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产品依靠创始人的灵机一动或是个人兴趣做起来,但更多成功的产品是需求分析后有的放矢的产物。根据统计,产品开发中40%-60%,的问题都是在制定需求方向阶段埋下的“禑根”。
在测试及运营阶段发现需求方向的问题,解决的代价是制定需求方向中发现问题的68~200倍。让产品与市场契合,归根到底就是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够切实满足用户的某方面需求。
如何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呢?一个适合作为创业项目的需求来源,需要考虑如下这些因素。
需求应当源自客观实际,而非主观臆断;相比产品经理灵光一现的锦上添花,扎实地满足既有需求的雪中送炭或许更为可贵。
判别需求是否属于刚需
需求有真伪,而真实需求里也分为刚性需求和非刚性需求(弹性需求)。在互联网世界,最基本的需求可归纳为对信息的收集、对生产生活资料的获取以及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于是你可以看到国内的
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正是在这三个领域内分别雄踞一方。选择刚需作为产品切入点,能够减少前期项目风险和后期推广阻力,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惨烈。
研究需求量是否够大,市场是否够肥
初创企业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成长性,也就是“能不能做大”。雷军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曾经总结多年经验,称创业“就是要做最肥的市场”。他投资的W最早做的是游戏门户,但雷军觉得这个东西最多只值一亿美金, 后来劝李学凌改做直播平台,果然一炮打响,从游戏媒体的红海游向了前景更为广阔的视频直播蓝海。
如何判断需求是否够大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先估计目标用户的基数、消费能力、意愿预算, 再把这些数字通过相乘等方式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与该行业或近似行业的公开报告进行比对验证。
另一种则是评估打算进入的市场原本具有多少产值,而你的产品通过提供更低的价格、更长的使用周期等,能提升多少效率、节省多少成本,从而折算出相对于原产值的全新规模。
除了从常识和公开数据出发外,借助网络上的各类排行榜、捜索热度等,也能对时下大众的需求风向做出评估。例如百度下拉框。另外,百度搜索风云榜和百度指数也是了解国内网民需求分布的风向标。
衡量需求的变现能力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火速笼络一批用户进来,至于盈利模式暂时搁置一边,是许多早期团队的态度、可惜门庭若市的表象下却不一定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即使市场上一些用户量较大的产品,也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苦苦探寻变现方法。
例如:坐拥数亿用户的搜狗输入法,作为工具型产品的变现能力有限,主要是通过高价关键词植入和弹窗广告来获得收入。为增幅营收,搜狗公司提出了“三级火箭”的产品战略,即先通过输入法来推广搜狗询览器,再在浏览器中布局搜索和导航入口,继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收入规模。
优秀的团队找到匹配自己基因的市场需求,在需求分析中寻找适合的市场机会,以此拟定产品方向和发展策略,应当成为每位创业者准各大施拳脚前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