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八宝粥是不是曾经面临勺子太短够不到的尴尬境地?你最后是怎么解决的?笔者从这个问题,衍生了一些产品思考,和大家分享。
本篇内容来自朋友在深夜的灵魂发问,八宝粥的勺子为什么这么短?这个问题一出,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上篇正好讨论过类似问题:产品经理面试题: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之前高德总监面试被问到过一个题目:你见过哪些用户体验差的实体产品?当时并没有回答得很好,大抵还是平时得积累不够。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实体产品,都需要积极的去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不像我想到的那样做?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因此,由于八宝粥勺子过短且明显短于瓶身,导致作为用户来说产品体验较差(在吃不到和弄脏手之间疯狂试探)因而引发了周日早上一系列的思考。
用用户场景需求框架来考虑的话,八宝粥的勺子主要有以下两个使用场景:一是折叠起来运输,一是到了消费者手中打开用于喝八宝粥。
使用场景一:运输
先讨论运输的场景。
虽然最终我们拿到八宝粥的时候只会考虑勺子好不好用,但事实上,运输场景也是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和你的钱包直接挂钩。刚好之前在得到上面听过贾伟老师的设计课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下图这个是宜家的一款杯子,虽然和普通的圆柱形马克杯相比稍显得有些不一样,且手柄靠上有点不方便拿的样子,但它用产品设计解决了很重要的成本问题。
(深谙设计之道的宜家——图片来自得到文稿)
因为每一个产品的售价不仅仅包含本身原材料的成本,还有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这款杯子上宽下窄可以一个套一个叠放,背身高度刚好严丝合缝装满集装箱,因此这个杯子将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提高的背后,物流成本降低了60%。
虽然看起来好像用户体验变差了,但是这样的设计仍然很受到市场的欢迎。这是因为用户体验可以拆分为产品可用性、易用性和好用性。
尽管修改了设计,但不影响最本质的产品可用性,它依旧是个能喝水的杯子,这是最核心的用户需求。因此虽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易用性和好用性(这个较为主观,因人而异);但由于售价大大降低,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依旧是不错的选择。
说完杯子,我们说回八宝粥。从运输成本角度来考虑,我们就很好解释这样的设计了。因为目前的产品设计是将勺子折叠隐藏进入瓶盖中,这样无疑能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毕竟产品的售价是实体产品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环。
虽然也有朋友找到了类似下图这种,勺子不是隐藏在瓶盖里,而是单独挂在了产品外侧的设计;但如我们之前讨论而言,挂在外侧的勺子一方面在运输过程容易脱落,另一方面由于其不规则的设计会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降低运输效率。
不过设计没有对错,只有是否贴合产品使用场景,如下图成箱售卖的话对于这部分的运输效率影响就不大了。
(可可爱爱的儿童八宝粥)
使用场景二:喝粥
对于用户而言,和产品真正接触到并产生碰撞的环节就是喝粥了。揭开盖子,展开勺子,然后发现勺子太短够不着。
这种情况下一般有三个解决思路:
手长的人冒着弄脏手的风险伸进去喝粥;
选不了第一种的人倾斜瓶身使其缓缓流出;
精致女孩,我不喝了!
由于第一类人已经很好自己解决了问题,不需要产品的干涉;第三类严格来说已经不属于我们物美价廉的八宝粥的目标用户了,所以也暂时不讨论。
我们主要讨论下第二种使用场景。
由于八宝粥流动性较差,因此不像普通的水或者饮料,倾斜瓶身很大概率会有倒出来的风险。对于八宝粥而言,用户可以略微倾斜,使得粥与勺子的可接触面积增大,由原来的底面积增加至横截面面积,方便用户食用。
但虽然粥流动性不强,好歹也是液体,依旧面临着会流出来的危险,被泼一身粥是比被泼一身水更令人绝望的事情。水会干但粥是黏糊糊的,为了喝一口粥而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显然投入产出比过低,但不吃又会浪费。
进退两难……
那,咋办?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贴心的商家解决了。
下图的这个八宝粥瓶口处有一圈边缘,既可以防止你在直接饮用的过程中被割伤,又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粥溢出的风险。所以即使勺子短了点,但该补偿你的我们都补偿了,价格还这么便宜,还要啥自行车???
(我觉得八宝粥商家应该给我打钱!)
不过,既然说是为了把勺子折进去的话,又衍生了两个新的问题:
为什么不把瘦长型的八宝粥改成更矮,底面积更大的罐头型;
为什么勺子不能在原有基础上三折,而不是二折,毕竟如果三折的话能加长50%。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瘦长型的八宝粥是为了减少和空气接触的面积,防止食物变质,因此底面积更大会面临需要更多的添加剂以及产品会有更短的保质期的风险,因此不会为了让勺子更长而盲目改动产品设计。
二折的勺子显然比三折的勺子更实用,一方面三折的勺子厚度更大,占用顶部较大空间,影响运输效率;另一方面,三折的勺子有两个卡断口,对于卡口处的要求较高,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卡口不紧勺子弯折的风险。
这次的分享就是这样,有问题欢迎评论区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