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从某国有大型银行辞职,直接没要5万的年终奖,降薪60%,加入一家做移动端P2P的创业公司。
我还记得APP上线后收到的第一笔投资是100元,在办公室看了无数次日出之后,产品上线100天时,投资总额已经到达5亿。
逃离巨头:开发了1年的系统,竟然没有搜索功能?!
为什么要离开国有银行投奔互联网创业公司?“互联网+”的概念和创业大潮其实已经稀释了这个问题的难度,我身边很多优秀的90后都去了创业公司。我绝不是跟风,是因为每次说起银行的开发流程,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
在银行的时候,我曾经在一个偏远网点实习,那里的业务经理会使用一套对公零售系统管理客户。但这是个神奇的系统——它!竟!然!没!有!搜!索!功!能!每个业务经理要从自己一两百个客户中找人,只能靠各显神通开脑洞来提高效率,譬如把用户名单打印下来裁成小纸条,用小纸条贴在电脑上比对。
更神奇的是,这种情况他们已经忍受了1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需求要提交给开发中心,必须经历一个奥德赛式的征程:
偏远网点需求
提交
分行
统一提交
总行
统一提交
信息中心
统一提交
开发中心
几乎所有需求都必须走这个流程,收到开发结果最快3个月,但通常都要1年。你能够脑补,产品1年迭代一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
还有一些难以忍受的地方,比如做开发时无法上网,只能用自己的手机(以及自己的流量!),由于篇幅原因无法细说。总之,离开的时候我非常坚定,也非常清楚自己接下来的方向:互联网金融。
进入创业公司——一切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刷了招聘网站的时候,我的目标职位很明确,但我其实临场能力不算强,所以每次面试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去准备:
面某付通,我调查支付行业总结了《第三方支付那些事儿》
面某基金公司,我花了一周时间写了连载《小白基金之旅》
面平安总行,靠着《XX银行产品分析报告》和《社区银行规划书》,我也成功地打动了零售战略部副总裁。
每一场面试都会让我很亢奋,但是很可惜,这些我曾经很渴望的公司,他们在互联网金融规划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
也有些P2P公司的老板因为一直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想挖我去他们公司,但聊过之后感觉他们缺乏魄力和底气,再看产品,从名字到设计都洋溢着一股卷款跑路的气息。
之所以选择去现在这个公司,简单来说就两个字:投契。就拿这个名字来说,在一众烂大街的“xx宝”、“xx贷”、“xx理财”中,既不装逼也不low逼,第一印象就很好。
90%的用户删掉你的应用只需要5秒!
刚进公司的时候,我的职位是产品助理。我记得产品总监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按你的想法去做”。被信任,以及做产品的自由,这种感觉非常棒,是在国有银行从来没有过的。
我花了一周,弄清楚了公司的业务逻辑、1.0的所有功能和产品的技术架构,旋即做了第一个需求——如何在注册环节甩对手十条街。
这是个拼爹的时代。一个产品没有BAT这样的亲爹或者干爹,如果不能在5秒钟内打动第一批用户,对不起,呕心沥血的产品细节+精心设计的交互体验,都等于0。
我发现产品内测的第1个版本,闪屏之后是烂大街的滑屏介绍,然后填表注册。虽然做得精致,但就像大多数人泡妞时一开始就查户口一样无趣。从同理心的逻辑出发,为何不能让我先体验产品再决定是否注册呢?
一个体验式的开场在我脑中快速酝酿:用户打开APP,会显示获赠10000元体验金用于投资,随后在屏幕动画的引导下体验如何投资,并且立刻看到投资的收益。
收住脑洞,确定方案。然而当我始聚焦逻辑及交互细节,才发现现实多么骨感:我们一开始就卡在设计环节。根据四项黄金设计原则中的对比原则,对比的核心是要在页面交互中形成主次关系,在APP的第一个页面,10000元体验金这个诱饵,是重要的优先传递信息,已注册用户的登陆按钮,是次要的辅助信息,要形成对比就要让两个元素截然不同,从而形成主次关系。
对比的方式很多,大小、形状、颜色、结构、方向、空间关系等,单单这一个界面设计,我和设计师一起加班加点设计了10多个版本,最后通过灰度测试,分析数据之后得出了最终的方案。
设计团队和我的坚持和纠结没有白费。产品正式上线之后,下载注册转化率最高达到80%,而同行平均水平在30%左右。
5亿大爆炸——发版的速度,和掉头发一样快
从上线那天起,我们就没怎么担心过用户增长。但我们面临所有同行共有的问题:如何激励用户投资。
充值送10块20块现金,是大部分同行的做法。够吸引人吗?激励效果够吗?我们肯定得玩点不一样的。发1.2版本之前,在进行了N次头脑风暴后,我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最简单的玩法:用户充100元送1000体验金,充1000送2000,充5000送10000,充10000送20000。
为什么把充100的奖励设置为10倍,而其他更高的金额的激励程度反而没那么高?
首先,我们的目的非常清楚,就是尽可能刺激更多的用户投资。根据我们之前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100是用户对一个陌生投资平台的信任门槛,这个投资门槛很低,如果有重金奖励,很多人都会愿意尝试。只要尝试了初次投资的甜头,大部分用户都会继续进行投资。
这个想法得到团队的认可,于是我们迅速确定方案,优化细节,放在1.2版本里。我没想到的是,最终效果好得远超我预料:1.2上线一个月,充值金额是之前一个月的500%,我们都挺激动的。
在创业公司,类似这样让人兴奋的时刻很多,然而踩过的坑更多。不停尝试、不停被各种爆发的数据鼓励,同时也不停犯错、不停修正,在荷包,总觉得时间特别不够用,不知不觉,我们迎来了第一个100天。
100天,我们连发12个版本,原型和设计稿,七七八八加起来修改了1000多次,每一次为了产品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
100天,没有高大上机构的站台,没有巨头的背书,我们靠产品积累了10万用户。
100天,我们收到了10000多条用户反馈,目前产品很多人性化的细节,都是根据这些真实的反馈优化的。
100天,我们的成交额破5亿。
我已经记不清看了多少次日出。我还记得发完1.4版本后,我睡眼惺忪地去理发,才发现右脑后面竟然少了一撮头发。是因为速度太快太烧脑吗……
不过,烧脑掉头发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在踩过无数坑过后,短短100天,我已经迅速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些干货,欢迎大家戳下面的帖子围观:
进击的产品小白:100天,我如何从0做到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