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听说读写吗?”,我应该会给他一个白眼,活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会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但是,如果现在再问我同一个问题,我的回答应该是“还不怎么会”。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因为产品人员需要的是升级版的“听说读写”—“用心的听、有力的说、高效的读、准确的写”。作为一个入职未满三个月的产品新人,想要把我对“听说读写”2.0的感悟分享给同为新人的小伙伴。
用心的听
大家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以下情况。
对方说的不是自己想听的,自己想听的对方不讲,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双方没有统一沟通重点引起的。对于产品新人来讲,这里的重点更多的是指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或业务盲点,且交流的对象更多的是公司内部人员。
大多数情况下,新人进入一个项目的时候,产品已经在迭代了。这个时候,很多业务逻辑需要理解,但若只是通过PRD或其他记录文档去了解,很难在特别短的时间内了解整个产品的业务流程。然而,如果你愿意去拜托同组的前辈给你梳理一下,并针对自己的业务盲点发问,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也能对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如果只是去听而不及时发问,双方理解的沟通重点可能会有偏差,沟通的效率也会降低。所以,对新人来讲,不仅要做到用心听,还要及时问。
有力的说
产品人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靠“嘴”吃饭的,跟运营说,跟开发说,跟测试说,跟交互说,跟需求方说。那么对于新人来说,怎么去处理沟通的问题呢?首先,要“往桌前坐”,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很多时候,新人常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太low?会不会引起别人的嘲笑?或者发表的一些看法会不会引起别人的不满?等原因而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
脸书第一夫人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也描述了这种担忧,书中提到每个人面临不确定性的事物都会有恐惧,而区别在于能否克服恐惧去表达自己。新人如果想要进步,想要提升自己就必须克服这种恐惧,并要告诫自己这些是必经之路,早犯错,早解决,早成长。
正如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所说:“犯错,是积极主动者的特权。”其次,表达有力。没有重点,杂乱无章的表达往往是没有说服力的,并且会让对方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
作为新人,怎么训练自己才能表达有力呢?
第一,别急着开口,先明确自己的对象是谁,需要传达给对方的重点是什么。
第二,开口时先说结论,让对方能够立即抓住重点;再分1、2、3点给出论据。为什么是“1、2、3”而不是“1、2”或“1、2、3、4”呢,因为研究表明3个论据是最容易说服别人且方便记忆的,这是套路啊。当然,这个1、2、3是要有先后顺序且相对独立的,一个论据说三遍可不行。
高效的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递的成本大大降低,每天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轰炸我们的眼球。很多人特别是90后在这种大环境下习惯于被动的不加辨识的接受信息,主动阅读的能力逐渐退化。
那么新人怎么才能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高效的阅读呢?
对我来说,不同的阅读对象会有一些差异。当阅读对象是前辈的PRD时,可以尝试将需求复盘并将自己的方案与前辈的做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寻找自己提升的空间;当阅读对象是产品相关书籍时,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带入书籍中,与作者的思路做对比,思考为什么作者会这么做产品、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我的产品为什么没这么做等;当阅读对象是工具类书籍时,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部分章节阅读。
每个人的读书都不一样,怎么将自己的读书效率最大化是最重要的。推荐给小伙伴《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描述了读书的四个层次,读来很受益。
4. 准确的写
入职两三个月之后,很多小伙伴开始跟进需求并产出相关文档。而在写文档时,却很难确保方案的完整性和文字的准确性。
方案的完整性
为保证方案的完整性推荐使用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分析法。以一个业务型需求的解决方案的产生为例:
上述例子中,使用了两次MECE分析法,第一次在需求分析中,保证了需求被正确分析、且选择出的方案最优;第二次在方案实现中,保证了业务流程被完全覆盖。
描述的准确性
“XX,你来看看你这PRD写的是什么意思?有问题吧?”每到听到这句话,小伙伴们的内心OS可能是“又没写清楚?是你理解能力有问题吧”。
讲真,很多新人在做方案写PRD的时候有些理所当然。比如金额字段,新人们可能就觉得这就是个金额字段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啊。而忽略了这个字段怎么取值,是否可以为正值/负值/零、最大/最小值是多少、有无小数,四舍五入怎么处理等校验条件。我们可以把这些描述不准确的地方使用思维导图总结一下,下次再遇到就尽量避免。以输入框为例:
在不同的阶段对“听说读写”的认知也会不一样,这仅是作为一名新人的浅薄之谈,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教。产品之路漫长,愿和各位小伙伴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