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电影剧情有反转,求知需求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属于特殊位置,也能产生很有意思的反转,并且对我们做产品定义有很大帮助。
本文只针对现存理论做应用探讨,不讨论马斯洛需求层次和其思维体系的正确与否。
简单解释如下:
求知需求的现实意义
人类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但是并不一定符合某个时期内人类发展规律,马斯洛也曾指出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既然人类需求某时期,一种需求主导,并且受意识支配,那么我们要预测行为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就要知道意识是哪里来的。
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很喜欢看动画片,身边有小孩的朋友也会发现孩子可以看动画片整整看一天,家长美其名曰可以“学知识”,可是小时候的你心里想的真是学知识吗?而今的你,即使还看动画片,也没那么痴迷了,这是为什么?
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动画片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现在在想想,经过学习理论知识,多年不断获取社会经验,你理解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靠简单脑力劳动,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每个人都友善亲切吗?你有能力实现天马行空的想象吗?想必大家不言自明。
那么我简单描述下这个变化:
所以是求知过程在不断改变我们的意识,不断刷新对事物的理解,从而做出不同的事情和选择。这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求知需求。
求知需求反转案例
(1)本·拉登现在来看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其出身富庶家族,本·拉登家族是与沙特皇室核心有亲密联系,从小受到高等教育,之后从家族企业中获取支持,自己实现数十亿的个人财产,喜欢骑马、爬山、空手道等爱好广泛。
美国情报显示本拉登身高在195cm左右,按照现在的词属于高富帅,按照正常的路线走,也应该是文娱、经济、政治等领域有所建树。作为一个穆斯林理想主义者,在学习和经历了高层次的认知之后,体会到“存亡之秋”,在不被社会理解情况下,舍家弃业,颠沛流离,为了抵抗入侵、保护主权,可以穷困潦倒、可以生死不顾,建立“基地组织”发起所谓“圣战”,最终被定义为“基地组织”。
这个案例里面通过“求知”为了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等都被抑制。
(2)在国家遭受屠戮,民族灭亡之危,民族烈士中不乏舍生取义:肩抗炸药,豪情万丈董存瑞(19岁);烈火烧身,微丝不动邱少云(26岁);也有凌辱不畏,女烈刘胡兰(15岁)。更有千万万万忍受物理极限,突破生命奇迹爬雪山,过草地。这也是通过“求知”为了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等都被抑制。
(3)更多身边的例子:“悬梁刺股”只为多背几个单词;一日两餐10KM只为减肥增肌等等,在此生理需求也被抑制。
求知需求改变了什么
总体来说,便是通过获取知识/刷新认知,改变了某些信以为真、牢不可变的依赖关系,重新建立起来新的依赖关系。
通过求知需求做产品定义
那么求知需求,是否对我们产品设计有影响?
当然有影响,假设我们在某个时期要设计一款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市场中已经有竞品长期存在,我们如何切入,才能顺利获取市场认可。
此时产品定义或服务定义是我们头疼的问题:我们做同样形态的产品,只能通过性价比去吃力的争取市场,并且吃力不讨好;我们对产品重新定义,我们却很难准确而自信的找到“抓手”去做产品定义。
那么此时我们要从宏观上进行分析,在这种产品形态长期使用中,用户是否有认知层面的提升。一旦用户有认知提升,那么就必然有“需求重心”的迁移。此时我们的机会便是找到“需求重心”所在位置,做差异化定义,便能取得“尝鲜”用户,从而打开市场,通过产品实现了商业目的,也抓住了“风口”。
正所谓“顺势而为”,我们找准那些已经变化了的“势”,再去“为”。在此处我们做产品定义的“抓手”便是:求知需求引发用户“需求重心”迁移,抓住“需求重心”做差异化设计。
希望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