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经济时代,由于发展速度过慢,经济因素当中的各种变量相对于来说非常的少,所以旧有的经验理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都可以派上用场。但是自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到二战之后,世界逐渐走向融合,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无国界,你需要比肩的不再是本国同行业的人,而是需要在整个世界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过去的思维观念所形成的知识经验,已不能支撑你去做这个事情,同时记忆力也因搜索变的更为宽广,人的区别逐渐成为了,思维的区别,见识的区别,以及性格的区别。
思维能力、见识、个人性格成为互联网时代人才的一个标配,拥有这个基础你的世界才会更为精彩。
在《思考的技术》这本书里,大前研一给我们讲述了思维的本质,如何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方法很简单,以怀疑的心态来接触事实跟表象,同时追根到底,追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就是指导改进的方向,所有的假设都需要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会发现很多新的解决方案,最后也能直达本质。回到这本书,最值得推荐的就是第一章节,除此之外的其它内容,可能是为了考虑受众的问题,并没有很专业的阐述方法,而是个人观点的剖析,粗略看看就行。
一、思考绝非一时的想法
职场现状:要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而没有,应该如何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因为缺乏思考,就会把一时的想法,用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但因缺乏思考,导致方法是没有依据的,方法建立在一个没有经过论证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要逐渐转变思维,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思考才能解决运营道路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做不到理所当然
要解决已经产生的问题,必须要分析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弄清其中的原因,再对症下药,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考推导出来的过程。有了方案之后,接下来的执行力就非常重要。
三、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
如果假设这个行业处于衰退中,成长明显趋缓,应该压缩包含开发新商品在内的各种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处于衰退当中,就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结论,而大部分人会已经开始往压缩新产品投资的策略上面去想方案了。
在论证行业处于衰退当中,往往会有数据给你以其它的启示,如果处于衰退,那么用户的注意力在哪里?产品研发的资源是否可以向这边靠?
四、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
从证实假设到导出结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弄清楚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销售业绩没有起色,表象原因:营业人员士气低落,产品质量不佳,价格太高。
但这些并非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士气低落就去打鸡血,拼命工作之后,业绩依然低,那么士气会更差;如果降低价格提升质量,没有利润又会陷入新的循环。所以头痛医头,往往没有根治原因。
五、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错的
考虑公司此时此刻的发展,开源跟节流往往是最要的指标,40%的新增跟40%的流失持平之后,那么既可以做开源又需要去节流。问题是两种思路其实需要不同的能力,反映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新增需要曝光度,流失需要产品有黏性。
方案一,把增长做到50%;
方案二,把流失做到30%;
方案三,把新增做到45%,把流失做到35%。
方案三就是全方位努力的结果,但是试想而言,团队的目标就会有两个,不够专注的同时,也没有把握本质的原因。
六、找出真正原因的实地访谈法
通过访谈的方式,寻求产品此时此刻面临的最大的问题,40%的流失率下面,是所有渠道的流失率都是这么高,还是有低有高,高的是什么样的表现,低的是什么样的表现,同时要区分出个例。即是产品问题,还是流量质量的问题。
七、绝对必要的验证过程
结论不仅仅是数据的推导,还有实地的走访,访谈过程来验证。
八、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
通过数据分析及实地的访谈,最终得出来的结论肯定不会是,其一流量无增长,问题不是源自于产品,而是推广方法,其二,推广方式不对,是公司对运营人员的培训有问题。
以上并不能称之为结论,因为培训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假如内容还是关于微博什么时候发等陈词滥调,培训仍旧解决不了跟本的问题。方案是找谁培训,遴选的方式,培训方法,培训内容,构建内部机制等一系列的方法。如果有任何反对及质疑的声音,你都有足够多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方式。
九、通过试验了解价值弹性值
每个折扣下面实际上都会对应着一个产出,当这个产出发生明显的变化时,说明是一个效果最大化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