理的书籍基本上都会有一套需求分析的方法论,但这项能力的提升还是需要依靠时间积累。
2. 缺少用户调研,想当然认为用户会走你设定的步骤
“老年用户不会用手机、按钮放在这么显眼的位置点击量肯定很高”……
很多时候新人产品经理容易对某些事物产生固化思维,并且不断尝试自己说服自己,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充分用户调研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用户的行为习惯、使用场景和自己理想的有差别。
比如我曾经做的一款k12教育产品,在APP内给家长推的活动效果不明显,调研后发现家长和学生的使用场景非常独立,APP多是学生使用,而家长更多是通过微信服务号了解孩子学习信息。
如果没有有效的用户调研,你甚至会连功能或活动效果不好的原因都找不到。
3. 没有全局观,没有长期规划
对一个功能可能给全局造成的影响考虑不全,上线后在各种角落出现诡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用户权益及权限的功能,很小的漏洞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另外,没有长期规划,只考虑把现在的功能做完,至于二期、三期,到一个功能基本完善的形态,抱歉没有仔细想过,如果产品经理缺少大局观和长远的规划,那么做出来的东西多半是带着各种坑的残缺品。
4. 闷头想需求,被动沟通多
我曾经见到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接到需求以后,立马进入到自己的世界,闷头憋了好几天,好不容易产出个像样的文档,发现业务方、技术方都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只能接着改,导致影响上线时间。
产品经理核心技能之一就是沟通能力,不主动沟通绝对是日常工作大忌之一,有什么想法,都一起讨论讨论,相信我,绝大多数人不仅不会觉得烦,还会非常欣赏你的这种态度。
研发阶段
1. 文档不规范,开发同学欲哭无泪
说到需求文档,可以算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每本书、每家公司、每个产品经理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对于新人来说,没有标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其本质无非是有逻辑地描述需求,让开发同学能快速理解,该有的流程图、原型、标注一个都不能少,千万不要为了炫技弄得花里胡哨,浪费自己的时间不说,弄不好反倒容易造成误解。
2. 技术小白,被开发牵着鼻子走
产品经理需不需要懂技术这个话题一直有争议,笔者的观点是不需要像程序员一样掌握技术,但是基本的技术常识还是需要了解的,如果你连native、H5都分不清楚,或者在开发面前提出让主题根据手机壳变色的需求……不好意思你应该已经被喷死了吧。
建议在业余时间看一些技术相关的课程和资讯,了解现有的技术大概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然当评审的时候一句“实现不了”,你将毫无还手之力。
3. 需求细节记不住,频繁变更
变更需求可能是最让开发和UI同学头疼的事情了。
“改了一个上午的代码,马上提测了你跟我说要改”,这种情况相信多数新人都遇到过,一次两次还好,如果经常这样,自己都没想清楚该怎么做,在别人看来是非常不专业的,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需求了如指掌,并且能逻辑自洽,尽量减少漏洞,或者在评审的时候就快速解决。
上线后阶段
1. 上线就交差,不跟进数据
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产品经理,每天的日程中必定有一项,就是分析数据。不管是基础的用户数据还是刚上线某个功能,都需要仔细了解,并根据数据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目前大公司基本上都有自己完善的BI后台,中小型公司也可以使用比较成熟的第三方分析软件。
如果你只是把需求单纯“做完”,那么就远远无法构成产品工作流程的闭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迭代,产品的失败在所难免。
职业态度
1. 自以为是,不够虚心
如果一个产品新人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对每件事都有独特的观点,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固执己见,顽固不化,对合理的建议置之不理,那将是非常糟糕的。
产品经理的职位可能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我能掌控一切,甚至命令别人,这是完全错误的。
在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没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分析流程的时候,还是需要多向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
2. 不主动学习
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环境中,也许你今天的想法在明天就会被淘汰,不主动学习的产品经理必然不是合格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