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产品背后|「你的名字」电影同款日记APP意义何在?

日记和时空交错是一件十分矛盾的事情

曾经和小伙伴讨论过要做一款和新海诚导演的电影《你的名字》(君の名は。)里和男主使用的日记软件一样的APP,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们发现了更好玩的东西。

“你的名字”APP的原型

如果来做这样一款电影版的APP。那么作为一款和电影里APP一样的应用,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成为用户的写日记的软件。继而通过匹配机制与异性交换自己的笔记内容。

特色功能

除了写日记以外,这APP还得兼具一些社交功能。在这个之上,我们先添加了很多用户体验的功能。

晚间11点的时候推送写日记的提示 (可主动选择不提示)

打开APP页面后即是写作,不用再去点列表,更快捷记录你先记录的事情。

可以添加涂鸦和照片功能

第一次使用我们将以动画和真人交互方式,类似于游戏的新手任务来引导流程

第一次写日记的时候,我们会弹出选择字体的提示。有不同的字体需求。

交换后只能对对方的日记进行评语和标注

不允许包含任何其他社交信息,会提示用户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和APP规则

男女生APP界面颜色不同,互换后颜色也会随之变化

不采用日期选择器,而采用一个月一本日记本方式排列

周六早上8点定时开启匹配

打开APP时,加载页面会根据当前时间的不同,出现不同提示。比如到了中午饭点,我们会提示用户“一段美妙的午餐”来引导用户潜意识的去写作关于午餐及相关信息。

起床签到,每一天不同的起床时间不仅是一个话题同时也是一个记忆的检索方式

产品功能

匹配原理/根据

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写作时间、出现关键词的频率以及身份来匹配另一方。

这里说和无关主题的:

由于放弃了这个想法,我们想到了一个“根据足迹找到另一个Ta”的APP。用户在应用(实际上公众号更为方便)里添加至少三个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我们将为您匹配去过相同地方的人。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你是否想过自己曾经在多少次人海中看见过那么一个似曾相识的人。而这人恰好与你的人生轨迹有所相同,或许这个人就是另外一个你,或许这个人就是那一千次擦肩而过而换来一次回眸的那个人。无论如何这都将帮助你找到一个有着相同人生轨迹的人,说不准你们能一起筹备下一次旅行。

产品逻辑

和这个APP最大的缺点就是人群基础,基本上只能作为大平台的一次小活动。除非能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大量的用户基础,不然用户永远匹配都不到人。

理想的情况

我们希望这个APP能够解决特定人群孤独的问题,通过有趣的交互和方式认识到另一个神秘的对方。当你们搭上一条专属的情感线,似乎在生命中你多了一个看不见但又具有存在感的另一个Ta。

用户只要坚持写作满一定天数以上,我们即将为您开启一次时空的连接。这一次连接中你们的APP将会全部变成对方的内容,这一次你可以对她的生活进行一次体验。

这里又要穿插一个无关紧要的项目:

在大学的时候,有个小伙伴告诉我们他想要做一个结合实体的故事APP。最精简的版本解释是,我们将在各个地方,包括咖啡店、餐馆、旅游景点、甚至是一棵树上挂着一个二维码。用户扫码二维码即可查看在这里发生的一切故事。这个APP能够帮助你发现不为人知的有趣心事和秘密啊、能够帮你与不同时间空间里的人交流、能够帮助你在等待的时候有时间能听到别人的故事、能够帮助你寻找到上次那个有过一面之缘的心仪目标。

这个项目缺乏大量的资金去支持线下的合作,大部分商家如果没有好处是不会让你挂上一个二维码;更重要的是,用户如果没有刺激理由也不会去使用,如果能有足够资金我一定会继续下去这个项目。

产品的矛盾

为何放弃这个项目,除了已经有竞品的原因,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还没解决以下这些矛盾。

日记应用和社交的矛盾

如果我们要做一款日记应用,那么我们将要学习如果让用户养成学日记的习惯,如果我们纯粹是为了做一款社交的软件,那么拿日记当做交流的载体时间线拖得太长。

如何平衡这两点,其实便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一个用户不会为了在某一天和其他人连接而写满一周的日记,且不说这一周根本养成不了写日记的习惯,大部分人连日记该写什么都无从下手。这一周里的唯一一次交流目的是什么?希望能找到另外一个伴侣?你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连在一起同时写了5天才能查看对方朋友圈的内容这种心态可不是非常好受的,这种慢社交已经排除了很多用户

隐私和内容

一个用户同样也不会把真正的日记或者说有隐私性的内容展现给一个陌生人看。那么这日记改写什么?一天到晚的流水账还是那毫无趣味的琐事?如果在电影里男女主角至少还有一些共同话题,那便是自己的生活上出现了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如果这APP我们用来寻求另一方去解决一个问题,那倒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一个男生写关于“暗恋一个女生”,一个女生写“为什么我的男神不喜欢我”。那么我们将对他们进行匹配,这不仅解决了隐私问题,同时让写作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和有趣。以不同性别或者职业去改变对方的生活,这样的APP才会有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能有另一方帮助自己那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情况。

这样的话,用户对于这款日记不在是写全部关于自己的生活,而是用户再一开始的时候填写自己自己遇到的问题“我喜欢某个妹子”,接着填写喜欢什么样另一方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女生”。直到他们之间的问题解决了,这时空的连接就会断开。不过这也是另外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不直接问别的女生呢?为什么我要用这种这么慢的方式去解决一件事情呢?如果是这样我们还必须要求用户的主题是持续性的,以天来计算进度,往往这些事可不多。

回到问题,既然我们不想把隐私和别人说但同时又不知道改写什么,这款应用就剩下了社交功能,相当于培养了一个小时候的笔友。这一点的切入反倒也不错,快节奏下我们需要的另一种慢节奏来平衡自己。通过这个APP我们能再一次体验到等待一封回信的激动,同时五天的日记形式其实只是把一封信拆成五次来写罢了。

可以把这个应用定位为一款笔友的交友方式,一种慢社交。这也让用户有留下APP的想法,我们不再要求这个APP是否是日记主导或者社交主导。而是让用户自己去选择这款产品的使用情况,你可以拿来当日记也可以拿来当社交,你可以隐藏自己的隐私内容也可以全部交换。你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与另一方产生连接,互相倾诉自己的故事。再也没有“日”这种以天的概念,这种方式只不过是另一种索引罢了,我们推荐使用这种方式但不强制要求。

用户定位和产品周期

对于这样一款来电影的APP的话,最直接的用户是看过电影的,那么我们再往下推:

看过电影(100) → 喜欢电影(95) →  意识到电影里有这款软件的(30)→想去体验这款软件的(10) →不是通过百度而是通过APP Store或者知乎找到的(5)

100是比例的话,我们估算的结果是只有5%的人会找到这款应用,即使基数非常大,但真正会去搜索有没有这款软件的其实不是大多数,那么先定义为小众产品。

一旦使用后,最短的产品周期是用户在第一次使用时空连接功能后。会继续使用产品的人将会更加少,因为匹配到不人,或者不满意。不过这算是机制无法完全改变的事情,我们姑且放在后面谈论。我们当然希望用户能够主动去分享这个应用,但这分享都局限在第一层社交关系中,那便是朋友圈。如果发展到第二第三社交圈,其实很难。

同类竞品

市面上有多少类似于你的名字APP的应用呢?

1.你的日记 – 可以「时光倒流」和「平行空间」的日记

这一款算是最为贴近电影里APP的模式,写日记再通过虫洞功能匹配另一方,目前只是定向邀请。这一款产品实际上没什么可讲的,它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只不过是更加趋向于电影罢了。

这就和上面所说的用户定位和产品周期里的矛盾是一样的,这个产品唯一的黏性就在于是否匹配得当。不如当作为一款日记的话,真的体验非常差。社交又不给力,那这个产品除了赚了一波风潮以外并不能对用户意义或者给自己一个存在的意义。特别是那设计很明显的就告诉别人我这个是抄电影的,先来尝鲜玩一下吗。

无法跳出这个格局,一般用户不会下载而下载的用户只奔着虫洞功能,加上糟糕的用户体验,无论喜不喜欢看没看过《你的名字》的人都不会选择继续玩下去。

2.Day One – 老牌市场第一日记应用

严格意义上,除了日记这关键词以外并和产品没关系。但由于大家都说电影里的APP原型就是Day One,所以列入在此。为什么这款应用价格贵但很多人用?答案非常简单,那便是它是养成日记的人替代纸质的最好代替品,完爆其他日记应用。

3.台湾网友热心仿制的APP

没用过,看截图就是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壳。当然没有解决任何需求。

4.其余一些仿制品

就是页面长得一样。

5.深夜日记

这款应用既然有人拿出来讲,那我们就来说一下,这款日记实际上在UI大放光彩,非常小清新和好看,无可挑剔。不过只是界面好看的日记APP罢了。

山寨容易创新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何在  何在词条  背后  背后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名字  名字词条  日记  日记词条  
设计

 如何运用栅格系统设计一个Logo...

栅格线真的只能拿来装逼展示吗?有什么目的呢?平时应该怎么看待它,怎么用它,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答案,一起来学习吧。经常看到很多LOGO初看一般,但只要加上了栅格线...(展开)

设计

 26名当世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

前言: Business Week 最新公布了26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当然这里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并不局限于图形或是可用性等单一方面。但是我们依然可...(展开)

设计

 关于谷歌Material Des...

时下,“material design”总被设计师们频频提及。它是谷歌在I/O 2014上发布的新的设计语言。不过,material design不仅是一种新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