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小需求引发的撕逼记

一、事件经过

目前在公司接手一个账户中心的产品产品形式是预装到手机里的客户端,类似于小米的“我的小米”,此产品收集终端用户最基础的信息,为后续开展业务统计、对外合作等提供数据依据。

公司是上市公司,部门庞大,合作方也是大上市公司,双方勾搭对接的环节是这样的

业务<–>业务

产品<–>产品

研发<–>研发

中间流程环节太多,每次邮件大票人马,最后干脆让研发直接对接。我方业务及领导对对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发展至最后,到了对方业务人员直接让我方研发改代码的程度。

哥接手后,某日对方业务部门要求我方客户端直接给他们服务器传参数,我拒绝了,理由如下:

流程居然是:我方客户端–>海外AWS服务器–>服务系统A(上海)–>服务系统B(深圳)–>合作方客户端

客户端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修改要重新发版引导用户升级,这对用户是极大的干扰,且升级覆盖率也不高;

业务逻辑尽可能放服务端实现,客户端负责业务展示应尽量简单以适应业务变化;

就不要扔到客户端来做,要解耦,况且还是跟外部合作方的系统耦合,简直没有天理!

作为一只有原则的汪,底限是要坚持的,业务逻辑是会变更的,一旦开了口子,往后就是无尽的深渊,哥有理有节,不干!您请找我方业务转接到服务端去~ 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接着了解到业务部门推不动中间环节的两个服务端部门,然后呢,层层邮件升级给各种叫大领导的生物,在一封转到我这只有一句“请客户端产品xxx务必尽力支持!”的回复后,哥的原则就像多年前坚守的节操一样,瞬间碎了……真实憋屈……这通常就是大公司里撕逼的常见方式,苦笑。

二、事件后果

业务部门抱怨产品部,就一个小需求都做不好;

研发同事极度苦闷,需求一时一个变,毫无规划,今天改了明天又反复;

产品狗也郁闷,被业务和研发两头夹着,里外不是人;

合作方也有抱怨,贵方效率这么挫,还要不要玩耍了?

三、原因分析

系统支撑缺乏规划,前期系统设计可扩展性差,导致各个子系统分散各地;

历史债,公司大了,部门割裂严重各自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各种交接留下的烂摊子;

沟通问题,业务部门做事方式实在太粗糙粗暴,只管拉上级施压而不考虑为何实现困难,鸭梨下来产品研发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产品缺少定位无规划,一个需求是否要加上,什么时候加上,以怎样的形式加上,都需要用产品定位来衡量决定。定位混乱各部门就都想来插一脚加几个需求,于是乎系统最后臃肿不堪,七零八落再做减法就难了;

四、反思与改进

产品定位始终要明确

产品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忘初心,也就是开发这产品时的需求出发点必须坚持。如果需求点已变,也要清楚变成了什么,然后才能围绕这一定位来构造产品。对于产品需求来说,定位不清,何以加为?产品定位,是衡量新需求的标尺。账户中心的产品定位应该是:账户中心一个用户信息平台,汇集用户各类信息为画像及数据挖掘服务,同时也是各项业务的入口。但也只是入口,不应跟具体业务耦合太高,更不应该直接参与具体业务实现。

沟通沟通沟通

如果有机会再处理一遍这次事件,我觉得步骤应该是这样的:

充分了解现状及问题所在,了解各方关注点;

确定方案,本次按应急处理,召集各相关人员包括施压的大领导们申明利害,后续把梳理产品流程,拉回到正常轨道来。

就这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个小需求引发的撕逼记  引发  引发词条  需求  需求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产品

 电商推荐 | 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

不同的业务,同一业务的不同发展时期,考核指标不尽相同,与之对应的策略也随之改变。但是,有一些共性的策略是大多数业务场景下在设计推荐系统的时候都需要遵循和采纳的,...(展开)

产品

 转场动效:从0到1的项目总结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给新手一些启发,在遇到转场动效相关工作时能够快速捋清头绪,希望能够写出可以直接让人拿来用的水平。但作为设计师而言思考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