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产品经理怎么提高信息的敏感度?

想要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我的经验:多看多想多实践。

信息敏感

产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每年流行的说法都不一样。今年流行「洞察力」款。

怎么提升洞察力?有人说这是先天性的,有人说后天培养的。还有人说先天性决定你的天花板,你后天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但大多数人离天花板远着呢。

为什么说这个?看到pmcaff有人提问这个比较在意。我不是社会学研究者,所以我更关心的是,能不能通过训练来提升洞察力?几年前就开始了刻意的练习。回头来看,对自己有比较大的帮助。

信息处理

随着不断地训练,慢慢意识到敏感度在于主动的处理信息,与你的处理方法有关。

做个实验,环顾下四周10秒钟,看看周围都有什么东西?现在回忆一下,哪些东西是灰色的?你多半不会记得,因为你根本没有留意这块。

相反,如果你关注了这一块,结果就会不一样。

举个例子,你买了双新鞋,颜色和款式都是你喜欢的。走在路上,你可能会刻意地关注别人穿的鞋。如果在一天里,你看到5个人跟你穿着一模一样的鞋,你多半觉得自己老土了,不愿再穿那双鞋了。实际上,除之你之外,没有人去关注这件事。

对应到信息处理上,敏感度外在的表现有两方面:广度和深度。信息处理就是不断地获取和解构的过程。举例说明:

多看

多看,是为了拓展宽度,获取更多的信息。保持好奇心,多愿意去尝试。看的时候,注意方法。

选择着看。不是什么都看,看到别人做得好的就学,不加选择。到处找书单,收藏资源。看别人英语讲得地道,想要学。看别人PPT做得好,想要学。看别人代码写得好,想要学。看的信息来源要筛选,好的出处噪声小,节约时间和精力。

对比着看。同一信息不同出处,可能解读的内容都不一样。综合不同视角,可以帮助扫除盲区。比如说,同一个策划方案,市场运营关注传播性,产品策划关注用户体验性,研发关注实现及稳定性。好的内容总是会引起广泛的讨论,看东西有个小技巧:多留意评论,往往一个不经意的留言能够给你启发,引起你的思考。

实践。把产品相关内容按照统计,遵循的原则:

相关性。看的主题必须要与我现在做的东西相关,能够帮助到我,不是纯碎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我能有持续的动力做下去。像之前讲关注用户活跃时段分布,可以知道什么时候活跃,来选择合适的推送时间。

实践性。实践是为了学有所用。如果看的东西无法实践,只是积累方法论,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坏习惯。

下面是我在产品相关的信息来源。分类是为了清晰聚焦看的内容,变于后期归整。来源是为了控制信息质量,占比是为了合理分配时间资源。

注:产品数据块可参考文章 产品常见数据指标及来源有哪些?

除了上面提到的消息源,偶尔也会看一些流行的,标题党,鸡汤文,保持对市场的有效性。如果你想看清河流的方向,就到站到岸上,而不是成为水的一部分。如果你想知道河流的急缓,就要跳下去亲自感受,而不是站到岸边观察。做产品就是这么矛盾。

看的同时还需要记录,我主要用以下工具:

Pocket。用于短期保存需要看的内容,不会存放太长时间。

Evernote。用于永久保存类的信息。写的博客内容,后期会反复查看,Pocket里经过整理和消化的信息,都会转存到这里来。

另外,每天会对看过的内容做一个粗略统计,了解实际输入的情况,监控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和预期,调整输入,形成反馈,整个通路如下。

多想

多想。想是为了解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到有用的信息。

思考的原则上力求独立自主和不唯上。

独立自主。只有独立意识的思考才能驱动你不断向下钻取,得到有价值的内容。做产品想清楚每一个点,不能是其它的产品都有这个功能,你也去做。想不透要做的原因,最好不要做。

不唯上。随众的产品经理好当,开拓引导的难做。套着方法论,按图索骥是临摹帖子,拿掉字帖,上不了赛场。需求不论来自于老板还是市场,都要搞明白其中的核心要点。

思考的方式抓住两点:本质和结构化思维。

本质就是事务的核心点,离开了这个点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每一件事情都要问自己其中的核心是什么?关键要点有哪些?比如,直播为什么这么火,核心逻辑是打破了网上交友看不到真人疑问,刺激荷尔蒙的释放。满足了哪些需求呢:大部分男粉丝通过极小成本与主播进行互动,女主播通过展示得到点赞,满足了秀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能够借此变现。

结构化思维。结构化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事物或问题简单化,帮助我们高效,系统化地思考问题。结构就是我们思维问题的框架,搭建框架有两种常见方式:自上而下找结构和自下而上提炼结构。

自上而下去是套结构,把你的想法和方案往结构里套。比如说,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应用到运营工作中,把工作按AARRR模式来分类。

获取用户。考虑从哪些渠道做拉新,评估不同渠道(微信,微博,论坛),不同运营策略的效果。

提高活跃度。获取的新用户后,怎样让用户活跃起来?老用户怎么唤醒他们?推送感兴趣内容?

提高留存率。用户过来后,怎么让他们留存下来,怎么从产品角度为他们提供价值?

获取收入。在产品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之后,还可以满足他们什么需求?他们愿不愿意为此买单?有多少人愿意买单?

自传播。除了为用户提供价值,能不能驱动用户帮你传播产品,利用裂变帮你获取用户,实现社交传播。

除了上面,常见的结构很多,平时注意积累有很多:

(1)交互设计五要素: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

(2)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3)需求分析PSP方法:角色-场景-路径;

(4)用户生命周期管理:AARRR。获取用户-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获取收入-自传播。

(5)商业模式画布图:

自下而上需要归纳来提炼结构。当你面对一个陌生领域,找不到可以套的结构时,可以用归纳法来处理。整个方法只需两步:

列举。使用发散思维来列出你想到每一个点。

分组。使用聚合思维将前面想到点抽象归类。

不断重复前面两个步骤,优化你的结果,直到穷尽为止。

产品工作内容杂,想要输出成果,要时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事情。我对产品的理解是,满足用户需求,为公司创造商业价值。这是核心。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围绕这个核心点来做:新功能能否解决用户问题,为公司带来价值?产品日常工作可以我分为四大类:

需求分析。了解你的用户,分析他们的需求;

产品设计。根据用户需求和业务模式,设计产品

项目管理。管控项目进度,处理风险,保证产品按期交付上线;

商业模式。理解商业如何运转的,怎么能赚钱。

这样,围绕一个核心,按四个要点来处理工作,就能让日常工作变得清晰。

多实践

实践。看的再多,想得再多,不落到实处,产生不了大的价值。着迷于寻找完美方法论,会被方法论困住。相信走野路子求创新,容易乱了节奏。

不管是方法论,还是野路子,不如试一试。有现成的轮子,可以借鉴。没有轮子,想办法找个圆圈,滚起来再说。产品本身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产品应知行合一。

实践是最容易做的部分,使用代入法即可。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代入到市场去看产品,你会怎么做?比如说,你负责一款资讯产品,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是老板或者投资人的话,你会不会做这个产品或投这个产品?你是否看好这个产品?做这个产品最好的切入角度是怎么样的?花5分钟想一想,从这个角度出发,跟你现在做产品有什么不同?拿着别人的钱做事,跟花自己的钱做事心态不一样。用户数据跑上来了,老板说要准备投放广告了。你是否看好,看好的话,会不会自己掏出真金白银去做个代理。就像基金经理一样,发行基金,自己先认购几百万。

实战。生活中可以实践的场景太多了。

附近一家饭店一年里换了好几次。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在那里开店。要是你开店的话,你怎么选址,会考虑哪些因素?这个位置适合做哪一类生意?开业的时候去里面吃一顿饭,看看里面人流量怎么样,平时从旁边经过时,留意下生意怎么样?预测一下3个月或者6个月后生意怎么样?不看好的话,猜一猜多长时间会倒闭?我就亲身实践过,很有意思。

数据增长。去年看了吴军的《智能时代》一书,对数据化驱动产生了兴趣。工作中没有大数据可实践,但是数据化思维是可以应用到产品当中。每周都会一篇产品文章,大部分发在公众号上,适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也会投过去。第二周会统计文章的阅读效果,做标签分类,来从不同维度了分析文章:一方面了解用户阅读偏好,另一方面优化写作方式。有时间再展开解释如何量化分析文章的。

小练习:

抛几个小问题,可以动脑训练一下,这些问题是我曾经思考的,你也可以点击链接,看看我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资讯产品日活跃用户天花板是多少?

深圳通推出的180元坐3次的纪念卡,是针对谁的?

嗒嗒巴士,嘟嘟巴士怎么都买新能源汽车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敏感度  敏感度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经理  经理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产品

 电子商务如何做数据分析

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平均时间,拿去年的6月跟今年的6月比较,从20分钟减少到了17分钟。另一方面,客户停留在网站上的时间减少的同时,多数电商的转化率只有0.5%左右...(展开)

产品

 如何做好一次产品众筹

这两天帮朋友张罗产品众筹的事情,过程中发现很多预料之外的问题,下面分别从文案、回报、推广、运营四个方面做个小结,给大家分享。文案这年头文案才是第一生产力。追梦网...(展开)

产品

 【需求和渴求】像卖药一样去创新

小编导读:每一个让人爽的产品背后,都有一个让人不爽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渴求。对于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满足这个渴求,比挖掘需求更靠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