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
这三个字承载了无数产品经理希望与梦想。在产品文档里、在需求邮件里、在评审会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它们的踪影。
这三个字总能说服公司内部对产品存在分歧的人们,它们在产品经理的字典里显得如此美妙。
但也请记住,这三个字永远不可能说服用户用你的产品。而否能用好它们,则检测着一个产品经理的合格与否。
如果你在为一个用户百万级别以上的产品设计新功能或优化老功能,的确是一个需要小心的差事,最需要小心的有以下两点:
首先,百万级别的产品,程序的规则积累也必然十分深厚,非常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也许就需要底层的重构,从而拉慢开发进度。
其次,产品庞大的用户群,也必然是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而来,所以用户习惯根深蒂固。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做到的是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必须让大部分人满意。
如何避开这两个坑?
第一个坑很简单就可以避过,需要的只是产品经理不断积累的经验。所以人们总是觉得应届产品经理十分坑爹,原因就在这里,他们总是很天真的根据产品表面的情况,估算着不准确的投入资源和开发进度。
而第二个坑跌进去的后果,则尤为严重,轻则浪费公司开发资源,重则损失用户体验从而流失用户,更会导致整个产品被坏功能绑架,无法掉头。所以,这才是真正考验产品经理优秀与否的地方,也是“我认为”出现得最频繁的地方。
如何减小风险,跨过第二个坑?我们需要在两个维度进行判断:感觉、数据。
首先,产品经理要对自己的产品非常熟悉,如果是产品本身的重度用户,则能帮助我们的感觉做出更好的判断。但是感觉始终是感觉,仅凭感觉,就算再强的产品经理也会有失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求助数据的力量了。
百万用户级别产品的数据已具规模,足以支撑完成用户画像,我们就可以以用户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可以使用“A认为”、“B认为”来分析问题。就算还没有用户画像,也不代表我们就进入了风险之中,我们还能够从数据中找到相关用户行为支撑我们的感觉。但是千万千万千万要小心,如果我们用错误的角度去审视数据,那么有时候也会说谎。
当我们的感觉和数据都已确定无误,那么考验产品经理执行力的时候也到了。请使用“我认为”混搭“A认为”、“B认为”猛烈地推进项目吧!
初创产品的灵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第一批产品经理的品味。这款产品的成功与否,也就大部分在此奠定。
如果说成熟产品能够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减小风险不走弯路,那么初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则完全靠的是初创团队自己的能力了。
不过,却始终逃不过四个字:“立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