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互联网上的成功起飞,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除了在产品定位上、模式上、思维上给了我们启发外,还给了我们另外的启发,那就是“五个手指头不如攥成一个拳头”,以及要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如今在很多创业者眼中,认为商品成功的秘诀就要全力以赴地“押宝”到一个商品上,全力以赴做好一款产品就够了,而且要将这款产品做到世界级,业内难以匹敌的时候就可以了。特别是“定位”派的观点更加推波助澜——心智讨厌复杂,喜欢简单,小米的成功案例与定位理论内在的理论支持,使得创业者在互联网上做一款“单品”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们的伟人周恩来先生曾说过:“再小的东西你做成精品,也具备世界级的竞争优势。” 笔者认为,如若能在创业中能做出一款优秀的产品固然是好,但要拿一个商品的成功与失败,跟做单品还是做多品扯上关系的话那就有失偏颇了。在创业中采用单品战略还是多品战略完全取决你的现实情况,没必要依葫芦画瓢去模仿小米,而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我们的产品适不适合做单品?
首先,做单品还是多品以及产品本身适不适合做单品,小编认为应先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一.个性化需求还是标准化需求
个性化需求,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千篇一律的,符合自身主观特性的需求。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建议用多品战略,而对于标准化需求的商品,建议用单品战略。
以女装为例,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单品概念,极少有女装品牌能突破5%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因为女装需求本身就是个性化的需求,如果有哪个女装品牌超越了5%的市场份额,那女人们撞衫的几率就增高了,你比我更明白撞衫对于女人是什么滋味。我们试想,如果你只做一款女装的单品,虽然你做的及其时尚和漂亮,但是会有女生蜂拥而至来购买吗?答案是肯定不会的,所以这类商品必须是多品的,单品做法与行业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我们在做单品前,首先要考虑产品本身是否具有标准化需求,只有具备了这个需求才有走单品的可能。
二.要买的是品牌还是杂牌
做互联网单品一定要走品牌战略,而不是走杂牌战略。 小米手机是互联网行业里单品的标杆,现在购买小米的用户不仅仅只是因为小米的功能,小米的价格,而是出于小米手机品牌的关注,出于对时尚的需要。小米手机一成立,就坚决想好了走品牌战略。
在这点上,国人喜欢发扬一贯的“一窝蜂”精神,这种“一窝蜂”表现在排队上就是一堆,表现在商品开发上就是山寨模仿,表现在品牌上就是标准化,表现在心理上就是跟风,我要买的是小米,是小米就行,反正我要赶得上潮流。这种高度关注品牌寻求心理安全的思考模式,注定了小米手机不可能具有太多款式,相比较于其他手机来说,小米就是一个单品。所以小米也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在做产品的时候,充分积累用户,做粉丝,积累口碑,就为最后形成自己的小米品牌。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能够让人们记住的只有品牌。如果你的单品不适合做品牌的,那就干脆不做。因为,做不成品牌的,你积累不了固定的用户,积累不了固定的粉丝,就不会有足够的回头客,也就不会有稳定的利润来源,你的产品在人们面前只会是一眼而过,而不能让人们想要再次购买类似产品的时候想起你。
三.不是高价商品也不是廉价商品
这里所谓的高价商品和廉价商品,指的是“极端高价”和“极端低价”。比如动不动就几十万的钻石,这样的商品在互联网上是做不了单品的,一来这样的商品形成不了足够的用户形成传播,而来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同样,低廉的价格,如一块钱的创可贴,一块钱的矿泉水,价格低廉到不足够支付运输陈本的也是不适合做互联网单品。所以,在产品本身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能否有一个合适的价格,在合适产品本身的同时也要适合互联网的整个购买环境。
国内首款互联网卫生巾创始人陈章文说:“当初我们在做午后卫生巾的时候,在互联网上的价格也是做了充分考虑,价格肯定是不能低于传统产业中的卫生巾,反而还要适合互联网购买的大环境,一来我们的价格要与产品本身定位相符,二来同时让客户觉得我们的价格对得起他们的购买。就像我们经常推出一系列新颖的优惠活动,让用户参与获取红包之类的就是满足了互联网购买方式的大环境,这是传统产业所做不到的。”
以上的三个标准只是对于做互联网单品前的一个思考,小编认为,我们也不必太纠结于这三个标准,小编也只是望君在做互联网单品时,能够花足够的心思去思考和衡量自己产品,适不适合走单品这条路,做足充分准备,才能让你的起飞来的更加成功。
最后小编整理了几个做单品前的要点,也算是十足的干货
1.需要想好自己产品的亮点,一定要够亮,亮到能够让用户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使用习惯投奔到你的旗下,产生满足感和兴奋感;亮到能够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力,让竞争对手产生危机感,甚至以你的标准去改善他们自己的产品;
2.把产品做到极致,不惜成本做好,通过模式创新、提升效率,把它弄便宜,而不是通过偷工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