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年景最好的时候,中国的中小企业也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如今,随着政府为遏制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而实施信贷紧缩,中小企业的日子也就更加难过了。金融领域这个中国改革最为滞后的部门,如今正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呼吸困难。
平时,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民间金融市场进行周转;但最近在以自由放纵的私营经济著称的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所爆发的事件,却暴露了民间金融市场可以是非常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当地几个大借款人携巨额存款潜逃,一般公司欠债违约现象也引起高度关注。形势恶劣到国家总理温家宝都得亲赴当地。
中国的官方外汇储备以每个工作日10亿美元的速度不断增长,其中绝大部分用来购买回报率极低的美国国债或其他国际资产。与此同时,中国各大银行有40%的储蓄没有变成贷款。一些人大概会以为这是资本回报率低的缘故。但这个看法是错误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自1990年代末以来一直都高于10%。
那么,中国的中小企业为何不能依赖正式的金融市场来获取日常营运资金呢?当然,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也不容易取得银行贷款,但没有几个国家面对和中国一样的困难程度。调查一直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只有约10%来自银行,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此外,也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中国这样巨大的资本盈余。
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障碍是地方政府
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是中国的地方政府,它们和中小企业竞争贷款,并不可避免地将后者排挤出正式金融部门。地方政府依赖银行信贷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年初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未偿还贷款或14万亿人民币(2.2万亿美元),是由地方政府拖欠的。过去几年,30-40%的银行贷款被投入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另外一个障碍是大银行的支配地位。中国四大银行的贷款额占全国总量的60%。美国的银行界虽然也同样高度集中,但却有更多的金融机构——约1万8000家商业银行、储蓄与地方协会、共同储蓄银行及信贷联盟。相比之下,中国只有大概400家商业银行、30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城镇金融机构。这意味着中国银行[3.030.33%股吧研报]的平均规模要比美国大,尤其是因为两国GDP规模的差异。
为了节省成本,大银行都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贷款。在发达经济体中,这种趋势可以通过大银行提供的各种灵活金融工具来缓和。例如,信用记录良好的小企业,可以通过由大机构发行的信用卡来借到大笔资金。但这种做法在中国尚不存在。
最后,正是这个跛脚的金融体系,成了横亘在中国巨大资本顺差与中小企业从正式金融领域取得融资间的障碍。事实上,在中国南部的某些地区,民间金融部门正不断扩大,以媲美正规金融领域的规模。
解决方法
从储蓄者的角度来看,参与民间金融领域也是个理性的选择。银行储蓄利率不但赶不上通胀率——也比民间集资者承诺的低许多倍。民间领域违反合约的情况相当普遍,而且正如温州所发生的事件一样,集资者也会携款潜逃。但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投资民间金融市场依然可能是比把钱存在银行更好的选择。
过去20年的历史显示,中国的货币和银行监管部门习惯于对民间金融领域采取鸵鸟政策,自欺欺人地假装在进行监管,直到爆发严重问题。这不是长久之计,而改变意味着必须认识到正式金融领域的缺点并采取补救措施。
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多年来所建议,相关部门应当立刻采取的一项措施,是让储蓄利率反映投资的成本。这样,一般储户才会重新把钱存入银行,因为正式金融领域将为他们提供分享中国巨大增长所带来好处的机会。而银行因为有了更多的可支配储蓄和更灵活的利率政策,也可以更容易地为风险估价并贷款给广大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