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案,擅长利用人的欲望,让他自己说服自己:是的,我应该买!所以,你的文案可以去补偿谁呢?
写文案时,文案一定是需要塑造产品价值感与体验感,一条接一条,激发消费者兴趣,建立信心,促使购买;而消费者也一定会有各种纠结,不管心里有多爱你的产品,她总会有消费的“负罪感”,不断在买与不买之间做挣扎。
“又买这么多东西,还这么贵……”
虽说消费者本来就会经常给自己购买行为找理由,但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更希望得到其他人支持和认可;自己找理由,总不如别人说出来好。
所以,文案本身就要为消费者找个合理的购买理由,并且要进一步支持他们给自己找理由,以此减少消费者心理阻碍。
这里,老贼给大家分享2个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一、补偿或鼓励自己
如果一个人觉得现实和理想还有很远的距离,任重道远,而自己也没做出来什么。这个时候他会更加自律,不舍消费。
而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为某一个目标付出了很多,且通过努力离目标更近了,或者已经为别人付出很多了,他就会想要一些“补偿”,想要“犒劳”一下自己。
这个时候他会更倾向于选择购买,因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是在补偿或鼓励自己。
所以,你的文案可以描绘一下你的用户当下面临着什么任务或目标,并为完成这个目标付出了什么,投入了多少情感,花了多少心血,越具体越细节越场景化就越能打动人。
最后告诉他是时候应该补偿一下自己了,我懂你,并且告诉他我的产品又是如何让用户“犒劳” “补偿”自己的。
这种补偿心理可以是物质的回馈,提高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比如:
三全水饺:“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自如:“你可以住得更好一点”。
每一个追求梦想的人都有理由住得更好。
自如就在这里,等你回家。
自京东白条#白条女子图鉴#。
航班管家#女神节 做自己的主#。
当然,这种补偿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关怀,去慰藉消费者的心理。
比如蚂蚁金服:“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比如京东小金库走心视频广告《你不必成功》。
正是瞄准年轻人的心理痛点,写出你不必成功的反鸡汤文案,利用共情心理,打动消费者。
你不必把这杯白酒干了,
喝到胃穿孔,也不会获得帮助,不会获得尊重。
不必介意成为一个带着奶瓶的朋克。
你不必在本子上记录,
大部分会议是在浪费时间,你不必假装殷勤一直记录。
你不必总是笑,
即便生存不易,也不必让爸妈去相亲角被别人盘问出身。
……
不必用别人的一篇十万加来决定自己的一辈子。
不必每次旅游都要带礼物,
你不必在过年的时候衣锦还乡。
你不必承担所有责任。
你不必背负那么多,
你不必成功。
再比如2016年7月新世相#逃离北上广#事件,造就前所未有的现象级传播。
这场说走就走的活动营销,恰恰击中的就是大家想要逃离这些钢筋水泥城市的情绪爆点,新世相打造了帮助大家释放生活工作压力,自己做主补偿自己一次。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洞察,才产生了广泛的互动和话题量,犹如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成为2016营销界当之无愧的火爆事件。
二、补偿或者感恩别人
同样,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为了他付出很多,甚至做出了牺牲,而自己却付出很少,那他就会产生对别人的愧疚感,想要做出一些补偿别人的行为,以求心安。
这个时候他会更倾向于选择购买,因为这不是为了自己的享乐,而是在补偿或感恩,这是一定应该做的。
基于这个用户心理特征,你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谁在过去为你的目标用户付出过,牺牲过,患难过,特别是他们在哪些情境下为你的用户付出。或者你的目标用户对于哪些人是有亏欠与忽视的。
你的文案需要告诉用户,应该补偿他们身边的那些人,并且强化你的产品是可以作为这种补偿!
比如确保孩子健康成长、有美好前途。比如回报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
经济学里有个有趣的效应,人在买东西的时候,总给自己找借口说这个是为家人付费,然后就会更容易完成购买。
而照顾和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特别是照顾父母、保护孩子、关心恋人,这是所有人的天性,也是很多广告的原动力。
比如明基投影仪:“就算是家人,也要继续当恋人”。
比如苹果母亲节文案:“让妈妈开心的礼物,开了又开”。
原文英文为:A gift mom will love opening. Again and Again.
貌似翻译有点尬。
比如方太围绕#妈妈的时间机器#打出的系列广告。
妈妈想把阳台变成花园
多帮她洗一次蔬果碗盘
她就能多点时间
和金边吊兰多一会儿交谈
妈妈想一个月内KO小肚腩
多帮她洗一次蔬果碗盘
她就能多点时间蹂躏沙袋
再比如唯品会去年年货节短片:我们的一句随口说说,就是父母的大动干戈。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一年 365 天你有几天陪伴家人?
你的父母,他们为了盼你多点回家都做过些什么?
每年春节回家,我们的一句随口说说,就是父母的大动干戈。
也许你并不知道,父母盼着你多点回家,默默做出了多少改变。
每位爸妈都有一个小本子。
他们学不会的那些密码,其实是盼我们多点回家。
今年春节,带上爱和年货早点回家吧,幸福就是在一起。
还有招商银行的番茄炒蛋刷屏广告。
这是招商银行信用卡为其Visa留学信用卡的推出的一支短片。短片讲述了一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想给自己的外国朋友做“番茄炒蛋”,而去寻求远在中国的母亲的帮助来完成这道菜。
时差12个小时,夫妻二人强忍睡意给儿子拍摄做菜视频,大半夜妈妈是一直守在手机前秒回儿子的消息。看完真的很感动。
特别在2′20″那里,没有强行地去煽情,但就是让你的心隐隐地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只不过,在老贼看来,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广告是招商银行在推广留学生信用卡。
明明是父母一直在牵挂着孩子;明明是视频中父母的行为让我感动;明明在父母那里,孩子的世界是大过自己的世界的……明明父母更该得到“补偿”的。
如果广告的落脚点是孩子为父母做了某一件事,补偿感恩父母,我觉得更好。
总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减少消费者心理阻碍。
很多时候,客户其实早就看上你了。就差一个合适的理由,给他!!
好文案,擅长利用人的欲望,让他自己说服自己:是的,我应该买!
所以,你的文案可以去补偿谁呢?