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路径依赖:用户路径的三个案例以及两点优化思考

生活中总是充满惯性,无论是在物理世界中,还是思维模式中,甚至用户在产品的使用中,也存在着惯性,这都是所谓的:路径依赖。

场景

拨号与通讯录并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手机上的拨号icon和通讯录icon实际上进入一个APP中,只是进入后显示不同的tab,那么存在两个icon真的有必要吗?

最近给长辈买了一个手机,建立了文件夹来管理应用icon,把我认为其不太常用或者可以被隐藏的图标都放到了文件夹里,我发现点击“拨号”和点击“联系人”其实都进入一个应用,只是对应页面不同,而且在应用内支持横向滑动切换tab,故将“拨号”放到了文件夹里,但是长辈很不适应,即使我用操作演示了可行性,而且解释屏幕东西变少了,更好找东西了,而且直接看联系人列表,也不一定非要看通话历史里找啊,吧啦吧啦一堆,但是都没用,最后还是把“拨号”从文件夹中拿出来,因为保持老人从功能机时代养成的操作习惯才是最重要,因为“习惯的才是比较轻松的”,这就是路径依赖。

另举两例:

微信小视频入口

在许久前的微信中,首页下拉可以录制小视频,然后发送朋友圈的操作,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功能与市面上普遍存在的“首页下拉刷新”的手势相同,导致用户根本没有预期,导致了用户的不习惯,而现在微信已经取消这个手势,但是我认为,除了与用户在其他应用养成的习惯不同,还有一个原因:与用户在微信养成的习惯也不同,用户已经习惯走“发现-朋友圈-右上角相机”的路径,而此时虽然增加了一个路径,但是用户依然还是感觉原来的路径用的比较爽、比较习惯,所以大部分用户按照路径依赖在继续,而那小部分的用户的行为没能保住这个功能,所以现在该功能已经下线。

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

当你登录微信的PC客户端时,在手机对话列表的顶部会有一个入口,可以控制:退出PC客户端、手机端是否继续提醒、文件传输助手(mac版本还增加了锁定微信的功能),但是文件传输助手在登录PC客户端后会自动出现在对话列表中,所以我之前的操作都是登录PC端之后,在对话列表中寻找文件传输助手,但是问题在于,随着登录时间延长,文件传输助手的位置会被有新消息的对话淹没在对话列表的下部,这时在寻找成本就会增加,但是我依然在这样寻找,因为我已经产生了路径依赖,直到有一天仔细看看手机端的登录页面,才找到了这个快捷入口。

如何优化或者修改用户路径依赖?

上面介绍的三个例子,都说明:用户会有一定的习惯,会产生路径依赖。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优化或者修改用户路径依赖?

既然是优化路径依赖,那么就要提供一条“更好”的路径,这样的替代作用才能让用户感觉到价值的提升,才能感觉到产品的进步,才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控制权。

那么什么是“更好”的路径哪?

我理解有两点:更方便、更多彩。

更方便:就是路径更短,用更快的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讯中可以收藏联系人,并且将收藏联系人在通讯录中置顶,方便用户寻找,但是iPhone更精进了一步,在电话icon上用3D touch可以快速呼出收藏联系人,这就是“更方便”的典型方案。

再设想一个问题:如果下拉不是直接拍摄小视频,而是和点击朋友圈右上角的相机一个动作?那么是否会更好些?

更多彩:路径可以长,但是风景要好。在发照片前支持P图,虽然路径长了,但是因为最后的风景好啊,用户依然还是会很喜欢的。

微信直到最近才支持图片编辑功能,这个把部分用户分享的路径变长,但是用户并不会因为此而不爽,因为此时编辑后的照片,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同时此例子中也包含了“更方便”的属性,因为在微信不提供该功能的时候,用户需要通过第三方应用去编辑图片,然后再分享,方便性会比现在微信的方案差很多。

其实以上两点也可以从一个类比来理解:上下班的路线。

大家每天上下班的路线在去除各种聚会等事件的影响后,是基本一致的状态,那你有想过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因素会让你改变路线哪?

平常的路线要1小时,现在有个40分钟的路线,是不是应该去尝试下?——更方便;

平时路过的公园,最近樱花盛开,是不是应该从公园里面绕一圈,赏下花?——更多彩;

平时做地铁上下班,现在公司同事拼车上下班,还有喜欢的女生,是不是应该尝试一下?——更方便、更多彩;

以上是一点总结,供大家拍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路径  路径词条  两点  两点词条  依赖  依赖词条  以及  以及词条  优化  优化词条  
设计

 房产中介产品分享功能的六种形式

本文根据房产中介产品销售流程中不同的场景,详细介绍了房产中介系统分享功能的六种形式:图文分享、链接分享、视频分享、微信分享、短信分享、文字分享。分享功能是互联网...(展开)

设计

 可用性案例分析

可用性一直是交互设计的重头。以下就自己的理解,写写对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的感想。《十大》原文请见参考资料。本文对各项原则进行了再理解与意译,与常见翻译的版本...(展开)

设计

 设计了100张图表后,我学到了哪...

图表中的组成元素能够完美的平衡数据与视觉效果,比如曲线,折线,点阵等等形式。那么,在图表的设计时,可以有哪些方法呢~以下是译文部分:我是一名图表设计狂热分子,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