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基础性需求的产品,越统一;越是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越分散。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日常的常用产品中,用于沟通的基本只有微信一个;但是用于购物的会有淘宝、京东、严选、唯品会、拼多多等七八家,而看的自媒体类的则更是多到不行。于是,我花时间整体观察和思考了下这个现象,大致的结论是:越是基础性需求产品越统一,越是个性化需求产品越分散。
一. 最底层需求:寡头收割
特点: 目标用户在该基本需求上没有大差别,用户需求相似,产品满足方式相似。
1. 即时通讯产品
需求:稳定、快、简单、有关系链
即时通讯的基本需求是没有差异化的,满足方式也是简单、统一的,所以在一个地区人群内,基本是只有一两款主流产品。
例如在国内是微信、QQ,两个平台的用户还是有些差异的,微信基本以成年人为主、QQ主要以学生为主,无论是微信还是QQ,对于其用户而言,基本关系链都在一家上面,很少有人同时高频地使用微信和QQ。当然也是因为两款产品都是企鹅家的,否则两款产品不会活的这么和谐,应该还会继续打仗,只留下一款。就像,在日本基本上是line。
2. 本地生活服务
(1)团购业务
需求:便宜地购买餐饮等本地服务
在百团大战的时候,虽然有上千家团购网站,但都是相似的模式,用户和产品都没差异。这种对抗中,就是比拼运营效率和资本运作,最后被创业老司机王兴一统江湖。
(2)外卖业务
需求:快速、方便地定外卖、商家足够多
和团购类似,美团外卖和饿了吗在用户和产品上也基本没差异,那么又是靠运营能力和资本,美团本身已经是小巨头加上腾讯加持,饿了吗则直接卖身投靠了阿里,所以现在还是两家僵持双寡头的阶段。同理,滴滴也是类似的案例,ofo和摩拜也是类似的案例。
二. 人群差异性需求:军阀混战
特点:同一类需求,面向不同的人群时,存在内容服务产品模式上的差异性,根据此是可以发展出不同的产品的。
1. 电商
需求:已经从最初的可以在线上买到想要的商品,演化到通过不同的产品服务模式去满足不同的差异化人群.
如果说淘宝是让电商从无到有,使得用户养成了网购的习惯,那么现在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电商服务阶段。一二线城市用户偏爱京东、严选;网红集体扎堆小红书;海淘则选择考拉;四五线及农村用户又撑起了拼多多。
2. 媒体平台
需求:看想看的内容
简单的一个基础需求,但是因为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平台的受众和运营倾向也不同。例如今日头条和快手的主要受众是三四线及农村用户,而在北上广基本很少可以看到白领在用头条快手。且一二线的用户则主要聚集在即刻、华尔街日报、财新等效率专业的内容产品上,甚至有更细分的如36k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再例如从垂直领域的角度来看,币圈很多人每天必看的是币世界、金色财经、链得得等区块链币圈媒体。
三. 个性化需求:百花齐放
特点:与个人的表达或喜好强相关的产品商品内容数量不可枚举,因为个性的差异化太五花八门了
1. 自媒体
自媒体是个典型的百花齐放的领域。同样是互联网领域,有写技术的、有写产品的、有写运营的、有写商业模式的、有写八卦的、有写求职的、有写国外动态的、有写黑科技的….即使只拿产品开看,还可以再细拆,有的是区块链产品、有的是增长黑客、有的是写商业化….即使只看增长黑客,也可能有N个号在写,而同一个用户也可能同时关注2、3个增长黑客相关的号,互相之间并不是完全非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关系。其他领域,包括穿搭、区块链、娱乐八卦、读书、心灵鸡汤,深挖下去也是符合上述逻辑的。
2. 服饰
服饰也是个极其个性化且产品数量不可枚举的行业。首先从行业格局上来看,服饰行业没有哪家是绝对垄断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分散的行业,消费领域市场足够分散且空间巨大。再者,从实际场景来看,我们每个人可能今天穿A家的服务、B家的裤子、C家的鞋子,明天衣服可能就又换成了D家的了,极其个性化极其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