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别人作品集里出现的那些知名产品的重设计概念方案时,我都蛮感兴趣的。无论方案本身质量如何,精神可嘉,值得钦佩。毕竟是自发的,不会有任何物质回报,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也不少,有时还需要些勇气。
只是一旦说起质量,那么在钦佩之余,多数时候也只有捂脸叹息。
我并不是说这些作品看上去不好。通常,这类重设计方案相比于实际产品来说都有着一些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改进之处,例如更符合时下设计潮流的视觉风格,更精炼的功能元素,更丰富的多媒体内容等等。这些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往往更加简约与现代,和实际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话简直就像一股清新的微风,你会觉得自己正在看那种美容真人秀节目。
问题在于,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中看不中用。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肯定,我愿意押上一大笔钱和你打赌,如果能通过什么魔法让某个知名产品一夜之间换上一套所谓“更简约”的第三方重设计方案,那么十有八九,你所关注的那些重要指标都会掉下来,转化率、使用率、留存率、用户满意度,随便什么。
这种事我很了解,因为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不止一两次。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你可能听人讲起过,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设计之旅
敏锐的洞悉:这个功能/服务/产品还不错,也很受欢迎,只是还不够完美,你看这些地方做的就很烂,换我来做的话肯定能重设计出一套更赞的方案。用户理应得到一款更出色的产品。
让灵感起舞:我有必要真的搞一下看看,这事很棒。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想法,实际上我昨晚通宵都在做方案。给你看看这个demo视频吧,里面演示了重设计方案的整体体验,相比于旧版来说有87个地方得到了改进,我都做了注释。
信任与支持:赞,大家都很喜欢我的重设计方案!大家都准备动起来了!这简直就是自tab导航被发明以来最棒的事情,我们动手吧!
“胜利”的迷醉:上线了,我们做到了,我们是最后的赢家!
事与愿违:恩…多数用户好像不太喜欢我们的改版…新方案貌似没有对用户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
西西弗斯的炼狱:好吧,我们需要改一下这里,这样改试一下…还是没有改善?不如再那样改一下…也是很将就的感觉…这里再换种方案看看…有没有好用些?
现实的残酷:诶…旧版虽然有各种问题,但很显然新版方案在实际当中也没好到哪里去,体验完全没有质的提升…要做些改善怎么这么难啊?要么我们还是去逛街吧。
锲而不舍或就此放弃:见下文。
锲而不舍还是就此放弃?
最后这一步往往成为决定产品走向成功或失败的分水岭。很多产品团队会在这里彻底收手,特别是对于那些功能相对繁多而复杂的产品来说,你能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声音:“在这样的项目中做些改进真的太难了,制约太多了,我们基本什么也没法去动…” 我见过很多设计师在这样的项目环境中被一版又一版的迭代方案搞到身心俱疲,这里尝试一下或那里尝试一下,只为求得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进。这种情况下,即便迭代方案终于被敲定,落实到实际产品里给人的感觉往往也只是一些细微之处的调整,难以让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闪耀着重设计光芒的变化。
最终,在各种现实约束的牵制之下,将现有产品打磨至完美层次的渴望烟消云散,设计师们开始寄期望于全新的项目,或是那些仍处于V0至V1之间的尚未发布的概念,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个阶段的产品最具创意包容性,最能体现优秀设计的价值。
这里的伤感情绪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对于某些比较成熟的产品来说,来自内部和外界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想在这样的产品中传递出某种新的价值,你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其特定的项目环境当中,去适应、融合与权衡,而不能理想化的把自己的思路强加进去。
而另一方面,选择就此放弃的话,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慵懒和逃避的表现。为全新的概念和产品进行设计,你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零”的优化,感觉总会很良好;特别是在视觉形式和可用性方面,你尽可以扔出一些不那么理想的设计方案而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因为还不存在可以对你的方案进行考量的标准。举个细节中的例子,图标加文字标签的形式是否比单纯的图标更易理解?在相对成熟的有广泛受众的产品当中,是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也容易考评。而对于一个刚刚起步、尚未发布的产品来说呢?没人能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此外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们去操心呢。这种没有制约的局面,对于设计能力的发挥与提升真的是有益的吗?
为尚未发布的新项目进行设计,多数时候的感觉固然是更加自由的。你可以创造新的设计模式,使用任何你想使用的配色,将自我的个性更加张扬的挥洒进去,没问题,很少有人会和你争辩,整个过程看上去充满了设计乐趣。当然,这些说的都是发布前;之后会发生的则是另外一码事了,新概念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失败不好玩,因为你会像西西弗斯那样徘徊于“设计之旅”当中的第5至第8步。
为新项目进行设计就一定会比打磨迭代现有产品更具创新色彩和设计乐趣么?其实在这一点上我有所质疑。置身于现有产品复杂项目环境当中的设计师们要想取得一点点成功,必须实打实的做的比现有方案更好。很多人不了解这件事有多难。如果一个产品已经存在了5年,那么你需要挑战和跨越的就是过去5年里所有设计师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当然,困难并不意味着无法实现,没什么是完美的,所谓持续学习与改进,就是要求我们一年比一年做的更好一些。至于那些置身事外毫不负责的花一个通宵完成的所谓重设计方案?想都不要想。
项目环境以及其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对产品设计者来说是充满挑战的,因为它们在带来复杂的同时也提升了设计的标准线,这是基于现有产品的、经过某个历史时期验证的标准线。锲而不舍的坚持着一点点向前推进和优化着的设计师们其实已经做的非常出色了,但他们多数都是无名英雄,因为最终的产出通常没有那么耀眼闪光,一路下来只是经年累月的优化调整,例如这里的某个操作变得容易了一些,那里的某个可能带来困惑的交互模式变得直观了一些,亦或是增加了某种大家都熟悉的手势操作,使交互成本又降低了一点,等等。也许绝大多数用户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变化,但产品本身的质量却可以通过这样的持续优化而保持在稳定增长的曲线上。
为现有的相对成功的产品打造更为优秀的版本,这绝非易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但请不要将困难与挑战看做是产品设计环境或是这份工作本身的缺陷。接受挑战,接受制约,锲而不舍的持续改进,这往往需要设计师具备更加丰富的能力储备,包括创意、执行力、决策能力和奉献精神等等。
即便困难重重,我个人也希望我们都能勇敢的面对这条道路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