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下UI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理性地思考,如何将理性思考结果应用到工作中的一个方法,文章会针对UI设计师在接到产品需求时,我们应该如何支持需求?如何让我们的方案更好地满足需求?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最大化地提升设计师的个人价值。
首先提个问,如果大家在接到产品经理发过来一个需求时,例如:增加一个A功能、或优化B功能等等,诸如此类需求,面对产品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做?接下来就分享一下我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支持产品需求的。
首先我把设计师的工作周期分为5个阶段:
一、需求池
需求池主要是产品经理前期整理需求的阶段,可以根据战略目标、用户反馈、线上问题等整理需求的过程,最终产出我们设计师看到的需求(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原型图)。
其实,设计师可以提前与需求方多聊聊需求与想法,如果有机会多参与一些需求评审阶段的事情,相信我,这会让你受益匪浅。
通常有的产品经理会直接告诉设计师,按照我的原型图美化一下就好,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产品经理的需求进行美化,如下图:
那只能说你是一个合格的美工(当然也不要为了改而改,任何一个元素在页面中出现都是有原因的),文章主要讨论如何利用理性思维去判断,利用多个维度思考不同的解决思路,最终产出更好的设计方案,让我们成为一个具备全局观的设计师。
二、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是对于设计师,以及整个项目的重要部分,关乎着方向是否跑偏、是否合理,这也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略的部分。
这部分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最终设计的方案能够更具理性思维,让我们方案可以更经得起推敲,还能让设计师在设计评审阶段有理有据的阐述设计方案(有很多设计师的设计方案都经不住3层的追问)。
1. 现状是什么(背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现状——目前产品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现在解决?以及线上数据是什么样的?(确认优化或改版前的线上点击率或转化率等)一定要把这些基础数据了解清楚。
2. 为什么要做(价值)
了解需求的价值,也就是需求方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需求解决什么问题?是满足用户需求?还是实现商业目的?又或是提升用户体验?
设计师只有充分了解需求价值后才能明确我们的设计目标及方向,当然设计师要判断并决策需求是否真的能够实现目标,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例如:可以从策略、交互形式、展现形式等多个维度去思考解决方案)在需求分析阶段只有不断层层追问,最终明确目标,才能使我们的设计走上正确的方向。
如果方向都错了,再炫酷的设计也是无效的,设计师应把70%以上的时间来分析需求和导出解决思路,千万不要过早的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设计方案上。
3. 确认解决方案(目标)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师对需求进行整体梳理,根据需求方目标,在结合设计师对需求的深挖后给出的建议,综合推导出达成目标的关键因素(解决思路),如下图:
也就是说做哪几个方面的事情可以满足目标,结合一些现实情况(如外部渠道合作问题及内部开发实现成本等各类因素)再筛选出当下最优的关键因素(前提是确认对应的关键因素能够满足大目标)再依次推导出设计目标,设计目标就是具备可执行落地的设计任务。 如果上图没有太理解的话可以看下图,下图我拿减肥为例:
获得的具体任务还可以进行细化,如:一小时要锻炼核心、腹部、腿部等,尽可能让你的想法转化成可操作执行的任务。
用户是谁 这个用户并不是说产品的用户是谁,而是针对这个需求的目标用户,产品全部用户中的哪一类(如新用户、老用户、付款用户、免费用户等)细分的用户也会影响后面方案结果。
预期效果(验证目标) 设计目标明确后,要与需求方确认本次需求的预期效果,最好能有具体的数字指标或其他可衡量的方式,如提升点击率多少?提升转化多少?收入带来多少?因为需要验证本次设计的效果如何,最终是否能达成目标(还要确认埋点是否可以验证最终的效果)。
三、设计阶段
只有前期设计师了解并确认了背景、价值、目标、用户、预期效果,设计师才能在设计阶紧紧围绕大目标去执行设计方案。
1. 信息结构优先级排序
根据前期关键因素拆解的设计目标,确认设计目标信息的优先级,对应的设计目标会有对应信息,确认页面信息展示优先级,如下图:
上图展示的A、B表示信息展示优先级(优先级要结合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来排序)。
2. 信息结构分析与提炼
主要对需求方提供的文案进行再优化,因为有的产品经理写的文案过于产品化,没有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去理解文案,本来产品想表达的是“前门楼子”,用户却理解成了“胯骨轴子”,一个合适的文案在传达信息上至关重要,所以设计师需要在文案上在做一些优化,然后再与需求方确认。
3. 方案设计
这个时候可以根据确认的信息优先级进行设计工作,这是设计师最熟悉不过的阶段了,可以先是调研一下竞品是如何做的,当然如果只是看一下怎么做的,就按照人家的去做,就缺少了一些思考。还应分析竞品的特点,了解他们是为何这样做?为何不那样做?他们有什么优势?以及他们有什么限制条件?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最终结合竞品的分析结果在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输出符合自身品牌性格的方案,前期都可以先发散的去想各种设计方案,这个阶段如果产品已有设计规范,则在设计方案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规范组件是否能够满足设计目标,最后输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下图为举例示意:
在多个方案中选择最终最适合的方案,方案确认后还要与开发确认方案可实现性、时间成本及风险等,以便保证后面设计评审的顺利。
4. 设计输出
整理最终设计方案,输出完整视觉交互稿,并附上:背景、价值、目标、用户、预期效果等,如下图:
主要是为评审阶段让其他同学快速了解需求,然后在对设计成果进行走查,可以做一个Checklist,如下图:
从多个维度去检查方案是否存在问题或疏漏,完成以上部分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完成了,在确保以上部分全部完成后进入方案交付阶段。
四、方案交付阶段
1. 与需求方确认方案
这个时候,设计师要把最终的设计方案与需求方确认,确认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方目标。
2. 评审及排期
一般在需求复杂或大版本迭代的时候都会走视觉评审流程(其他小需求可跳过)评审会上,评审前做一个大纲,梳理会上要讲的内容,主要围绕设计方案是如何满足需求目标的方向去讲,然后把各种交互状态描述清晰,尽可能讲的细一些,讲的越细,后期沟通成本就越低。
还有就是提前想好其他同学会提怎样的问题,提前做一些准备,考虑到评审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应该如何对应等等,总之就是从不同角度多考虑一些。
五、方案验收阶段
1. 成果验收
排期结束后,就需要设计师与开发确认方案验收时间,可以不定期询问开发同学开发进度,剩下的就是后面的验收工作。
很多设计师在验收环节就松懈了,导致上线后效果惨不忍睹,我给我自己的标准是开发同学要还原交互效果及设计稿样式的95%以上,之前在做规范组件的时都是100%还原的,开发同学都说我太吹(shi)毛(le)求(ba)疵(ji)。
验收工作到这里还没有完,这时设计师还需要在日常环境下进行测试,虽然设计师不是专业测试,但可以从几个简单的方面进行测试:流程是否走通、交互状态是否完整、是否存在卡顿情况、是否存在BUG、交互及样式在不同手机机型下显示是否正常,总之就是尽量让你的设计方案上线后能够很好的展示给用户。
2. 上线与数据验收
这一步也是很多设计师容易忽略的,就是你的设计方案上线后就觉得结束了,上线效果也不管不问,回想一下前面所讲的:“预期效果”,就是要验证一下设计方案最终能否完成前期定的预期目标,一般情况都是产品经理在上线一段时间后,让数据同学或BI同学帮忙跑一下数据,最终根据数据结果验证需求是否达成目标。
如未达成,则需要设计师与需求方在进一步讨论,看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方向错了,还是设计阶段的形式错了,根据偏差点去在进行新一轮的思考。
如果达成了,说明这个设计方案完成了最初的既定目标。
最后上传一张我总结的流程图如下图:
六、总结
1. 需求池
多用全局观视角去看需求;
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体验产品和竞品,可以自发推动改善视觉或流程体验;
2.需求分析阶段
搞清楚背景是什么;
搞清楚价值是什么;
搞清楚目标是什么;
预期达成怎样效果;
搞清楚需求面对的用户是谁;
3. 设计阶段
信息结构优先级排序,以及优化提炼文案;
多体验竞品流程,了解竞品设计思路和限制条件;
多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案;
完成设计方案并做好最后的走查;
4. 方案交付阶段
与需求方确认方案;
评审前做好充足准备;
整理切图发给开发;
5. 方案验收阶段
验收开发成果,还原设计方案95%以上;
日常环境测试;
验收上线后跟踪数据表现并做后续计划;
写在最后
想要成为优秀的设计师,除了日常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外,不断探索产品内可优化的点(包含但不限于:策略、流程、交互、视觉、文案),只要是能完善产品的地方都可以自主推动去做,不要把自己定位一个只会支持需求的设计师,善于发现机会点,推动执行,这样可以让设计师从一个支持方成为一个项目的推动者,改善其他人对设计师的刻板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