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一款抑郁症治疗产品小王子的开发手册,其中包含了背景调查、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产品主要的功能架构和基本高保真原型等,供大家参考。
此产品手册是本人和团队关于抑郁症治疗APP的一起设想,产品目标主要用于辅助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手册包括背景调查、用户调研、竞品分析,产品主要的功能架构和基本高保真原型。
一、抑郁症环境背景
1.1 抑郁症及其线上平台现状的分析
中国当前抑郁症相关网站极度稀缺,成型的网站目前只有解郁网一家网站,于2011年成立,其他多为贴吧论坛和自发组织的博客小站。
然而事实证明抑郁症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6%,目前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为3000万人左右。
调查显示,这3000万抑郁症患者只有不到10%得到专业的救助和治疗,同时,还有相当多的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患有抑郁症,更没有进行过诊治。
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主办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同时,超过45%的网友表明患了抑郁症时“不会去看医生”;超过36%的人选择去“综合性医院,由全科医师诊断”,只有不到18%的人选择去专科精神病医院就诊。
由此看来建立专业科学、适用方便的抑郁症网站有其施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下文将以“解郁网”为例,对当前抑郁症网站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从界面设计和功能应用两方面进行优化改进,适用需求。
1.2 MoodGYM概况及其优缺分析
MoodGYM概况介绍
MoodGYM是一款用来改善反常情绪的在线训练项目,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开发。有中文版,免费使用。现在是第三版测试。
网站自身定位是:MoodGYM提供一种用来帮助受到负面情绪烦扰的人们的互动式活动,它可以识别您是否有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或抑郁问题并且学习能帮助您应对这些情绪的技能。
中文版地址:https://legacy.MoodGYM.com.au/welcome
网站原理以及理论支持:MoodGYM设计的思路来源于两种能成功预防和治疗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
认知疗法教授人们用有益的思维模式取代适应不良的认知模式,并增加行为的应对技巧。有广泛的证据表明认知疗法或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轻至中度抑郁的有效方法。已有证据证明它治疗成年和青少年的抑郁症有效。现已证明读认知行为治疗的书(读书疗法)和计算机版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成年和青少年抑郁症有效。
人际关系疗法(IPT)是一种短程心理治疗,一般12 至 16 周为一个疗程。它是为了治疗抑郁症特别开发出来的,重点在于校正社交和家庭困难。抑郁患者常常感到不幸福或与配偶、恋人、朋友、同事、父母及孩子相处有困难,人际关系疗法能帮助他们解决角色冲突,改善社交,有助于缓解持续很长时间的悲伤,帮助他们在家庭或工作中转换角色。
MoodGYM内容介绍
MoodGYM项目共计五个模块:感受模块、想法模块、去除歪曲模块、减轻压力模块、人际关系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了理论内容介绍和一些与抑郁症相关的心理测试。每当用户开始和完成一个模块,分别会有一次测试。测试结果会储存在练习册中,用户可以打开练习册查看并更新测试结果,每一次测试结果都会记录在案,由此可以看出用户在完成这些模块以后抑郁和焦虑情绪是否得到改善。
因为模块内容较多,在制作和测试APP内容时,主要以感受模块为主,于是在此也以感受模块为例,介绍MoodGYM的感受模块含有的内容。
“会见代表性人物”。在疗程的一开始,网站让用户查看几个代表性人物的信息,其中有心态正常的人,也有情绪反常的人。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MoodGYM给用户列举了一些事例,并展现了在这些事例中,不同的人会有怎么样的想法,以传达“个体的情感和行为主要是由他们构造世界的方式决定的”。
同时,MoodGYM还鼓励用户回忆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不愉快的事情以及自己对那些事情的想法,以帮助他们觉察到自己的“歪曲想法”。
MoodGYM优缺分析
(一)MoodGYM优势介绍
1. 理论支持: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开发,设计的思路来源于两种能成功预防和治疗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关系疗法。
2. 内容有效:对青少年和成人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坚持完成MoodGYM里的所有session,能缓解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
3. 测试、习题与情景阅读相结合: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更好的吸收理论知识。
(二)MoodGYM 待完善部分
1. 界面设计:网站的界面设计很粗糙,不够用户友好,比如有一些按钮不够显眼;交互方式过于枯燥,可能让人失去使用下去的兴趣。
2. 文字内容:由于翻译问题,部分语句阅读起来不够顺畅。一些国外的直译使人觉得不够具有亲切感,代入感弱,可能会影响使用效果。
二、用户需求的建立
2.1 问题空间
现阶段MoodGYM的网页内容存在翻译不顺畅的问题,使得用户阅读起来有些障碍;而且界面设计风格落伍,大大降低了用户在使用网页时的体验。
我们打算借鉴并沿袭其模块框架,对MoodGYM上的语言表述上进行优化重构,同时,重新定位界面设计风格,使之更符合用户需求。
2.2 用户研究
2.2.1 用户访谈
(一)访谈目标
抑郁症患者是否会考虑使用线上产品(如APP、网站等)来控制情绪缓解病情;
探寻抑郁症患者使用APP时所倾向的界面风格类型;
在使用MoodGYM网站时是否遇到问题。
(二)问题列表
邀请患有/曾患有抑郁症的用户参与访谈,按照问题列表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
什么时候患有抑郁症,病症状况(轻微、较为严重、严重)?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初期治疗?稳定治疗?)
会定期看心理医生吗(多久去一次)?是否在服药?
一般来说治疗的过程会有哪些辅助手段,形式是怎样的?
曾经接触过线上的对于心理的辅导和安慰的相关线上产品或者任何网站、公众号等吗?
如果现在有一款产品,可以让你在线上完成一些任务,然后达到缓解抑郁情绪的功能,你会想要使用吗?(如果这款产品是由医生推荐的,并且经过科学认证确实具有该功能,会想要使用吗?)
这种线上心理辅导你觉得对于你的心理状况帮助程度大吗?为什么?
目前有在使用什么app记录心情吗,会在使用的这款app上使用社交功能吗?
如果这款辅助治疗的APP开通了社交功能(诸如点赞、私聊等),你会使用吗?
你希望在使用APP的时候,界面是什么风格的呢?北欧性冷淡?温暖可爱?
在使用MoodGYM时,会觉得内容不够清晰,语言别扭吗?具体从哪些地方展现出来?
满意MoodGYM的界面风格和人物形象设定吗?为什么?
MoodGYM上的内容值得信赖吗?
(三)访谈小结
部分用户接触过线上的公众号和网站,但是以阅读了解知识为主;
部分用户不愿意使用线上辅助治疗APP,因为觉得作用不大;
大部分用户都愿意在医生或机构推荐以后使用线上辅助治疗APP,但仍然要看使用后的效果如何;
大部分用户只愿意接受轻度社交,比如点赞,对于评论和私聊非常抵触;
大部分用户希望是温暖可爱的,同时希望可以自定义界面的主色调;
大部分用户认为MoodGYM上的内容是值得信赖的,但是界面有待改善,语言存在翻译不够顺畅的问题。
2.2.2 细分用户群与人物角色建模
基于用户访谈的结果,我们尝试着根据用户的目标将他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较强意愿主动使用类似的线上辅助治疗产品的,比较重视内容是否实用有效,关注是否对于抑郁和焦虑情绪产生帮助;第二类是觉得新奇愿意尝试看看,比较在意界面设计风格和交互流程,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这两个用户群进行人物角色的建模。
“可爱即正义”的活泼女孩黎冉:
人物角色1
“实用主义的倡导者”实干女士梁静:
人物角色2
2.3 竞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抑郁症治疗的APP,只有关于抑郁症科普以及线上治疗的网站,所以我们的产品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竞品分析这方面我们从中挑选了一些典型网站代表和包含抑郁症治愈和恢复功能的APP,对它们的界面设计、功能架构以及市场状况等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2.3.1 网站分析
首先是抑郁症治疗网站的分析,中国当前抑郁症相关网站极度稀缺,成型的网站目前只有解郁网一家网站,于2011年成立,其他多为贴吧、论坛和自发组织的博客小站。
我们选取了国内目前仅有两家典型网站和澳大利亚专业化的抑郁症治疗网站,分别是解郁网和抑郁症网和Moodgym。
解郁网
界面设计方面:界面设计整体风格太过简洁和商务化,整体配色过于单一,菜单栏设计和索引框以及主界面都偏商业化,配图单调且老气。
功能架构:由上图可知,主要功能分为新闻中心、产品推荐和专家联系,功能比较单一,偏向于商业化,并没有提供抑郁症治疗和线上测评功能,而是作为商业性网站使用。
主要确实的功能架构,第一是相关产品介绍缺失,没有提供足够的消息,第二是新闻中心的相关新闻过于老化和单调,使人缺乏阅读兴趣。第三网站知缺乏交互和社交功能,有相关经历的人无法交流和联系,建议增加此类功能。
市场状况:属于商业化网站,产品推荐更新慢,信息不全,实际功能和作用非常小,使用率极低。
抑郁症网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整体风格太老气,像十年前的网页,整体配色过于单一,菜单栏设计和索引框以及主界面都杂乱,配图清晰度低老气。索引栏像广告。整体网页太杂乱不明晰。
功能架构:主要功能分区是抑郁症知识科普,抑郁症治疗方法推荐和抑郁症消息阅读,内容齐全,且有分类,但仍显得过于杂乱。但是并未对每个版块内容详细筛选,而是全部资料堆积,不能很快找到想要的,大量的阅读模式很容易造成用户的疲乏,同时部分版块指意不明,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另外一方面网站缺乏交互,症状群体无法相互沟通交流,无法得到专业人士帮助,有些模块功能处于空白
市场状况:由于其网站功能混乱,信息冗杂使用人群较少,且资料年代久远,参考价值不大,所以使用人群较少,使用体验不佳。
2.3.2 APP分析
1. Pacifica
Pacifica 是一款基于行为认知疗法与正念疗法来缓解焦虑与压力的 app,由 5 个功能不同的模块组成。适用人群:焦虑症者、心理障碍。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较为大气美观,简洁,整体设计较为精美,但是在用户引导上做得不够,用户在明晰各功能作用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
功能架构:「Home」的作用是定时打卡,记录情绪状态,「Health」则记录睡眠状态,形成的数据可以用于配合正规治疗。此二模块是正念疗法的辅助记录手段——有心人如果立志走出负面心境,首先需要预先设立希望达到的目标,并在日常打卡中朝着目标积极引导,一步一步向预设目标靠拢。基于活跃的用户群,「Groups」上有不同种类、积极互助的小组,善于倾听,也善于分享。组内有专业义工、过来人、求助者,可进行经验和心得上的交流。
市场状况:由于Pacifica不支持中文,所以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使用率不高,因为语言障碍,其中较为核心的社区功能使用门槛较高,需要有一定语言能力的用户才能够体验。
2. 简单心理
适合人群:希望寻求靠谱心理咨询的人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意思清楚,用户可以一眼找到自身想要的功能板块,但是不够精美,偏商业化。
功能架构: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心理测评,另外是心理咨询预约,心理测评提供了专业测评了解自身动态,心理咨询提供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对话的机会。该APP专业性极强,因为其资质审核是出了名的严格:国家/国际咨询师证书、2 年以上的长程培训经历、接受个别督导 60 小时、100 小时以上个人体验、从业至少 2 年、付费个体咨询总计小时数 2000 以上……
参照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标准,简单心理从专业背景、从业资历和督导面试等方面筛选入驻的专业人士。根据其官网信息,两年来申请者中成功入驻的通过率仅有 25%。
除了心理咨询师,平台上还有国内三甲医院的专业精神科大夫担任精神科顾问。但是功能比较偏实际效用,没有线上治疗和辅助手段,相当于一种中介购买咨询的APP,而非服务性的APP。
市场状况:使用人数较多,目前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受欢迎度和接受度,专业性较强,但是针对性稍显薄弱,同时服务功能缺失,在这一方面有待加强。
三、产品功能的迭代
3.1 功能设置与信息架构
3.1.1 功能设置构想
小王子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为主页、星球、日志和个人中心。其中不同功能分区对应不同的应用版块。
功能图标
1. 主页
主页即为打开APP直接进入的画面,内容较为简单,暂时未设置其他功能应用。主要是可以看到自身玫瑰花每日的心情和每天给用户的一句话,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功能。
2. 星球
星球包含星球旅行和飞行记录两大功能,点击星球后即可进入星球旅行界面,我们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把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测试和习题作为任务安排在每个不同的星球上,完成每个星球上的任务即可点亮一颗星球,前往下一颗星球。
通过星球旅行的方式来改变枯燥无味的习题和测评过程,让用户有心情有兴趣完成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同时与小王子在各星球旅行的剧情相结合,试制充满治愈、温暖的气息。
飞行记录功能主要是记录星球旅行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和进度展示,可以清晰明了让用户知道自己经过了哪些星球,完成了那些任务,有哪些收获。帮助用户对自身的任务完成情况和过程有一个回顾式了解和记忆,更好地完成整个用于抑郁症辅助治疗的习题和测评。
3. 日志
日志功能下面设立两大功能分区,分为心情和打卡。心情的功能作用是记录下用户每日的心情,类似于心情随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有利帮助用户更好的聊些自身的情绪状态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治疗。
打卡是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的功能,用户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完成上面的任务,然后进行每日打卡。通过给与用户每日需要完成事项,投射到现实,从线上的心理辅导到线下的任务完成,全方位帮助抑郁症患者抑制不良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日志界面
4.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下分设五大功能界面,个人信息、我的森林、消息、设置、帮助与反馈。其他几大功能与大部分APP类似,其中主要说一下我的森林,我的森林是为
了增加趣味性设立的一大功能,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得到奖励物品(比如布丁果实),通过对奖励物品的收集,达到一定限度后就可以种植下属于自己的树木,同时树木成熟长大后即可在现实生活中其他地区也种下一棵真实的树木。此项功能主要是为了提升用户做题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帮助治疗顺畅进行。
我的森林
3.1.2 信息架构
3.2 交互设计原型迭代
3.2.1 低保真原型1.0
3.2.1 低保真原型2.0
3.2.2 图标设计的迭代过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点击后效果:
3.2.3 地图设计的迭代过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3.2.4 日志设计的迭代过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3.2.5 故事场景设计的迭代过程
1. 第一版:
2. 第二版:
以上就是产品手册的全部内容,还有动态原型视频展示由于太大就没有放上来,在产品手册的书写过程中完整高效的实践了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对本人的设计能力,产品直觉,用户需求洞察能力都有着巨大的提升。
但仍有不足,由于团队缺乏技术人员,还未上升到研发层面,因此后续的用户测试仅停留在原型和视觉UI层面,后续改进后会增添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