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何突破Good enough?

优涩控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团体,每个成员都有很独立的喜好的IT公司,如00后就是100%的果粉,极爷是标准的G粉;但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微软粉丝。原因来自The-Story-of-the-Ribbon,设计一个伟大的产品很难,但把一个不伟大的产品修改得伟大则是难上青天。

“功能区(Ribbon)”是一个命令栏,将程序功能组织到窗口顶部的一系列选项卡中。使用功能区能够使程序的功能特性更易于发现,使用户能够快速整体地了解程序,并使用户在该程序中体验到更强的控制感。功能区能够同时取代传统菜单栏与工具栏。

第一次使用word 2007的用户会明显的感觉到,相比Office 2003 经典的WIMP UI,Office 2007的Ribbon UI是对用户体验的一个完整的再设计;但稍微体验一下,你就不得不惊叹,他是那么的容易实现你的目标。

 

如今,Ribbon UI已经在微软的大部分产品中得以应用,微软凭借Ribbon UI的良好设计正在走向统一体验的道路。而今天所分享的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关于设计流程的心得,而不是来自Ribbon UI 的细致分析。

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

当推出Office 2003之后,微软就着眼与下个版本的设计工作,调查得知对2003的传统观点:“Good enough,足够好了!”或者夸奖到:“任何我需要的功能Office都有了。”

当接触到真实的用户时,他们的说法则大相径庭:“office太强大了,如果我能更好的了解它,它能够对我的工作带来更好的帮助。”“我知道它有这个功能,但我就是找不到。”

于是设计团队回溯了word的所有历史版本,对每个版本增长的命令项,菜单,工具栏,任务面板进行分析对比发现导致用户无法找到命令的根本原因:传统的WIMP界面已经无法承载目前Office中大量的功能以及命令,相对于过去,用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索一个普通的命令。

根据详细的访谈,以及历史版本的分析,设计团队才终究定下解决方案:Office需要一个全新的UI,去唤起这个软件的灵魂。

简洁而又高效的设计流程

Office 2007的设计流程简单且只包含四个步骤,研究->设计原则->原型->评估。

研究:研究的作用用以发现问题。

设计原则:确定好的统一原则有利于设计师把握设计方向。

原型:原型用以快速展现设计师的基于设计原则的创意。

评估:对原型进行审核以及评估,决定是否采纳。

在实际设计中,这样的流程易于迭代,且很高效。设计师在这样的流程中能多确切的做尝试且快速的改进(而不是仅仅的通过个人推理或者群体智慧去评估其他方案),如00后在漫话产品设计中说的不断的犯错才是创新的源泉,如在考虑将Ribbon UI是放在软件顶部抑或是左右侧时,他们即刻设计了边栏的Ribbon UI,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变取消了打算。还有对于Quick access Toolbar设计,最初的尝试也有多种方向,尝试多种方案后才对比确定。

至上而下的设计原则

与我平常所见的设计流程不同,Office设计团队对设计原则较为强调,Office设计团队甚至这么说:“Design tenets have to be religion,(设计原则必须上升到宗教信仰的高度)。”容我猜测应是设计团队人员较多,设计原则利于设计师们往同一个地方“使劲”,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有利于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使原型的内部评估更加具有规则性以及说服力,最大可能的降低主管或者是老板对设计的干扰。保证设计团队中,每个人,每个环节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毕竟光说不练假把戏。

设计方法上,设计团队特别强调了结果导向设计(Results-Oriented Design)区别命令导向设计(Command-Oriented Design),与目标导向设计(Goal-Directed Design)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方法我不细致说,简单而言,则是让用户的关注焦点定位于他要的结果(或者说是他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效果又是怎样的;而不是让用户关注与他要使用哪个命令去达到目标,这个命令如何寻找,如何使用等。(这也是典型的WIMP UI的特性)

于是乎,以word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下较为经典的改动:

基于计算机逻辑分类命令菜单被取消,被修改成为基于用户目标分类的七个核心选项卡: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引用,邮件,审阅,视图。

用户选中某元素时,自动在核心选项卡后激活与之对应的上下文选项卡(contextual tab),或者是上下文选项卡组(contextual tab set),让针对此元素的编辑操作在此选项卡中呈现,用户则不必像以往那样去错综复杂的菜单项中寻找。

使用库(Galleries)与实时预览(Live Preview)等方法,图形化呈现一系列命令或者选项。让用户在作出决定之前就能清楚的看到结果是怎样。

锲而不舍的迭代

很多人耻笑与微软是最频繁打补丁的裁缝,但实际确实是如此。在office 2007的开发中,他们就在团队中培养起“迭代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几乎苛刻的折磨每一个人:迭代期被明显的写入到项目的开放进程中来;已经确定的事情,要重做3次让其做到最好。从2005年11月beta1发布,经历了超过5个月的部署;跟踪超过3百万个用户的操作记录以及习惯。

长达一年的耐心,Office 2007最终达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高度。PC world与当年的CES都将其评为2007年最具创新产品。

个人快闪总结

微软的耐心以及稳重扎实的创新精神值得所有人尊敬。

对问题的深度挖掘才能另设计人员看到本质,从根本解决问题。

自上而下的设计原则保证执行力。

长期迭代与敏捷性开发流程是创新的源泉。

题外话

Office 2007中的ribbon UI应用并不是完善,如PowerPoint依然保留了菜单栏。或许我们可以在Office 2010中看到他的强大魅力。

虽然目前有很多采用Ribbon UI的非微软的软件(如Mindmanager 8 ,IEtester,SmartDraw 2009),但目前还未有应用得好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突破  突破词条  enough  enough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Good  Good词条  
设计

 产品入门须知的一些UI设计准则

作为产品经理,了解一定的UI设计准则是十分必要的。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助理,在短短几个月的产品工作学习中,发现学习产品的人确实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成一个“T...(展开)

设计

 用户名系统得改改了

注册过用户名的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自己想注册的名字总是被抢了。纽约一家创意机构的产品总监 Adam Ghahramani 提出了他的修改建议。Twitter、...(展开)

设计

 Axure之复用

本文主要记录一下自己在使用axure软件做原型设计中的一些感悟。对于原型的制作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快速设计高效传递的软件,对于原型的表现形式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