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到注册问题,反过来看待这个问题,注册模块相对核心核心业务会相对简单,能很好地考验应聘人的基本功。如果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应聘人能展现“连线”思维,表现自己熟悉业务的优势,相信会加分很多。
何为“连线”思维?
第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个功能。第二步,所做的这个功能 之前是什么业务,之后是什么业务(跳转到什么页面)。从整个产品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功能。例如像Twitter,Pinterest等,需要“关注”用户才 能很好地展现内容,所以注册后紧接着推荐关注的人或内容,有的会提示导入联系人等等。
从目的谈起
只有用户的身份被标识,形成用户体系,我们才能谈论后续的业务,比如用户群体的划分,也才能继而进行各种目的的运营活动和针对用户做产品迭 代。面对一个新的产品,用户通常是不想注册而快速地体验产品。而账号功能本身会带来便利性,例如视频,阅读软件可以有“浏览记录”,“收藏”,用户对产品 使用有粘性后,这类功能促使用户注册。电商产品不一定需要注册账号,只要有寄货地址和联系方式就可以了。通讯软件,社交软件本身需要一个基本的身份去社 交。所以登录模块就会在“用户体系建立”,“用户惰性”和“注册带来的受益”之间相互角力。
了解目的后,跳过注册模块产品设计中的问题,从两个角度谈谈注册
一,运营目的;
二,产品设计中的细节。
先谈运营目的
a、注册来源:用户是从哪个渠道来的,是外部投放的广告落地到了某个LandingPage,然后完成注册。
b、注册转换率:从来源进入注册流程开始到完成注册流程的注册成功用户数占所有到达注册页面的用户数比例。
c、蹦失页面:没有完成注册流程的用户跳出注册流程的页面或步骤。
不同阶段,运营关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
初期:为了低成本获得外部用户,注册来源的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而判断注册来源质量,就要考虑注册转化的成功率,并参考蹦失页面,来确认用户为什么会放弃注册转化,是否可以进行优化。
中期:需要新用户稳定进入,就需要密切关注注册转化率指标和蹦失页面指标,适时调整,考虑配套活动推送用户的注册行为。
后期:需要关注用户的留存及活跃时,就不需要刻意去 关注注册的相关指标,反而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留存度指标和活跃以及流失用户的模型建立及预警机制了。
在运营中,持续观察的是用户为什么放弃注册,也就是对注册流程和蹦失页面的关注是持续和深入的。
再谈产品设计中的细节
注册之后,用有趣,简洁的引导告知用户如何玩转产品。我们常说把用户当“小白”去对待,新手引导便是对“小白”用户最大的友善。当然,注册还遵从从哪儿来 回到哪儿去原则,我想给别人点赞,那么注册后,还是回到点赞的页面,并帮用户去点赞等等。注册模块是一个公用模块,清晰地告知程序员同学,不同情况注册完 后跳转到什么页面,能很好地展现产品经理思维的完整性,这样合作也会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