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段时间没写文章了,看了下微信后台,还增加了不少粉丝,谢谢大家的支持!我还是得不时写点干货,留住大家。明天正好要讲点东西,就先写篇O2O相关文章,整理下思路。
也算在O2O行业有些经验,我从选业务、建团队、做研发、做推广和拿融资几个方面说点自己的看法,有错误之处也欢迎大家指正,和我微信交流互动。
选业务
选业务有很多讲究,我继续延续理科生的思路,一条条列出来:
首先看市场,是大市场还是利基市场,竞争情况如何,是否已经有垄断地位的玩家,如果有再看马太效应,搜索马太效应太强,所以腾讯也做不起来,而旅游需求更多样化,所以仍然有机会。
然后看刚需,这个非常重要,真的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用户采用喜欢。思考逻辑很简单,原来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是什么行为,用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后是什么行为,给他带来了哪些好处,是省钱还是省力还是省心。。。
然后看频率,高频打低频,所以饿了吗估值很高,微信就更不用说了。然后看效率,是否提升了社会的整体价值,让信息更透明,交易更直接,更强调使用而不是拥有(共享经济模式)。
然后看入口。能否从一个点切入抢占入口,比如河狸家想做成到家服务的入口,先从美甲切(高频,高客单价和毛利,女性),然后逐步扩展到化妆等。投资人非常关注入口,有入口就有粘性和扩展性。我总结一句话叫:第一场景抢入口,第二场景赚钱(有了用户基数后)。
最后还是我一直说的,要做自己(至少有一个合伙人)擅长的领域,最好有很深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这才容易形成行业壁垒。
建团队
有了方向有了决心总得试下,哪怕创业九死一生。但合伙人咋找?大部分发起人是业务出身,而都发现技术合伙人难找(我曾经有篇文章解释过为什么,今天不详述)。这里最关键就是看合伙人心态。他是否看好未来,是否愿意吃亏。我见过创业团队找月薪3万的CTO,还没拿投资呢,先烧发起人的钱。这哪里是创业啊,就是无风险打工嘛。而且很多CTO资历较深又会久疏战阵(比如我),需要真正干活写代码的手下。所以初期合伙人宁缺毋滥,先想办法把东西做出来。
干研发
那么如何初期把东西做出来呢?我虽然技术出身,但一直说一句话:技术并不重要,至少在O2O项目里不重要,而中国靠技术形成壁垒的公司少之又少,大部分还是业务驱动。同时我还有一句话:技术不能决定你成功,但能让你失败,很多项目是被开发拖死的。所以能不碰技术尽量不碰,先用免费的产品验证你的业务。微信公众号,微店,有赞等都是免费的。你卖产品的,就不要动不动上app——先微信上宣传你的产品,卖你的产品,再搞搞优惠活动看看是否有人愿意买——O2O的核心还是线下产品和服务。等你有不少粉丝了,大家都需要更多的功能了,再找人开发不迟。真的可以大干了,也不要贪大求全,不要追求完美,先单点突破,最忌讳闭门造车,找用户最痛的点先上,锦上添花功能暂缓—-没有线上支付就现金先用,用户不会因为你不能线上支付嫌弃你,而只会因为你产品不好,服务不解决他问题而不用你。
如果研发招不到,就先找外包,当然要找靠谱的外包(比如我们这样,哈哈)。外包可以成立的逻辑其实也是共享经济原理,研发是有周期性的,比如首次上线要抢时间就需要大量人手,上线了要看效果,做运营再决定如何继续开发,你前面不招人做的慢(本来招人就难),招人多了成本高,而且不是一直有事做。然后好的外包团队有积累,有经验,有配合,能带给你不仅仅是开发的价值。至于后面怎么办,我还是那句话,先走起来再说,谁知道你项目是否真的能成。当然本身就技术资源多的和一上来就拿到大笔投资的明星创业者除外。
做推广
这块我也在学习和实践,但一个点很重要:运营优先。不要等产品开发好了再去推广,而是推广做在前面。我参与一个机场停车项目产品还没上线(还在研发呢),我们就先找各个渠道资源,然后推出一个优惠券领取页面(2周时间),测试用户的反应。结果转化率很高,2500人阅读公众号文章,1100人点击查看原文领取了券,700人关注公众号,证明是强需求。这也给线下运营提供了数据支撑,给团队以信心。下面是我们机场停车免费活动截图,作为福利,大家也可以点击查看原文领取哦(我这也算是推广,嘿嘿)。
运营可以简单分为:渠道运营、社交运营、媒体运营和地推(成本并不低),想靠事件营销一炮而红还是挺难的,还是不断做吧。运营的核心还是定位,你产品的精准定位,抓住你的差异点宣传,打消用户的顾虑。
拿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