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国内外各大平台的产品经理可是一刻也没闲着,Facebook、Google News、Twitter 都推出了不少新功能,或是默默改进了产品的逻辑,本问带来最新案例,看看这些巨头们的 “小心机” 是否能讨得用户欢心。
Facebook:纵横出击
1. 从消费到连接优化新闻信息流算法
在今年的 F8 大会上,Facebook 的新闻信息流副总监 Adam Mosseri 分享了他们如何优化信息流算法、关注拓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接下来要采取的措施。
今年 Mosseri 的演讲主题是 “从消费到连接”,展示出 Facebook 的新闻信息流希望建立更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这些年我们常常收到这样的反馈,就是用户觉得,有时候重要的事件会被其他信息内容挤出自己的视野,而这些其他内容往往是被动消费的,包括照片和视频。”
Mosseri 表示,每当人们被问及为什么会优先使用 Facebook,答案总是 “和家人朋友联系”,这个价值是 Facebook 的立命之本,因此在新闻信息流的体验中也应该坚守这个核心价值。
因此,Facebook 将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改进新闻信息流算法。
存货(Inventory):这个维度很简单,即所有你关注的人、页面的内容合集。
标志(Signals):接下来算法将基于一系列的问题,对将要出现的动态进行估算,看看这些内容对你的重要程度如何,包括 “什么时候发布的?”、“谁发布的?”“你会对这样的内容进行评论或点赞吗?”、“你的网速如何?”、“你使用的是什么型号的手机?” 等等。
预测(Predictions):基于前面的估算,系统就要开始做预测了。
“对于任何一条动态,我们都要计算你有多大程度可能去评论或者分享,以及你是否会认为这是有信息量的。我们还要预测一条视频你会观看多久,或者一篇文章你会阅读多久。”
Mosseri 指出,尽管大部分预测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一些通用的,比如:对标题党内容的预测,如果这样的内容能激发用户兴趣,引起一些讨论,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用户也有可能选择举报或者隐藏相关内容,这便是我们要做出的消极预测了。
评分(Score):Mosseri 解释道:
“以上的每一步预测都会有一个权重,最后我们会得到一个分数,来展示我们认为这条动态对于用户的价值如何。”
这个步骤在用户每次打开 Facebook,每次查看信息流中的动态时,都会进行。
Mosseri 指出:
这样的预测以前也同样在运用,不过现在的转变是,他们会调整一些价值的权重。比如:以前的预测重点是在于 “你有多大可能性会阅读这篇文章”,或是 “这个视频你会看多久”,而现在信息流团队将重点放在了 “你有多大可能会因为这条动态而与朋友交流讨论”。
Facebook 的思路转变,可见一斑。
2. 刺激分享互动:打 “回忆” 感情牌
近期,Facebook 推出了一个叫 “回忆(Memories)” 的新页面,在这里可以看到好几年前你同家人朋友分享的动态,其实这算是 Facebook“这一天(On This Day)” 这个功能的延展,以前只能看到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现在 “回忆” 页面把它们集合了起来。
因此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功能,但是现在 Facebook 把它划出一个单独的版块,方便用户随时查看。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你能看到一个 “这一天交的朋友” 的功能,正如其名,在这个版块里你能看到历史上的今天有交哪些新朋友,Facebook 会自动生成一些特别的视频和拼贴画,来庆祝这个 “朋友纪念日(friendversaries)”。
而针对不经常登录的用户,在其主页的信息流里会出现 “你可能错过的回忆”,示意用户进行分享。“回忆合辑” 则是总结整理了月度的或是季度的内容,打包成短视频或者适合分享的信息形式推送给用户。这些功能都旨在鼓励用户多在社交网络上 “分享”,因为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率的数据并不好看。
在鼓励用户多发状态多评论上,Facebook 可谓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比如:在状态更新的时候添加彩色的背景,或者是支持评论中使用 GIF。Facebook 甚至还买下了一个近段时间颇为流行的 app“tbh”,做了一个名为 “你知道吗” 的社交问答栏目,显然也是鼓励用户多分享自己的趣闻。
当 Facebook 不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时,用户并不太愿意直接在 Facebook 上发一些私人内容了。要知道,现在各个社交媒体都有用户发帖的身影,比如: Snapchat、Instagram(幸好 Facebook 买下了),还有一些私人通讯类的,比如: WhatsApp 和 Messenger(幸好 Facebook 也手握大量股份)。
因此,“回忆” 这个功能还是体现出 Facebook 想要努力获得用户的 “优质时间”,即哪怕会损失一些网页上的使用时间,但可以增加与 Facebook 高质量的互动内容。增设 “回忆” 这个功能的原因还在于对内容的控制,用户可以自行调整想要看到什么内容,毕竟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那么美好。
3. 释放存储空间提升 Stories 的黏性
对 Facebook 来说,其未来大部分是押注在了 Stories 上。Stories 是一项用来编辑短视频的功能,用户可以在录制的短视频上任意涂鸦,并配上喜欢的文字和表情符号,而用户通过 Facebook Stories 发布的照片和视频会在 24 小时内自动消失。
在今年的 F8 大会上,Facebook 披露 Stories 的增长超过 Facebook 新闻信息流。但如果 Facebook 想保持这样的增长,就必须将 Stories 的发展纳入到 Facebook 的 app 中,而不仅仅是放在 Instagram 或是 WhatsApp 上。现在,Facebook 似乎有相关的新策略推出了。
近段时间,Facebook 推出了一系列和拍摄相关的功能,与先前的更新不同,这次抢先体验首先面向印度用户开放。在这些更新中,Facebook Stories 的归档功能与 Snapchat 的 Memories 非常相似,但不同之处是在于用户可以分享音频片段到自己的 Story 上。
正如 Snapchat 一样,归档功能让用户可以在 Facebook app 内储存 Stories。同样,Facebook 的拍摄功能也支持在 app 内进行存储,独立于手机的存储空间。
无论是哪种情况,其宗旨都是希望将用户的存储与 Facebook 账户关联起来,而不是保存在用户手机本地。这不仅仅让手机存储空间不是很充裕的用户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 Stories,还让那些在家庭成员间共享设备的用户更有私密空间。
然而,存储功能并不是 Facebook 在 Stories 上的唯一调整,app 现在还支持用户在 Stories 上分享音频。用户除了可以用摄像头拍摄上传照片和视频,还可以单纯发一段音频,并配上彩色的背景或者是一些 emoji。
Twitter:净化之战
上个月,Twitter 的 CEO Jack Dorsey 发表声明,称将使用更多的指标来对 tweets 评论内容进行排序,隐藏那些可能带有侮辱性的回复内容。如果一个用户的评论经常被屏蔽、举报,那么今后其在 Twitter 发送的内容就会大部分不可见。
Dorsey 表示:
“我们在不断进步。”
Twitter 对 tweets 不是没有排序机制,但是在此之前,其并没有采取太多 “负向指标” 来进行考量。因此,现在的 tweets 中还存在着大量不良内容,从兜售加密币的垃圾邮件到想要操控选举的僵尸网络,情况不容乐观。
所以,Twitter 将在 tweets 的评论排序中测试更多的指标,包括用户拥有的 Twitter 账户数量、IP 地址、被屏蔽次数等。Twitter 不会直接删除这些可能存在问题的评论,而是将这些评论移到了 “加载更多” 中,用户需要二次点击才会看到。
测试发现,新的排序方法推出后,评论中侮辱内容的举报减少了 8%。
Dorsey 认为:
“这件事的核心是,我们希望减轻遭受到侮辱或者骚扰的用户的压力。”
Twitter 希望减少平台上的不良内容,基于算法指标来处理有诸多好处,比如:他们不需要根据内容的调性或者倾向性来判断,也不会受到语种的限制,因此可以很快地将该政策向全球推及。
当然,纯粹靠算法来做决定也会出现灾难性的差错,而且旁人对此经常难以理解。
Dorsey 表示:
Twitter 对此非常注意,他们也一直在努力使用户理解产品,了解这些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
公司信任与安全部副总监 Del Harvey 称:
公司还将考虑发布政策执行报告。
遏止侮辱性内容是 Twitter 一项存在已久的斗争,在过去的两年中,公司一直用各种高调的行动来表明希望创造文明的 Twitter 环境,但是却屡因不够透明的政策和没有持续发力而饱受诟病。
这一次的举措也是源于 Twitter 曾向学界求助,希望研究者们能帮助测量 Twitter 上公共对话的健康程度。
Twitter 的产品经理 David Gasca 表示:
他们收到了 230 份相关提案,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们还将基于其他提案来宣布公司相应的政策。
Google News:AI 的解决方案
从 Google 最近更新的新闻 app 来看,Google 非常希望拓宽用户的视野,并将假新闻挤到一边儿去。
Google 在 I/O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一个全新项目,针对相同的新闻讯息,他们将用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广阔的视野,而不是像 Facebook 的新闻信息流那样 “千人千面”。
换句话说,比如:关于特朗普和伊朗问题的报道,Google News 将收集各种渠道的新闻信息,而推送给相关用户的都是一样的内容。
当用户登录 app 后,会看到 “猜你喜欢”、“头条新闻”、“我的收藏” 和 “杂志报摊” 四个栏目,Google News 的主管 Trystan Upstill 在 I/O 开发者大会上介绍称,尽管 Google News 会根据你的兴趣口味来推送文章,但是它会致力于向你展示 “完整的新闻故事”,而非断章取义。
Trystan 说道:
“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等量的信息。”
包括国内外报道在内,GoogleNews 对新闻故事 “完整性” 的追求为用户提供了诸多视角,“这是对新闻 360° 的审视,而非草草浏览标题。”
而另一个新功能 “新闻广播(Newscasts)” 则是利用人工智能为用户预告新闻,展示值得用户期待的内容。新闻广播可以让用户直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阅读新闻。Google 移动端和桌面端还都将 “杂志报摊” 作为一个标签栏保留了下来,用户可以从 1000 余种杂志和出版物上获取内容。
同时,在新的平台上订阅也变得更加容易了,以前想订阅付费内容(如华盛顿邮报)还需要填写表格,而现在可以从 Google 账户中绑定支付信息,一键订阅。针对付费订阅,Google 还做了不少优化,比如:登录 Google 账户即可在网页上浏览付费内容,确保用户在不使用 app 的时候也能有良好的体验。
不难发现,大平台们一方面秉持着服务 “用户爸爸” 的心态,不断将产品打磨得更好用,另一方面如 Google News 新闻大礼包式的做法,也可以说是肩担道义,通过内容呈现来引导用户更好地消费。产品和用户,毕竟是相互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