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成长,主要是针对产品本身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和竞品来出发的。所以,做产品从认真做一粒种子开始,千万别去过早修建那棵“参天大树”。
一款产品的成长空间不仅在于当前需求下潜在市场的用户规模,还在于由当前优先需求引发的次生需求的可能性与深度。只有当后者存在,并具有不断深挖的机会时,产品才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成长空间,并能够以此构建起自身的市场壁垒。
笔者觉得优秀的产品在面世之初带给市场的,除了满足用户本身的需求以及一个让人叫爽的玩法之外,还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由此产生的可能性。它们就像一粒粒投入市场的种子,在众人的帮助下迅速生根发芽。不仅自己长成了一棵棵苍天大树,在它们的周围还形成了一座座生态丰富的神奇花园。
每一粒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及大树最终能长成什么样子,我们无从而知。但我们能看到的,是它们总能在人们的质疑声中上演“老树发新芽”的剧目。而且它们的生长总是那么地自然,仿佛真的是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一次次地自我挑战与革新,朝着某个目标在成长。
至于这个目标是什么,我在想很多产品经理在内没有人能说得清。因为它们的每一数据都源自我们——是我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给予了它们的不断成长的能量,而它们的创造需要不断为成长设计出一条条的通路。
二、产品生命曲线
我们借用产品管理中最典型的生命周期图,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成长”这两个字对于互联产品的重要之处。
如上图左侧那样,在经典产品生命周期的图示中,每款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依次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四个时期。我们通过了解自己当下所处阶段来进一步明确眼下的核心问题。
大家可以通过上面这张图很明显地看到互联产品(右侧)的不同之处:
拥有多次进入周期的机会,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的高速成长的机会;
对于传统产品来说,成熟之后的衰落不可避免,但互联产品却可以直接从成熟期迈入下一个新增长点的导入期。
微信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个例子。如果你了解微信一路走来的重要版本历史,那么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一次新的高速增长都毫无例外地由某个“聊天”之外的功能带来。
它们分别是: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号、游戏(全民打飞机)、红包、小程序能力的开放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看似与聊天没有直接关系的场景的出现依然没有打破微信的架构设计,带给了我们一种“长”出来而非“加”上去的感觉。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地感受,我把微信的基础版本整理了下:
三、成长空间,由我们撑起
坦率讲,每时每刻大家都在聊”用户思维“,虽然感觉“用户思维”貌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识,对于一个互联网上的用户来讲,能不能更有效地让他获得所求,只是一项基础服务,而能不能让他不断地能够知道什么才值得所求,笔者觉得才是互联真正的魅力所在。
任何一款优秀的互联产品都是由于以它独有的方式持续地回答着这个问题,才具备了高速成长的能力。所以,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你现在能提供什么,而是你未来还能够提供的更优质的产品或内容、服务的可能性还有多大?
如果你认真去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从过去的电商到眼下的知识经济,真正的赢家是提供更多优质可能性的平台。至于平台上的服务者或供应商而言,大家其实都是“付费的高级用户”而已,只是支付的费用以另外某种合作抽成的形式来发生。
如果你希望成为互联赛道中的赢家,那么请收好你原有的屯货,想办法把毫无新意的“柜台”变成让用户瞩目和期待的“魔术台”。用户持续的期待才是你发展的能量来源。而形成这种“期待”的最佳方式,就是让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彼此的期待——你的产品为用户之间的互联提供了什么样独特的价值?
只有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而非“为什么用户不买我的货?”,才能说明你开始真正地在使用“用户思维”。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用户的角度下,你才能够有可能发现一个由“我们”构成的,巨大的产品成长空间。
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用户思维”绝不仅仅是一句“客服”式的口号。在这四个字的背后,是更为广阔的,由我们撑起的成长空间。
四、“成长空间”背后的动机
巨大的成长空间,能够让一款优秀的互联产品在初期借助简单的技术应用起跑,并且在之后无法被轻易赶超。做产品要从做一粒“种子”开始,根据它的未来设计出一套成长的能力。但是在一些公司,却在一开始就期待直接去打造一棵让人瞩目的“参天大树”。
从产品背后希望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所以:
开场一定要华丽,才能镇得住场面,高举高打的方式让产品一出生就承受过高的预期。
一心想着如何先把成本固定下来,最好一次性投入,导致应对变化方面的低能。
产品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需要实时依据市场反馈和用户动作来调整的,产品经理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快速试错,敏捷开发才能有效的保障产品在每个生命周期中能持续的产品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主线一定需要更加完整和完善。
最后
今天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和一些朋友沟通的过程中,产品的每个生命周期所承受的效果是不同的。而参与者(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是针对产品成长空间的把控,一旦等到收益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你高速增长的成本投入时,产品就会无情的被淘汰。
所以,做产品从认真做一粒种子开始,千万别去过早修建那棵“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